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丛宁
- 作品数:5 被引量:73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冀东油田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矿业工程更多>>
- 基于有限元法的层状岩体破裂规律探讨被引量:6
- 2015年
- 层状岩体的非均质性及各向异性导致其破裂方式及规律与均质岩体有显著不同。对层状岩体分别进行不同方式的单轴、双轴、三轴试验,分析应力-应变曲线特征;再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模拟,观察应力、应变在岩体上的分布,通过曲线和图件的对比分析,并结合岩石破裂理论,总结不同应力状态下层状岩体的破裂方式、顺序及规律;最后以富台地区为例,对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受力方式对层状岩体破裂的影响体现在施加的载荷及约束与层面的方位。当应力方向与岩层面平行时,强度大的石灰岩岩体发生集中应力,首先破裂;而应力与岩层面垂直时,强度小的泥岩岩体首先破裂。岩石试验、数值模拟结果以及实例均成功验证了这个规律。
- 徐珂戴俊生付晓龙任启强刘丛宁赵恽
- 关键词:层状岩体岩石试验数值模拟
- 综合评价法在油田二次开发项目后评价中的应用——以高尚堡油田高5断块沙三段2+3油藏为例被引量:10
- 2014年
- 油田开发综合评价法可应用于不同类型油藏开发效果评价、同油藏多开发方案优选、水平井开发效果评价、油田开发规划等多个领域,但应用于项目后评价的较少。项目后评价是项目生命周期最后和不可或缺的环节,原来进行项目后评价的方法操作繁杂,计算量大,实施有一定困难。综合评价法应用于油田二次开发项目后评价,关键是确定既满足项目后评价要求,又符合实现项目目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系数,并对可持续性进行后评价及成功度计算。综合评价法是多种评价法与成功度评价法的结合。以油田二次开发项目中的高尚堡油田高5断块沙三段2+3油藏为例,应用综合评价法进行项目后评价,研究表明该区块二次开发方案实施后总体上完成度为79.57%,属基本完成。综合评价法具有简便可靠、可对比性强、客观性强和可操作性强等特点,便于油田二次开发项目后评价的推广应用。
- 李斌龙鸿波刘丛宁袁立新房梦斋
- 关键词:后评价高尚堡油田
- 辫状河储层隔夹层特征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被引量:46
- 2013年
- 以高尚堡浅层北区NgⅣ油组辫状河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观察和测井曲线分析,识别出泥质、钙质、物性和特殊岩性等多种隔夹层类型。基于储层单砂体构型研究和层次分析方法,将目标区域储层划分为"隔层"、"薄隔层"和"薄夹层"3个层次;该划分方案能精细表征和刻画辫状河储层内隔夹层的分布特征。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钻资料表明,"隔层"较"薄隔层"对剩余油富集程度的影响大,"隔层"是控制层间剩余油最重要的因素;"薄夹层"的垂向位置、数量、面积及其与注水井配置关系等是影响层间剩余油分布及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
- 崔建李海东冯建松刘丛宁居亚娟
- 关键词:隔夹层剩余油分布南堡凹陷
- 南堡3号构造储层原生异常高孔隙带成因机制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根据岩石铸体薄片观察,对南堡3号构造带古近系东三段和沙一段储层物性进行纵向分段研究,发现南堡3号构造带东三段和沙一段储层中原生孔隙含量超过50%,最高可达80%以上,存在原生异常高孔隙带。从沉积作用、成岩作用、油气充注和地层压力4个方面对控制原生异常高孔隙带的因素进行分析,总结了原生异常高孔隙带的成因。结果表明,有利的沉积相带为原生异常高孔隙带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物质基础;长石与岩屑等硅酸盐矿物的溶解增加了储层的次生孔隙,对储层起到了建设性作用;早期的油气充注从承压和抑制后期胶结作用两方面保护了储层孔隙;早期形成的异常高压带减缓了压实作用对储层的破坏,保护了储层孔隙。
- 刘丛宁王时林杨岚
- 关键词:储层特征
- 冀东复杂断块油藏CO_2吞吐典型井剖析被引量:10
- 2013年
- 冀东南堡陆地浅层油藏属于复杂断块油藏,随着水平井井数的增加,到2010年高含水油井已经占到水平井总数的90%,严重影响了开发效果。2010年10月在稠油水平井CO_2吞吐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控水增油效果之后,逐渐向定向井、稀油井推广,控水增油效果显著。通过对CO_2吞吐实施效果进行分类,并对典型井进行了剖析,明确了导致CO_2吞吐效果好或无效的主要原因。构造部位相对较高、采出程度较低、剩余油饱和度高、油藏密封性较好的并CO_2吞吐都有好的增油效果;而离油水边界较近、邻井高部位且大排量生产、构造部位低、剩余油饱和度低、油藏密封性不好的井CO_2吞吐效果不好。典型井剖析可为今后研究与制订同类型油藏控水增油措施提供借鉴和指导作用。
- 马桂芝陈仁保王群一白冰杨晓亮刘丛宁
- 关键词:CO2吞吐冀东油田复杂断块油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