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芬芬

作品数:2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脂肪
  • 1篇脂肪性
  • 1篇脂肪性肝病
  • 1篇浅表
  • 1篇浅表性胃炎
  • 1篇外周
  • 1篇外周血
  • 1篇微生态
  • 1篇萎缩性
  • 1篇萎缩性胃炎
  • 1篇胃蛋白酶
  • 1篇胃蛋白酶原
  • 1篇胃炎
  • 1篇慢性
  • 1篇慢性浅表性胃...
  • 1篇慢性萎缩性
  • 1篇慢性萎缩性胃...
  • 1篇酒精

机构

  • 2篇广东药学院附...

作者

  • 2篇袁瑜
  • 2篇梁芬芬
  • 1篇何兴祥
  • 1篇张扬
  • 1篇孙之梅
  • 1篇钟豪杰

传媒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年份

  • 2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外周血胃蛋白酶原在萎缩性胃炎与浅表性胃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明确胃蛋白酶原(PG)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及慢性浅表性胃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依据胃炎种类的不同分为观察组(慢性萎缩性胃炎,58例)及对照组(慢性浅表性胃炎,54例)。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PG及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并分析鉴别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外周血PG及INF-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外周血PG与INF-γ呈现显著正相关,而与IL-10呈现显著负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以92.14μg/L为截点值,PG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敏感性为93.10%,特异性为88.89%,曲线下面积为0.90,优于INF-γ及IL-10。结论 PG在慢性浅表性胃炎及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
袁瑜梁芬芬钟豪杰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胃蛋白酶原
肠道微生态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与治疗的影响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高脂饮食诱导大鼠建立非酒精胜脂肪性肝病模型,动态观察建模过程及建模后改变肠道菌群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形成及发展的影响。方法以高脂饮食诱导SD大鼠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随机分为高脂组、抗生素预处理组、抗生素后处理组、限制饮食组及对照组,分别于不同喂养时段处死大鼠,应用16sRNA荧光定量PCR分析各组大鼠回盲部菌群变化,对各肝脏组织进行相应病理评分,酶比法检测血清及肝脏匀浆血脂水平。各组数据间比较采用样本均数f检验分析。结果与高脂组比较,各干预组中限制饮食组大鼠生存质量及生物化学指标改善最为显著。限制饮食组回肠末端益生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逐渐回升,且随干预时间延长呈增加趋势,第10周差异最为显著,与高脂组分别比较(0.91±0.23对比0.28±0.12、0.28±0.12对比0.21±0.03),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肠球菌数量则逐渐减少。各组肠杆菌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第10周,对照组、抗生素后处理组及限制饮食组肝脏病理评分分别为1.13±1.74、4.86±0.86、2.94±1.91均较高脂饮食组的7.09±2.03明显减低,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饮食结构改变及抗生素干预等手段均可通过调整肠道微生态缓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肝脏病变,继而从微生态角度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提供新策略。
袁瑜孙之梅张扬梁芬芬何兴祥
关键词:肠道微生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