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柯

作品数:4 被引量:186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历史时期
  • 1篇太阳能
  • 1篇太阳能资源
  • 1篇土地覆被
  • 1篇农业
  • 1篇农业生产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清代
  • 1篇环境因子
  • 1篇风能
  • 1篇风能资源
  • 1篇MODIS数...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4篇何凡能
  • 4篇李柯
  • 1篇席建超
  • 1篇刘浩龙
  • 1篇张学珍

传媒

  • 2篇地理研究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中国陆地风能资源开发潜力区域分析被引量:21
2010年
本文从风能资源的丰富度、稳定度、人文环境对风能资源开发适宜度和自然环境适宜度等四个方面,分别选取了较有代表性的有效风能密度、风能可用时数、人口密度、森林郁闭度四项量化指标,利用综合指数法对我国陆地10m高度风能资源开发潜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中部和西部、河西走廊、青藏高原中北部、东北平原南部、山东和辽东半岛,以及江苏、浙江、福建和海南的沿海地带,风力资源优越,环境因子限制小,是风能规模开发潜力最高的地区;内蒙古锡林郭勒高原、呼伦贝尔高原、新疆东部和西北克拉玛依地区、东北平原、河北北部和东部沿海(除了最高潜力地区)为次高潜力区;大兴安岭、山东西北部、河南北部、江苏大部、安徽中部、新疆北部和东南部、西藏中西部和云南东部属中级开发潜力区;其它地区因风能资源贫乏或环境因子限制大,风能开发潜力较低。
李柯何凡能席建超
关键词:风能资源环境因子
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对中国古代农业影响研究的若干进展被引量:30
2010年
IPCC报告指出:气候变暖将给人类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中国历史上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秦汉以来气候变化与农业经济发展对应关系的梳理与分析,从百年尺度上阐明气候变化对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暖期利于农业发展,冷期则相反。当气候温暖时(如秦汉、隋唐时期),北方农业种植界线北移,农耕区扩大,同时农作物生长期增长,熟制增加,粮食产量提高;而当气候寒冷时(如魏晋南北朝、唐后期至五代时期),农业种植界线南退,宜农土地减少,农作物生长期缩短,熟制区域单一,粮食产量下降。古代稻作区的分布也具有类同的变化。
何凡能李柯刘浩龙
关键词:气候变化农业生产历史时期
基于MODIS数据网格化重建历史耕地空间分布的方法——以清代云南省为例被引量:32
2011年
建立具有准确空间属性的历史时期土地覆被数据集有助于更好地模拟土地覆被变化的过程及其效应。本文基于我国过去300年耕地面积总体呈持续增加的特点,提出了历史时期耕地分布范围未超出现代耕地范围的合理假设,并以地表高程和坡度为影响土地宜垦程度的主导因子,评估了MODIS土地覆被产品中现代耕地分布区域的宜垦程度,再按宜垦程度从高到低的顺序,将依据历史文献资料订正的以行政单元为统计单位的耕地面积分配至网格。利用这一方法,重建了清代云南省1671年和1827年两个时间断面空间分辨率为90m的耕地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地将历史耕地统计数据转化为具有较高空间分辨率的网格数据,其结果基本能够反映历史耕地空间格局的变化情况。
李柯何凡能张学珍
关键词:历史时期土地覆被
中国陆地太阳能资源开发潜力区域分析被引量:108
2010年
从资源丰富度、稳定度和保障度3个方面,分别选取了较有代表性的太阳总辐射、日照时数和有效日照天数3项量化因子,利用多指标评分法对中国陆地太阳能资源开发潜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①中国青藏高原大部、甘肃北部、新疆东部和内蒙中西部地区,太阳能资源极为丰富,最适于进行大规模光电开发;②甘肃中部、新疆、青海东部和南部、内蒙古中东部、东北西部、河北与宁夏北部、四川西部,太阳能资源比较丰富,也适于规模化的太阳能发电;③东北东部和北部、华北平原北部、黄土高原大部、青藏高原东南缘、云南大部、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以及新疆北部,太阳能可小规模或季节性开发利用;④其余地区太阳能资源比较贫乏,规模性开发潜力低。
李柯何凡能
关键词:太阳能资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