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秀兰

作品数:10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4篇水利工程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水土
  • 3篇水土保持
  • 3篇径流
  • 3篇降水
  • 3篇降水量
  • 2篇水沙
  • 2篇水沙特征
  • 2篇小波
  • 2篇小波分析
  • 2篇城市
  • 2篇城市型
  • 2篇M
  • 1篇遥感
  • 1篇遥感技术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淤地坝
  • 1篇淤地坝工程
  • 1篇植被
  • 1篇植被类型
  • 1篇植物措施

机构

  • 10篇甘肃农业大学
  • 3篇甘肃省水利厅
  • 1篇甘肃省水利科...

作者

  • 10篇赵秀兰
  • 9篇张富
  • 7篇胡彦婷
  • 2篇靳峰
  • 1篇罗珠珠
  • 1篇孙学刚
  • 1篇单立山
  • 1篇马瑞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甘肃农业大学...
  • 2篇人民黄河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4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郭城驿流域水沙演变对降水和水保措施的响应被引量:2
2021年
为了解半干旱黄土区降水量、径流量和输沙量的演变规律,给当地水利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以郭城驿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泰森多边形法计算流域面平均降水量,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年降水量、年径流量、年输沙量的变化趋势,采用Morlet小波分析年降水量、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的变化周期,采用多元功效函数(幂函数)模型对年径流量、年输沙量与年降水量、流域治理程度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957—2016年郭城驿流域年降水量存在16~32 a、6~16 a和3~6 a等3种时间尺度的周期性变化,研究时段内整体上呈不显著减少趋势;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均存在16~32 a、6~12 a和3~6 a等3种时间尺度的周期性变化,研究时段内整体上均呈显著减少趋势,年输沙量减幅大于年径流量减幅;年径流量、年输沙量随年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随治理程度的提高而减小,年径流量、年输沙量与年降水量、流域治理程度成较好的幂函数关系,在年降水量减少趋势不显著的情况下年径流量和输沙量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流域治理程度大幅度提高,尤其与连台化梯田建设、造林种草密切相关。
周蕊张富李晓雅靳峰胡彦婷赵秀兰
关键词: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水土保持措施
1957-2016年祖厉河上游降水与水沙变化趋势被引量:4
2020年
为了探究半干旱黄土区降水量与径流量、输沙量变化趋势及周期分布规律,采用M-K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及回归分析,对祖厉河上游1957-2016年降水量与径流量、输沙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降水量、径流量和输沙量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年际存在明显的"丰-枯"周期性变化。1957-1974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其中1963-1968年达到显著水平(p<0.05);1975-1994年无明显的增减趋势,呈波动变化;1995-2016年呈不显著减少趋势(p>0.05);径流量和输沙量变化与降水量相似,1957-1974年呈增加趋势,1975-1994年呈不显著减少趋势,1995-2016年呈显著减少趋势(p<0.05)。年降水量存在3 a,5 a,13 a和18 a的平均变化周期;径流量存在3 a,6 a和18 a的平均变化周期,输沙量存在3 a,4 a,5 a和18 a的平均变化周期。径流量、输沙量对降水量变化响应由强逐渐减弱,对水土保持措施量变化响应逐渐增强。
赵秀兰周蕊张富胡彦婷李晓雅包炳琛蒋承洋
关键词:水沙特征降水量小波分析
侵蚀性降雨分类及植被类型对产流产沙的影响被引量:13
2021年
