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友超

作品数:13 被引量:68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0篇教育
  • 4篇教育改革
  • 3篇社会主义
  • 3篇主义
  • 2篇中国教育
  • 2篇逻辑
  • 2篇教育领域
  • 2篇国教
  • 1篇党中央
  • 1篇德尔菲
  • 1篇德尔菲法
  • 1篇德育
  • 1篇德育工作
  • 1篇低收入
  • 1篇低收入群体
  • 1篇指标体系
  • 1篇制造强国
  • 1篇中等收入群体
  • 1篇中国特色社会...
  • 1篇中华民族

机构

  • 12篇中国教育科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12篇邓友超
  • 1篇曾天山
  • 1篇黄海军
  • 1篇黄晓磊
  • 1篇刘磊明

传媒

  • 2篇中国高等教育
  • 2篇教育研究
  • 2篇清华大学教育...
  • 1篇人民教育
  • 1篇基础教育参考
  • 1篇教育学报
  • 1篇现代教学
  • 1篇教育科学文摘
  • 1篇师资建设(双...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教育的流动逻辑被引量:4
2023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流动规模不断增大,“乡土中国”向“流动中国”的转变势不可挡。进入新时代,在两个大局的双重叠加和相互激荡下,中国教育呈现四种新的流动趋势:从出国留学向国内就学的流动、从体制外就学向体制内就学的流动、从乡村就学向城镇(县城+都市圈)就学的流动以及毕业生从低收入群体向中等收入群体跨越的流动趋势。中国教育的四大流动趋势实际上是对教育资源体系的大调整,深刻塑造和改变着当前中国的教育版图,使国际与国内、国家与市场、城镇与乡村以及不同阶层之间展开了复杂的互动和博弈,对中国教育发展带来诸多新挑战。为此,通过探索人才“在地”双培养模式、优化支撑公共教育的服务体系、构建圈层融合的城乡教育发展新格局、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和竞争力措施,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金紫薇邓友超
关键词:教育
复合教育者的诞生被引量:2
2023年
ChatGPT近日引起教育领域的强烈反应。教育对技术一直持谨慎态度。在国际教育技术领域,也有一个著名的问题,叫“乔布斯之问”,即“为什么计算机改变了几乎所有领域,却唯独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面对ChatGPT,教育领域从来没有像这一次对一个新技术反应这么快、这么强烈。全球的教育工作者都在经历复杂的情绪,有的激情拥抱,有的强烈反对。
邓友超
关键词:GPT教育技术领域CHAT教育者教育领域
以制度自觉支撑制度自信被引量:7
2017年
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颁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对深化教育改革作出的重大部署。《意见》立意高远、布局全面、措施得力,是新世纪以来,
邓友超
关键词:教育事业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自信教育改革国务院党中央
学校活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德尔菲法的调查分析被引量:21
2017年
活力是评价一个教育体系健康程度、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维度。增强教育活力将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共同构成教育改革发展三位一体的政策导向。学校活力是教育活力的重要体现,构建学校活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当前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采用德尔菲法,经过四轮的专家咨询,得出评价学校活力的四个维度(胜任力、自主性、开放度、认同感)和12个指标,初步形成评价学校活力的指标体系,为学校活力研究与判定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
黄晓磊邓友超
关键词:德尔菲法
中国教育的流动逻辑
2023年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3年第2期,约24000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流动规模不断增大,“乡土中国”向“流动中国”的转变势不可挡。进入新时代,在两个大局的双重叠加和相互激荡下,中国教育呈现四种新的流动趋势:国际秩序的深刻变革、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加速推进,使出国留学向国内就学流动;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下,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深入推进使乡村就学向城镇就学流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使体制外就学向体制内就学流动;共同富裕的战略举措促使毕业生更多从低收入群体向中等收入群体跨越。
金紫薇邓友超
关键词:出国留学中等收入群体低收入群体乡土中国
我国西部地区人才资源开发战略研究被引量:20
2015年
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人才是第一战略资源。西部地区的教育发展和人才资源开发水平是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虽然西部地区人才资源开发取得了历史性进展,但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依然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推进西部人才资源开发,建议采取以国家重点战略项目开发带动人才资源开发、采用柔性人才管理、借助城镇化建设优化人才结构等措施,逐步提升西部人才资源开发的整体水平,增强为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服务能力。
吴德刚曾天山邓友超
关键词:教育
期待顶层设计带动基层创造
2014年
最近一段时间是立德树人政策窗口期,教育部密集出台了有关政策文件。日前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共3个部分13条大约3600字。判断一个政策文本好不好,主要是看它新不新、深不深、科学不科学、管用不管用。
邓友超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小学德育工作立德树人窗口期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2018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的重要意涵之一是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向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经历了“建起来”“大起来”两个阶段。此后,“强起来”应该成为我们办教育、兴学校的大逻辑。认识和把握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对有针对性地写好“奋进之笔”至关重要。
王晓燕邓友超
关键词:教育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中华民族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重在抓落实、见实效被引量:9
2018年
在这次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三处讲到了教育改革。在讲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的成绩时,把"推进教育改革"作为五大工作来总结;在讲从实践中提出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时,将"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作为"九个坚持"之一;在部署下一步工作时,提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邓友超
关键词:教育体制改革教育改革总书记
教育强国怎么建设?专家从四个方面这样建议
2018年
“强国”一词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一共出现了19次。在总的目标上,提出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体提出了制造强国、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海洋强国、贸易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等12个强国建设任务。其中,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何把握教育强国?一看自身强不强,二看贡献大不大,三看世界认不认。从教育“自身强不强”的角度进行解析:作者认为,一个国家的教育仅凭规模大、数量多、块头大,不足以称其为教育强国。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外延式发展已不是我国教育的主要目标。发展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在内涵上用力,才能推动我国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
黄海军邓友超
关键词:教育强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外延式发展制造强国科技强国贸易强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