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燕
- 作品数:24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州市卫生局医药卫生科技项目东莞市医疗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CD3^+T细胞嵌合率对监测重型再障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的作用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观察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的嵌合状态与移植物抗宿主病(a GVHD)、移植排斥等的关系。方法选取14例进行骨髓联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采用STR-PCR方法动态监测移植后+7 d、+14 d、+21 d、+28 d、+2月、+3月患者外周血和CD3+T细胞的供体嵌合状态,观察其与GVHD发生、移植排斥等之间的关系。结果移植+7 d时,外周血细胞的平均植入率为50%,CD3+T细胞平均植入率为25%,提示移植早期CD3+T细胞的植入较慢;移植后+2月内,CD3+T细胞达到高比例嵌合的患者的a GVHD发生率(81.81%)较CD3+T细胞低比例嵌合的患者(0.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结论 Allo-HSCT术后动态监测SAA患者CD3+T淋巴细胞的供体嵌合率可以有效预测a GVHD的发生。
- 陈晓燕周铭刘勇张玉平王顺清
- 关键词: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移植物抗宿主病免疫磁珠分选
- 高分辨熔解曲线分析正常核型成人AML的NPM1基因突变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研究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核仁磷酸蛋白1(NPM1)基因突变检测方法。方法应用PCR结合高分辨熔解曲线分析技术(HRM)和毛细管电泳法(CE)检测正常核型的成人AML样本的NPM1基因突变,并与CE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克隆测序验证。结果 85例AML样本均得到可供分析的NPM1基因突变检测结果,NPM1基因突变阳性19例,其中15例A型突变,4例B型突变,突变阳性率为22.4%。与CE法比较,二者符合率为100.0%(85/85),HRM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达到100.0%。结论应用HRM技术检测NPM1基因突变快速简便,而且敏感,是一项适合临床开展的新方法,可用于临床AML诊断分型、治疗和预后指导。
- 周薇陈建兰王汉平应逸谢健晋陈晓燕
-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基因突变NPM1
- 一种新的角膜缘干细胞分选方法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用平板离心法建立一种新的角膜缘干细胞分选方法。方法用人角膜缘组织块培养法培养出角膜上皮细胞,收获细胞后用转速1400r·min-1和1800r·min-1分别将细胞用平板离心法于未包被的六孔板上进行分选。ATC1为1400r·min-1贴壁的细胞,ATC2为1800r·min-1贴壁的细胞,NAC为1800r·min-1离心力作用下漂浮而不能贴壁的细胞。分选出的三群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克隆形成实验、Ki67流式细胞仪进行分析。结果细胞计数显示用转速1400r·min-1筛选出的ATC1占总体细胞量的(11.32±2.46)%。在离心速度为1800r·min-1时,筛选出ATC2为(18.55±2.79)%,而NAC则为(68.29±4.07)%。ATC1表达角膜缘干细胞标志ABCG2、p63,而不表达角膜上皮细胞分化标志K3。ATC2较少表达ABCG2和p63,大部分表达K3。NAC则不表达ABCG2、p63,而几乎完全表达K3。在这三群细胞中ATC1细胞群具有最强的细胞增殖活性,其克隆形成率和Ki67阳性细胞检测率分别为(3.90±0.17)%和(56.78±2.39)%。ATC2克隆形成率和Ki67阳性细胞检测率分别为(2.48±0.19)%和(9.67±1.88)%。NAC克隆形成率和Ki67阳性细胞检测率分别为(0.84±0.89)%和(4.76±0.57)%。结论平板离心法是一种新的角膜缘干细胞的分选方法。ATC1、ATC2和NAC可能分别为角膜缘干细胞、短暂扩充细胞和终末分化细胞。
- 张伟杨为中金敏高宗银陈晓燕许艳丽张玉平
- 关键词:人角膜上皮细胞角膜缘干细胞
-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假阳性结果的校正
- 目的 旨在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对BCR/ABL进行检测时假阳性对结果的影响,并对结果校正的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正常标本与BCR/ABL DF(...
- 杜庆华李庆山应逸王顺清陈晓燕
- CD3+T细胞嵌合率监测在重型再障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临床观察
- 目的 观察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的嵌合状态与预处理强度、移植物抗宿主病、移植排斥等的关系.方法 选取14例进行骨髓联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采用ST...
