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建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缓冲带
  • 2篇人工林
  • 2篇河岸缓冲带
  • 1篇杨树
  • 1篇杨树人工林
  • 1篇有效磷
  • 1篇植物
  • 1篇植物类型
  • 1篇同密
  • 1篇去除率
  • 1篇总磷
  • 1篇铵态氮
  • 1篇无机氮
  • 1篇林分
  • 1篇林分密度
  • 1篇磷素
  • 1篇径流
  • 1篇河岸
  • 1篇
  • 1篇不同密度

机构

  • 3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作者

  • 3篇吴永波
  • 3篇吕建
  • 2篇孟亦奇
  • 2篇朱颖
  • 2篇李文霞

传媒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生态科学
  • 1篇湿地科学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不同密度杨树人工林河岸缓冲带对无机氮的去除效果被引量:3
2019年
以太湖流域构建的平缓坡度杨树人工林河岸缓冲带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三种植物密度(400株·hm^(-2)、1000株·hm^(-2)和1600株·hm^(-2))的河岸缓冲带对不同深度径流水中铵态氮(NH_4^+—N)和硝态氮(NO_3^-—N)的去除率以及河岸缓冲带土壤对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截留率。研究结果表明,1600株·hm^(-2)杨树人工林缓冲带对径流水中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去除能力最强,在40 m缓冲带处三个土层的平均去除率达72.86%和71.81%,而400株·hm^(-2)缓冲带去除效果较差;在同一土层,土壤铵态氮的截留率大小随土壤铵态氮浓度的增加而提高。1000株·hm^(-2)杨树人工林缓冲带土壤对铵态氮和硝态氮截留效果最好,截留率为32.48%和44.41%, 1600株·hm^(-2)缓冲带其次, 400株·hm^(-2)缓冲带的截留率较低。
吕建吴永波吴永波茆安敏陈欢
关键词:林分密度铵态氮
河岸人工林缓冲带截留磷素能力及适宜宽度被引量:5
2016年
以中山杉林、杨树林、中山杉—杨树林3种太湖人工林缓冲带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缓冲带宽度对富营养物质磷素的截留效果差异,为确定缓冲带适宜宽度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3种类型人工林缓冲带径流水中的磷酸根质量浓度没有特定的空间趋势,总磷、可溶性总磷随宽度增加质量浓度减少,研究区人工林缓冲带对径流水中总磷的最大去除率可达78.2%。土壤总磷质量分数随宽度的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回归分析得出径流水中的总磷去除率达80%时,最佳人工林缓冲带为43.64 m宽的杨树林带。
朱颖吴永波李文霞吕建孟亦奇
关键词:总磷有效磷
利用河岸缓冲带去除径流水中氮的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2015年5月7日、7月13日和9月10日,以太湖流域构建的平缓坡度人工林河岸缓冲带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不同宽度(5 m、15 m、30 m和40 m)、不同植物类型(杨树林、中山杉林和杨树中山杉混交林)、不同植物密度(400株/hm2、1 000株/hm2和1 600株/hm2)的河岸缓冲带对不同深度径流水中总氮(TN)、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的去除率。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缓冲带宽度的增加,对径流水中各形态氮的去除率增大。15 m宽的河岸缓冲带已经能很好地去除各种形态的氮。在同一宽度和植物类型条件下,缓冲带对40 cm深度的径流水中的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去除率较大,对20 cm深度的径流水中的总氮的去除率较大。种植混交林的缓冲带对总氮的去除率较高,种植杨树林的缓冲带对铵态氮的去除率较高。不同植物密度的缓冲带对各形态氮的去除率差异不显著。
孟亦奇吴永波朱颖李文霞吕建
关键词:河岸缓冲带植物类型去除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