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连好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东北电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滚筒
  • 2篇单元法
  • 2篇偏心
  • 2篇离散单元法
  • 1篇死区
  • 1篇内柱
  • 1篇柱体
  • 1篇内构件

机构

  • 3篇东北电力大学
  • 1篇中国大唐集团...

作者

  • 3篇张立栋
  • 3篇王擎
  • 3篇李连好
  • 2篇秦宏
  • 2篇程硕
  • 1篇李少华
  • 1篇李晓博

传媒

  • 3篇化工进展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滚筒内柱体内构件对二元颗粒体系混合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针对滚筒内二元颗粒体系在混合过程中产生的混合死区现象,提出在混合死区位置设置柱体内构件的增混方式,以接触数作为混合评价指标,采用离散单元法研究柱体内构件对二元颗粒体系运动混合的影响,并分析其增混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柱体内构件很大程度上破坏了聚集小颗粒的混合死区,强化了二元颗粒间的对流和扩散机制,同时抑制了颗粒的离析作用,提高了颗粒体系整体混合程度,同时,柱体内构件提高了二元颗粒体系的混合效率,改变了颗粒体系混合的稳定性;在一定的范围内,柱体内构件的数量越多,颗粒体系的混合效果越好,但如果数量过多,反而不利于二元颗粒间的混合;在滚筒开始转动的短暂时间内,柱体内构件反而抑制颗粒体系的混合,滚筒继续转动,才起到增混的效果。本研究可为二元颗粒物料增混设备的改进提供参考和依据。
张立栋程硕李连好李少华王擎
关键词:离散单元法
多粒径颗粒在圆形偏心滚筒内的运动混合被引量:4
2017年
采用离散单元法(DEM),对5种粒径颗粒在滚筒内的运动混合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偏心距对滚筒内颗粒体系分区及区域变化、大颗粒速度变化和多粒径颗粒混合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非偏心滚筒内处于滚落运动模式的颗粒体系分为3个区域:平流层、活动层和涡心;偏心滚筒内不存在实际的涡心,随着滚筒转动,"移动涡心"的形状大小和位置都在周期性变化。在不同颗粒运动周期中,非偏心滚筒内的大颗粒在平流层中的匀速度基本相等;而在偏心滚筒内,大颗粒在相邻两次平流层中的两次匀速度基本都不相等,且偏心距越大的滚筒内,颗粒匀速度的变化越明显。偏心距基本不影响滚筒内多粒径颗粒的接触效果,多粒径颗粒在滚筒内的混合过程中,接触数的变化类似阻尼振动曲线变化。
张立栋李连好秦宏王擎
关键词:离散单元法
颗粒在圆形偏心滚筒内的运动模式被引量:4
2015年
实验研究了影响颗粒在圆形偏心滚筒内运动状态的因素,分析了2种偏心距、4种填充率和4种转速对运动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转速和填充率是影响颗粒在圆形偏心滚筒内运动模式变化的主要因素,偏心距对其基本没有影响;当转速为15r/min和25r/min时,填充率不会影响颗粒的运动模式;而在转速为5r/min时,颗粒运动模式随填充率由1/6增大到1/3,相应由阶梯模式变为滚动模式;在转速为40r/min时,颗粒运动模式随填充率由1/6增大到1/3,相应由滚动模式变为小瀑布模式;偏心距越大,颗粒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涡心越偏离滚筒中心;转速的增加使颗粒群的上表面和下落层两端的弧度发生变化;填充率对颗粒在圆形偏心滚筒中的运动模式的影响只发生在低转速和高转速下。
张立栋李连好程硕李晓博秦宏王擎李少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