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秋明

作品数:8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6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学

主题

  • 1篇德意志意识形...
  • 1篇电控制器
  • 1篇演示仪
  • 1篇游记
  • 1篇在场
  • 1篇早期马克思
  • 1篇哲学
  • 1篇整数
  • 1篇世界化
  • 1篇释读
  • 1篇市民
  • 1篇市民社会
  • 1篇视差
  • 1篇说部
  • 1篇蒲鲁东
  • 1篇青年马克思
  • 1篇人本
  • 1篇人本位
  • 1篇终结
  • 1篇重读

机构

  • 8篇南京工业职业...
  • 1篇黄冈师范学院

作者

  • 8篇周秋明
  • 1篇钱浩韵
  • 1篇程之胜
  • 1篇王书营
  • 1篇张强

传媒

  • 2篇南京航空航天...
  • 1篇中共宁波市委...
  • 1篇阴山学刊
  • 1篇江苏教育学院...
  • 1篇淮南师范学院...
  • 1篇江苏第二师范...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1
  • 1篇2007
  • 2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从“自我意识”到“自由的世界化”——早期马克思对费希特哲学的重构
2018年
1837年前后马克思并非径直被动地接受了"青年黑格尔派"的"自我意识"理念,而是依据独辟的思维路向在费希特主观主义与黑格尔客观主义之间陷于进退维谷的困境,此后因写作《博士论文》得以对古希腊伊壁鸠鲁原子论进行回顾与反思,并借此作为中介化解了"两难"困局,遂以"新费希特主义"即关于"自由的世界化"的哲学实现了自己早期思想的跃迁。
周秋明
关键词:早期马克思自我意识
青年马克思于《穆勒摘要》的思想方位重辨——兼论《1844年手稿》的内部哲学嬗变
2007年
青年马克思的《1844年手稿》一直以来被视作自在稳固的话语整体,由此《穆勒摘要》中的思想方位与文本价值至今未得到科学辨识。《1844年手稿》内部蕴涵着一种由"类人本学"向"社会人本学"的嬗变,《穆勒摘要》正是以这两种哲学话语分别作为理论逻辑上限与下限,从而构成《1844年手稿》前后异质关联的哲学中介,推进青年马克思哲学思想的自我升华。
周秋明
关键词:青年马克思哲学
自由联合体的原始在场——马克思“亚细亚公社”问题之文本释读
2011年
马克思文本中"亚细亚公社"问题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发端,但是"部落所有制"的提出仅指涉了作为自由联合体的"农业公社"的前史,对"古代公社所有制"的探讨才容涵典型式"农业公社"——"亚细亚公社"问题。"亚细亚公社"的本真意蕴包含"个相"与"共相",即其地域的特殊性和由"农业公社"的普历性形成的一般内涵的统一。马克思将"亚细亚公社"列为社会经济形态演进序列的首位,主要出自对其历史方位的原生典型、现实情境的在场意义双重哲学考量。
周秋明
恩格斯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理论方位
2006年
早年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尚存在着局限性,此后也只是聚焦于“市民社会”批判,对“家庭”和“国家”这两个核心范畴则缺乏深入探讨。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利用最新资料弥补了这个缺憾,消弭了唯物史观初创阶段的空白区域,在这个理论方位上完成了自己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程之胜周秋明
关键词:恩格斯黑格尔法哲学市民社会家庭
隐性逻辑之人本话语及其终结——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到《<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2006年
长期以来,传统教科书将马克思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解读为一部成熟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文献;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则从中察觉并指认人本话语的微观痕迹。本文认为《形态》实际操持着一种矛盾结构话语,其中唯物史观已经成为主导逻辑,但依然容涵着一条隐性的人本逻辑,直到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发表,才彻底清除了“个人本位”人本话语的理论平台,宣告这条隐性逻辑的终结。
周秋明
关键词:个人本位
分区移动式向量内积及矩阵乘法演示仪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分区移动式向量内积及矩阵乘法演示仪;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及的现有技术或装置中不能快速构建矩阵算式,不能直观表现向量内积、矩阵乘法的运算过程,不能自动完成具体位点的数据变化等的技术问题。采用的...
王书营钱浩韵周秋明张强
文献传递
视差关联下的蒲鲁东与马克思——重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人的本质”概念
2016年
1840年法国学者蒲鲁东的《什么是所有权》揭櫫了人的三层级"社会性":交感、平等、公道,结合1845年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对"人的本质"的诠释,阅读者可以构拟出文本观念之间的视差关联:马克思提出"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个维度,是经由反省、批判费尔巴哈的抽象人性观呈现的,而蒲鲁东的"社会性"分析恰与费尔巴哈哲学具有明显同质性。此外,德文《提纲》取用蒲鲁东文本中同一法文词汇"总和",也遗下后者作为背景激发的可能空间。
周秋明
关键词:蒲鲁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视差构拟
明人胡棲与说部《西游记》:著者及成书稽考
2017年
明代浙江道士胡棲,拆"胡"姓假托"孙"猴王、"齐云阳至和",著说部《西游记》;夙隐惠能岭南之乡,借六祖行由铺叙猴王拜师;浮梁交师友、斗山拜王畿,地缘俱合安徽"齐云山";所学净明性宗,复与菩提授猴王妙道相符。江苏兴化李春芳素慕胡棲,以旧籍(句容)乡愿署"华阳洞天主人",续编九十九回本。周王府增作一百回,金陵世德堂重订,遂通行。淮安吴承恩曾著《西游记》,或为皖鄂风俗之笔记,非唐僧取经说部。
周秋明
关键词:《西游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