- 陈晓燕周铭张玉平王顺清
- 关键词: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
- VIALE-A改良方案治疗高龄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效果与安全性
- 2024年
- 目的探讨VIALE-A改良方案治疗高龄(>75岁)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分析。收集2021年5月至2023年8月采用VIALE-A改良方案(阿扎胞苷每天75 mg/m2第1天至第7天+维奈克拉每天200 mg第8天至第28天)持续治疗的7例>75岁MDS患者临床资料, 患者依据世界卫生组织2016分型标准进行诊断, 依据修订的国际预后评分系统判定为中高危。分析患者疗效及常见不良反应, 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7例患者中, 女性5例, 男性2例;中位年龄[M(Q1, Q3)]84岁(80岁, 90岁)。1例患者初治失败, 其余6例经1~2个疗程VIALE-A改良方案诱导治疗达骨髓完全缓解或完全缓解;中位治疗疗程数为10个(4个, 16个)。至2023年12月31日随访截止, 中位随访10个月(5个月, 18个月), 中位总生存时间18个月(95%CI:0~39个月)。诱导期7例患者均发生3~4级骨髓抑制, 以粒细胞减少常见, 持续时间7~10 d;维持治疗累计64个疗程中, 54个(84%)疗程发生1~3级骨髓抑制;非血液学不良反应轻微;累计73个疗程中无治疗中断发生。结论 VIALE-A改良方案治疗高龄中高危MDS疗效尚可, 不良反应可控。
- 孙启鑫温真真陈晓燕王阿慧陈桂萍赵紫媛朱志刚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阿扎胞苷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常见的基因突变及其临床特点
- 目的 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中常见的基因突变并探讨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住院的32例初诊MDS患者,分别提取骨髓或外周血基因组DNA,选取8个突变率较高、与预后...
- 杨政应逸王汉平毛平王顺清谢健晋杜庆华陈晓燕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基因突变染色体核型
- 成套荧光原位杂交探针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染色体异常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探讨成套探针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染色体异常检测中的应用,并初步分析染色体异常与其他预后指标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21例初诊CLL患者同时应用序列特异性探针D13S25(13q14.3)、RB1(13q14)、ATM(11q22.3)、p53(17p13.1)及着丝粒探针CSP12(12p11.1-12q11.1)进行间期FISH检测,分析患者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同时分析染色体异常与CLL患者年龄、性别、Binet分期、CD38表达及乳酸脱氢酶(LDH)间的相关性,并对生存情况进行初步观察.结果 21例CLL患者中,13例发现有染色体异常(61.90%),其中11例为单条染色体异常,1例为2条染色体异常,1例为3条染色体的复杂异常.按染色体异常发生率的高低依次为13q14-9例(42.86%)(其中D13S25单独缺失7例,D13S25和RB1同时缺失2例),+123例(14.29%),11q22-(ATM缺失)2例(9.52%),17p13-(p53缺失)2例(9.52%).染色体异常与患者年龄、性别、Binet分期、CD38表达以及LDH水平未发现相关性.结论 成套探针FISH技术能够快速、敏感、准确地检测CLL患者的染色体异常.
- 应逸陈晓燕杜庆华王汉平谢健晋陈小卫
- 关键词:荧光原位杂交染色体
- BCR/ABLDCDF—FISH信号特征与染色体核型的关系及其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的意义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BCR/ABL DCCF—FISH的信号特点及其与染色体核型的关系。结果使用BCR/ABL的DCDF探针对6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标本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及染色体核型检查。结果65例CML核型43例Ph阳性,1例阴性,其余21例未行核性检查或无可分析分裂相;FISH结果65例均为BCR/ABL阳性,其中9例伴ASS基因缺失,5例复杂易位,1例+Ph伴ASS基因缺失。结论传统核型与DCDF-FISH,应互相结合,方可对遗传学特征作出更准确分析。
- 杜庆华应逸陈晓燕
-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PH染色体BCR/ABL
-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假阳性结果的校正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检测BCR/ABL融合基因时假阳性信号对结果的影响,并探讨校正结果的方法。方法将阴性标本与BCR/ABL双色双融合(dual—colordualfusion,DCDF)、探针信号表现为1红2绿1融合(1R2G1F)且额外信号(extrasignal,ES)探针信号表现为1红1绿1融合(1R1G1F)的阳性标本按不同比例混合,分别应用BCR/ABLDCDF探针及ES探针对不同比例混合的标本进行检测,并对不同的混合比例下DF探针检测的结果以及ES探针校正前后的结果与理论值使用二项分布进行对比。结果随着阴性细胞比例的增高,假阳性率增加。阴性、5%、10%及25%阳性水平,未经校正ES探针的计数结果与理论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及90%阳性水平,未经校正ES探针的计数结果与理论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后ES探针的计数结果与理论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荧光原位杂交信号表现为1R1G1F的结果进行校正,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信号叠加所造成的假阳性,从而为低阳性水平标本提供更为可靠的结果。
- 杜庆华李庆山陈晓燕应逸王顺清
- 关键词:荧光原位杂交BCR/ABL融合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