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
- 作品数:2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武警内蒙古总队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两种液体复苏方法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比较延迟液体复苏和即刻液体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HTS)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11年10月我院急诊经院前急救收治的63例有HTS患者,根据患者入院前纠正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分为即刻液体复苏组(A组,MAP 90~110 mmHg,32例)和延迟液体复苏组(B组,MAP 70~89 mmHg,31例),对两组患者复苏前后的3个时间节点检测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碱缺失(BE)、动脉血PH(BpH)、谷丙转氨酶(ALT),统计两组患者输入液体量、MAP、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两组在建立静脉通路前(即液体复苏前)Hb、Hct、Plt、BE、BpH、AL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院前急救期,A组较B组Hb、Hct、Plt、BE、BpH均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院内救治期,A组较B组Hb、Hct、Plt、BE、BpH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AP在充分液体复苏前各自稳定在90~110 mmHg和70~90 mmHg,A组液体输入量(3 250±457)ml,B组液体输入量(1 080±514)ml,两组在MAP和输液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发生并发症20例,死亡5例,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活动性出血的HTS患者院前延迟性液体复苏,维持适当的MAP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休克期组织脏器的灌注和氧供。
- 张希国李星毓宝音张永庞存海
- 关键词:创伤失血性休克
- 严重闭合性创伤失血性休克院前两种液体复苏方法的比较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评估院前不同液体复苏方法对严重闭合性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影响。方法 76例符合诊断标准的严重闭合性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限制液体复苏组和常规液体复苏组,各38例。比较两组入院前后一般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住院期间器官衰竭、感染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院前两组比较,限制液体复苏组输液量较常规液体复苏组显著降低[(789.6±109.4)ml vs(2381.9±403.5)ml,P<0.01],院前复苏时间明显缩短[(59.3±15.5)min vs(80.1±17.4)min,P<0.01];院内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限制液体复苏组血红蛋白(Hb)升高[(101.0±12.9)g/L vs(92.1±11.8)g/L,P<0.01],凝血功能好转[(78.8±8.2)%vs(63.1±12.6)%,P<0.01],输入血制品减少[浓缩红细胞:(6.4±2.1)U vs(7.5±4.6)U,P<0.01;冷冻血浆(5.1±3.0)U vs(6.4±2.0)U,P<0.01];住院期间限制液体复苏组器官衰竭发生率(21.0%vs 39.4%,P<0.01)和感染发生率(13.1%vs 26.5%,P<0.01)等并发症降低。结论院前维持适量的液体复苏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休克期机体的氧供和凝血功能状态,并降低创伤后期器官衰竭和感染发生率。
- 张希国刘小丰苏嘉张永
- 关键词:创伤失血性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