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建松

作品数:6 被引量:8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冀东油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南堡凹陷
  • 3篇凹陷
  • 2篇剩余油
  • 2篇剩余油分布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对比
  • 1篇点坝
  • 1篇东南
  • 1篇断块
  • 1篇断块油藏
  • 1篇旋回
  • 1篇盐岩
  • 1篇油藏
  • 1篇油田
  • 1篇增油
  • 1篇剩余油分布模...
  • 1篇水平井
  • 1篇碳酸
  • 1篇碳酸盐
  • 1篇碳酸盐岩

机构

  • 5篇中国石油冀东...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河北联合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6篇冯建松
  • 2篇李国永
  • 1篇石琼林
  • 1篇姚纪明
  • 1篇张鹏飞
  • 1篇冯旭光
  • 1篇左虎
  • 1篇李聪
  • 1篇邢文军
  • 1篇陈世悦
  • 1篇李涛
  • 1篇李娜
  • 1篇崔建
  • 1篇李旭
  • 1篇叶盛军
  • 1篇周微
  • 1篇杨国涛
  • 1篇刘丛宁
  • 1篇王倩
  • 1篇史英

传媒

  • 1篇地质论评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四川地质学报
  • 1篇石油地质与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南堡凹陷及周边寒武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被引量:6
2013年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南堡凹陷周边唐180×2井在寒武系碳酸盐岩测试获日产260 m3工业油流,揭示了寒武系碳酸盐岩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但由于该层系勘探程度低,钻井少等因素,碳酸盐岩储层研究不深入,已成为该区油气勘探突破的瓶颈问题。综合研究表明,寒武系碳酸盐岩是受多旋回构造运动、多期岩溶及成岩作用控制的缝洞复合储集体,发育溶蚀孔洞型、裂缝-孔隙型、孔隙型及裂缝型共四种储集空间类型。溶蚀孔洞及裂缝-孔隙型储集物性较好,主要分布在寒武系中统、下统的渗流岩溶带及潜流岩溶带,为该区下步油气勘探部署的重要层位。
杨国涛李娜姚纪明陈少勇冯建松邢文军
关键词:南堡凹陷寒武系储层特征主控因素碳酸盐岩
基于Morlet小波变换的层序识别方法——以冀东油田高浅南区59-35断块为例被引量:3
2022年
快速准确识别层序地层界面对于地层的划分与对比非常重要,因此,如何利用测井曲线资料对层序进行快速分析处理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在小波变换理论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套自动划分、对比层序地层单元的方法。采用归一化最大能谱法确定最优尺度,利用最优尺度对应的小波系数识别层序地层单元,实现了利用GR测井曲线对层序地层单元进行自动划分。另外,通过分析Morlet和Mexihat小波基之间的差异,对比地层单元典型井的沉积特征,得出采用Morlet小波基划分地层后的分割结果更准确和稳定,更适合于序列的地层单元划分。最后,利用动态波形匹配算法,提取自动划分的层序地层单元测井曲线特征参数,通过特征参数匹配,实现层序地层单元对比。该方法对同类油田的层序识别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对改进地质研究流程也具有促进作用。
冯建松冯建松李涛轩玲玲周微周微汪义莉
关键词:MORLET小波层序界面沉积旋回地层对比
南堡凹陷柳赞南区曲流河点坝构型定量表征与剩余油分布模式
以冀东油田柳赞南区明化镇组曲流河沉积为例,应用"垂向分期、侧向划界"的方法,通过标志识别确定单河道、点坝及其内部构型分布,重点对点坝内部各构型要素进行定量描述,建立点坝内部构型模型,分析剩余油分布模式...
李国永张倩冉国良冯建松
关键词:构型点坝剩余油
复杂断块油藏水平井二氧化碳吞吐控水增油技术及其应用被引量:24
2012年
水平井是冀东南堡陆地油田浅层复杂断块油藏的主要开采方式,大部分水平井已进入特高含水阶段。构造因素、井身轨迹、生产制度和外来入井液是引起水平井含水率非正常上升的主要原因。通过对二氧化碳最小混相压力预测、产出流体的分析以及油藏数值模拟研究,认为水平井二氧化碳吞吐控水增油的主要机理包括: 膨胀原油体积、对原油的降粘作用和对轻烃的萃取作用。基于优化的工艺设计方案,确定了单井注入量、注入速度和焖井时间等参数。32井次的现场应用结果证实,产油量由吞吐前的52t/d上升到吞吐后的271t/d,是原来的5.2倍,综合含水率由吞吐前的96.9%降至吞吐后的53.4%,控水增油效果显著。二氧化碳对橡胶的腐蚀性较强,合适的举升方式为抽油泵,井口至井下500m内应尽量避免安装对温度敏感的工具。
李国永叶盛军冯建松石琼林冯旭光王佳音
关键词:复杂断块油藏水平井二氧化碳吞吐最小混相压力控水
辫状河储层隔夹层特征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被引量:48
2013年
以高尚堡浅层北区NgⅣ油组辫状河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观察和测井曲线分析,识别出泥质、钙质、物性和特殊岩性等多种隔夹层类型。基于储层单砂体构型研究和层次分析方法,将目标区域储层划分为"隔层"、"薄隔层"和"薄夹层"3个层次;该划分方案能精细表征和刻画辫状河储层内隔夹层的分布特征。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钻资料表明,"隔层"较"薄隔层"对剩余油富集程度的影响大,"隔层"是控制层间剩余油最重要的因素;"薄夹层"的垂向位置、数量、面积及其与注水井配置关系等是影响层间剩余油分布及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
崔建李海东冯建松刘丛宁居亚娟
关键词:隔夹层剩余油分布南堡凹陷
湘东南—赣西地区加里东期沉积演化特征被引量:1
2014年
通过对研究区加里东期沉积物的野外地质调查、剖面横向对比和岩相古地理编图,发现研究区加里东期主要发育五种沉积相类型,分别为碳酸盐岩陆棚相、碎屑岩—碳酸盐岩混积陆棚相、冰海相、欠补偿型硅质岩—页岩盆地相和补偿型浊积岩盆地相。剖面横向对比显示,研究区加里东期沉积物由西向东为连续相变沉积,横向上各种沉积相指状交叉、相互过渡;岩相古地理研究表明,加里东期湘东南—赣西地区主要发育硅质岩—页岩盆地相和浊积岩盆地相两大相带,从南华纪—奥陶纪时期两大相带的发育规模略有差异,在两大相带的结合部往往发育两种沉积相的交叉过渡带。笔者认为该区沉积相的过渡性质对探讨华南洋加里东期属性的问题有重要意义。
李聪陈世悦张鹏飞冯建松王倩李旭史英左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