为探索各类侵蚀性降雨及不同植被类型对产流产沙的影响,利用K-均值聚类分析法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家沟流域布设的乔木林、灌木林、人工草地、天然草地和农作物等5种径流小区2014-2018年降雨、径流、泥沙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侵蚀性降雨发生在5-9月,其中8月的侵蚀性降雨量及其产生的径流模数、侵蚀模数最大;可把侵蚀性降雨分为中雨量小雨强、中雨量大雨强、大雨量中雨强、大雨量超大雨强、暴雨量超大雨强等5种类型,出现的频率分别为42.85%、34.29%、14.29%、5.71%、2.86%;径流模数与侵蚀性降雨量、最大30 min雨强呈极显著相关,与降雨时长、平均雨强呈显著相关;产沙模数与侵蚀性降雨量、最大30 min雨强、平均雨强、降雨时长呈极显著相关,降雨量大且强度高的降雨是产生强烈侵蚀的主要动力来源;不同植被类型对产流产沙的调节作用差异较大,在大雨量情况下地表覆盖程度对产流产沙影响较大,地表覆盖度较高、对地表扰动小的林地和天然草地产沙模数较小,人工草地和农地因施肥、除草、收割等对地表扰动大且导致地表裸露时间长而产沙模数较大。
王玲莉张富胡彦婷赵秀兰包炳琛张佰林
关键词:侵蚀性降雨植被类型径流模数侵蚀模数
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地荒漠化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了解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荒漠化土地现状和空间分布特征.【方法】基于遥感影像数据和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保护区内荒漠化类型、程度、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1)保护区荒漠化土地表现为风蚀荒漠化和盐渍荒漠化两种类型,以风蚀荒漠化为主,面积为383692.68hm^2,占保护区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99.30%.2)保护区荒漠化程度较重,以极重度荒漠化和重度荒漠化为主,占保护区荒漠化土地面积的65.20%;两种荒漠化类型发生的荒漠化程度不同,风蚀荒漠化发生程度较重,以极重度和重度荒漠化为主,占风蚀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65.59%,而盐渍化荒漠化发生的程度相对较轻,以中度荒漠化为主,占盐渍化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83.31%.3)保护区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用地和未利用土地占有的荒漠化土地面积最大,占保护区荒漠化土地面积的89.56%,且以风蚀荒漠化为主,面积达343558.65hm^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发生荒漠化的程度不同,林地和耕地荒漠化程度以中度为主,分别占林地和耕地荒漠化面积的43.01%和87.42%,草地以重度为主,占草地荒漠化面积的63.20%,未利用地以极重度为主,占未利用地荒漠化面积的89.28%.【结论】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地荒漠化类型单一以风蚀为主,荒漠化发生程度较重,以极重度和重度为主,且主要存在未利用地中,开展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和封育保护减少人为破坏是遏制保护区荒漠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马静单立山孙学刚赵秀兰闫好原张有佳胡生新曾新德
关键词:遥感技术
兰州市西固区县级城市型水土保持区划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以兰州市西固区为研究区域,以地块属性信息为单元,以行政村为基本单位进行统计,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县级城市型水土保持区划的原则、指标(标准)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地貌特征、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土地开发利用方向、多年平均降水量、人口密度、林草覆盖率、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百分比等作为划分各水土保持分区的指标。通过对地块属性的统计与水土保持功能的对比分析,将西固区划分为南缘生态维护区、南部蓄水保土区、北部保土减沙区、中部人居环境维护区4个六级区,确定了各功能区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布局、土地利用方向,为西固区水土保持规划及水土流失防治体系的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
惠晓亚张富胡彦婷赵秀兰李晨张延萍
关键词:城市型水土保持区划
城市型县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复核划分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对城市型县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复核划分进行研究,为县级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支持。[方法]采用eCognition,ArcGIS提取土地利用现状、水土流失强度、林草覆盖率等关键因子,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结合的方法,对兰州市西固区"两区(重点预防区、重点治理区)"划分进行研究。[结果]城市型"两区"划分具有辖区面积小,人口多,经济发达,一产比重小,土地利用碎块化,水土流失严重和潜在危害大等特性,确定了"两区"划分的定性和定量指标,将西固区划分为2个重点预防区和2个重点治理区。[结论]在城市周边丘陵区加大水土流失防治力度,遏制其对下游城区的危害;在深山降雨较好地区,进行封禁治理和生态植被自然修复;发展设施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胡彦婷王守俊张富严能戚继阳高哲赵秀兰
