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庞存海

作品数:2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武警内蒙古总队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休克
  • 1篇休克患者
  • 1篇血性
  • 1篇延迟性
  • 1篇预后
  • 1篇院前急救
  • 1篇失血
  • 1篇失血性
  • 1篇失血性休克
  • 1篇卒中
  • 1篇脑卒中
  • 1篇救治
  • 1篇急救
  • 1篇急救模式
  • 1篇急性
  • 1篇急性脑卒中
  • 1篇创伤
  • 1篇创伤失血
  • 1篇创伤失血性

机构

  • 2篇武警内蒙古总...

作者

  • 2篇庞存海
  • 2篇张希国
  • 1篇宝音
  • 1篇葛平
  • 1篇张永

传媒

  • 1篇武警医学
  • 1篇武警后勤学院...

年份

  • 2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三位一体”急救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救治和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探讨"120"院前急救—急诊室救治—ICU及专科病房救治"三位一体"的急救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诊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196例,根据来院方式不同分为两组:经"120"现场救护并送来本院就诊的100例作为研究组,自行就诊的患者96例作为对照组。患者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救治效果、住院前和住院第7天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和治疗3个月时病死率和并发症作为判断疗效的指标,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发病到入院时间、窒息、抽搐和病死率对照组较研究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院前脑疝的发生率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影像学诊断时间、入住专科时间、延续病死率和住院第7天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都高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3个月内,两组比较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住院期间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后病死率和再卒中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广三位一体的急救模式是目前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的重要手段。
张希国李星毓庞存海葛平
关键词:脑卒中院前急救预后
两种液体复苏方法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比较延迟液体复苏和即刻液体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HTS)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11年10月我院急诊经院前急救收治的63例有HTS患者,根据患者入院前纠正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分为即刻液体复苏组(A组,MAP 90~110 mmHg,32例)和延迟液体复苏组(B组,MAP 70~89 mmHg,31例),对两组患者复苏前后的3个时间节点检测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碱缺失(BE)、动脉血PH(BpH)、谷丙转氨酶(ALT),统计两组患者输入液体量、MAP、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两组在建立静脉通路前(即液体复苏前)Hb、Hct、Plt、BE、BpH、AL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院前急救期,A组较B组Hb、Hct、Plt、BE、BpH均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院内救治期,A组较B组Hb、Hct、Plt、BE、BpH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AP在充分液体复苏前各自稳定在90~110 mmHg和70~90 mmHg,A组液体输入量(3 250±457)ml,B组液体输入量(1 080±514)ml,两组在MAP和输液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发生并发症20例,死亡5例,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活动性出血的HTS患者院前延迟性液体复苏,维持适当的MAP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休克期组织脏器的灌注和氧供。
张希国李星毓宝音张永庞存海
关键词:创伤失血性休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