关键词:水土流失城市型
祖厉河流域1957~2016年水沙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对祖厉河流域的水沙及周期变化进行研究,以期为当地水资源管理、流域生态保护和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M-K检验、Morlet小波及回归分析,对祖厉河流域1957~2016年降水量、径流量和输沙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1957~2016年祖厉河流域降水量、径流量和输沙量均呈现波动减少趋势,且年际存在明显的丰-枯周期性变化.径流量、输沙量分别在2002、2004年以后呈显著减少趋势(P<0.05);年降水量存在5 a,9 a,14 a和22 a四个变化周期,径流量和输沙量变化周期一致,均为4 a,8 a和22 a.在15 a的平均周期下,降水量对径流量的决定系数R2逐渐减小,人为活动对径流量和输沙量的R2逐渐增大;降水和水土保持措施对径流量减少的贡献率为26.76%和73.24%,对输沙量减少的贡献率为12.17%和87.83%.【结论】祖厉河流域1957~2016年降水量对径流量、输沙量的影响由强逐渐减弱,水土保持措施的影响逐渐增强,且成为影响水沙变化的主要因素.
赵秀兰杨冰周蕊张富李晓雅胡彦婷王玲莉包炳琛
关键词:水沙特征小波分析影响因素
黄土区侵蚀沟道环境资源位与植物生态位对位配置
2021年
基于甘肃黄土高原小流域侵蚀沟道自然特征,针对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对位配置模式中存在问题。采用气象学统计、空间插值法和生态适宜度模型,对侵蚀沟道不同地形部位小气候因子的分异规律及数量特征进行研究,分析沟道环境资源位、植物生态需求位及生态适宜度。结果表明:侵蚀沟道立地条件可以按照地形部位、坡向、坡度、土壤类型及水分因子划分为10种类型,不同立地条件类型差异明显,沟台地等环境资源位较好的立地条件具有较高的植物生态适宜度指数,适宜植物种类较多,而沟坡适宜植物种类较少;要选择生态适宜度指数≥0.5的植物种进行侵蚀沟道植物措施配置,且应配套相应的整地工程,才能够提高植物种的成活率和水土保持植物措施效益。对位配置模式应用具有良好的植物生长发育效果,能为沟道治理措施的选择及措施间科学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指导黄土高原小流域沟道水土流失治理的实践。
赵秀兰张富张富张宏奎王玲莉
关键词:植物措施黄土高原
甘肃省淤地坝工程的溃坝风险评价模型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运用淤地坝工程溃坝风险评价模型,确定淤地坝工程发生溃决可能性的大小,为淤地坝运行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通过调研和对溃坝风险问题的梳理,形成淤地坝工程溃坝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了甘肃省淤地坝工程溃坝风险评价模型。[结果]该模型包含水文风险(B_(1))、运行风险(B_(2))、管理风险(B 3)、工程风险(B 4)4个风险类型模块(其权重分别为0.12,0.13,0.12,0.63)及其下的16个具体评价指标;水面/泥面距拦泥坝高的距离(D 1)、剩余淤积库容(D_(4))、有无3个管理负责人(D_(7))、坝体变形(D_(12))分别是4个风险类型模块的最大权重评价指标;对各指标的评分标准作了规定,依据综合风险得分将输出的风险等级和预警等级各划分为3级。[结论]淤地坝工程溃坝风险评价模型由输入、分析和输出3个模块组成,层次清晰,架构明确。评估模型的构建可对汛期淤地坝工程风险的评价提供实时预警数据。
马瑞张富周波吕彦勋王玲莉赵秀兰
关键词:淤地坝溃坝风险指标体系
半干旱区降水和水土保持措施强度-径流演变规律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为研究不同时期及水土保持措施条件下,降水量、水土保持措施强度与径流的演变规律,运用泰森多边形法、Morlet小波分析法、回归分析法,构建多元功效函数,进行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近60 a年降水量、措施强度与径流演变研究。结果表明:1957—2016年年径流量呈递减趋势,达极显著水平(P<0.001);在22~24 a、8 a、4 a时间尺度上,年降水量和径流具有明显的震荡周期,平均周期为15 a、5 a、3 a左右。梯田、造林、种草及封育等水土保持措施强度逐年递增,分别达36.14 hm^2·km^-2、25.26 hm^2·km^-2、11.56 hm^2·km^-2和3.22 hm^2·km^-2。随周期(3 a、5 a、15 a)的变长,同等降水量对产流量影响有所增大;同等水土保持措施强度对产流量影响有所减小;降水量和措施强度组合解释了径流模数总方差的57.46%~85.80%;降水量对径流模数的影响约低于40%,措施强度的影响约高于60%,说明措施强度对径流的影响较降水量更大。近60 a径流量的减少,主要是由于水土保持措施的递增引起。
胡彦婷张富罗珠珠靳峰周蕊赵秀兰包炳琛
关键词:降水量径流半干旱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