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锋
- 作品数:9 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成人中肠旋转不良一例
- 2020年
- 肠旋转不良最重要的并发症是肠扭转,后者可能导致肠梗阻,甚至肠缺血和坏死。本例患者因腹胀伴恶心、呕吐入院,腹部CT和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检查示近段空肠扩张、积气、积液,局部肠系膜和肠系膜上动脉旋转;直立位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示近段空肠呈螺旋状;小肠镜检查进一步证实中肠扭转。根据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做出正确诊断,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从而达到了理想的治疗效果。
- 吴锋房彧张智佳刘鸿儒史立军
- 关键词:肠梗阻肠旋转不良中肠扭转腹痛
- 注水式肠镜检查在便秘患者中的应用
- 吴锋
- 电子胃镜加用透明帽对食管异物取出手术的辅助效果分析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探讨电子胃镜加用透明帽对食管异物取出手术的辅助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完成食管异物取出手术的患者42例。根据随机数字的方法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法使用电子胃镜将异物取出,观察组采用电子胃镜联合使用透明帽将异物取出。比较2组的治疗耐受性、异物取出时间消耗情况、手术视野清晰情况、异物取出成功率情况、异物取出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耐受性优于对照组(优5例/良14例/差2例vs.优1例/良13例/差7例)(P<0.05)。观察组在食管上段、中段、下段的异物取出时间均短于对照组[(6.27±1.01)min vs.(7.51±2.02)min,(8.62±1.11)min vs.(12.07±1.13)min,(11.07±1.26)min vs.(15.47±1.29)min](P<0.05)。观察组的总体异物取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100.00%vs.71.43%)(P<0.05);观察组在食管上段的异物取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100.00%vs.62.50%](P<0.05);2组在食管中段(100.00%vs.100.00%)和下段(100.00%vs.100.00%)的异物取出成功率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视野清晰度优于对照组(80.95%vs.52.38%)(P<0.05)。观察组在异物取出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4.29%vs.42.86%)(P<0.05)。结论电子胃镜加用透明帽完成食管异物取出手术,可以提升患者的耐受性,降低异物取出的难度,为医师提供良好视野,缩减手术耗时,提升操作成功率,降低并发症。
- 刘鸿儒吴锋尚国印
- 关键词:食管异物透明帽电子胃镜嵌顿吞咽障碍
- 何谓消化性溃疡
- 2019年
- 冬春季节交替,气温变化大,此时人体胃酸分泌增加,酸度增高,导致消化性溃疡高发。消化性溃疡是指胃肠道黏膜被胃酸、胃蛋白酶消化造成胃黏膜表面发生缺损,而且深度达到或超过黏膜下层。此病好发于胃和十二指肠。
- 吴锋
-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胃酸分泌胃肠道黏膜冬春季节黏膜下层胃黏膜
- 消化性溃疡的治疗
- 2019年
- 消化性溃疡治疗的目的是控制症状、促进溃疡愈合、预防复发和避免并发症。
- 吴锋
-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溃疡愈合预防复发并发症
- 西甲硅油联合链霉蛋白酶在非麻醉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探讨西甲硅油联合链霉蛋白酶在非麻醉胃镜检查中对疾病检出率、胃内泡沫粘液程度及胃内视野清晰程度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8月28日至2018年9月13日到我院门诊及住院接受非麻醉胃镜检查的患者197例,随机分成研究组(99例)和对照组(98例)。研究组于胃镜检查前服用西甲硅油、链霉蛋白酶及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对照组在检查前只服用盐酸达克罗宁胶浆。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检出率、胃内视野清晰程度、胃内泡沫及粘液程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疾病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胃内泡沫粘液程度及胃内视野清晰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非麻醉胃镜检查前口服西甲硅油联合链霉蛋白酶,可有效减少胃内泡沫及粘液,提高胃内的视野清晰程度,有利于内镜医生观察胃内黏膜的病变。
- 牛思佳杨幼林吴锋马志斌刘鸿儒芦曦周一楠
- 关键词:胃镜西甲硅油链霉蛋白酶疾病检出率
- 常见消化道黏膜下肿物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探讨常见消化道黏膜下肿物(submucosal tumors,SMTs)的临床特点、治疗方式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在哈医大一院经内镜切除的并经病理及免疫组化明确诊断的消化道粘膜下肿物的患者共49例。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后随诊复查胃镜。统计每种肿物的患者临床症状,各种黏膜下肿物的性别分布、大小,及在消化道的分布。计算超声内镜的诊断率,总结病理结果。结果:49例患者中,间质瘤25例,类癌9例,平滑肌瘤8例,异位胰腺4例,脂肪瘤2例,颗粒细胞瘤1例。间质瘤分布以胃底、胃体多见。类癌以直肠最多见,胃内也可见。平滑肌瘤多分布于食管,也可见于胃。异位胰腺多分布于胃窦。通过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excavation,ESE)切除42例,粘膜下隧道切除术(Submucosal tunneling endoscopic resection,STER)切除4例,还有3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所有患者术后均无迟发性出血、严重感染及死亡病例发生。随访3-22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复发。结论:黏膜下肿物在内镜及超声内镜各有特点。超声内镜对黏膜下肿物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双镜联合使SMTs的内镜下各种治疗方式(EMR、ESE、STER)更有安全保障,使患者受益最大。
- 吴锋王婷婷刘宇新刘鸿儒杨幼林
- 关键词:内镜下治疗安全性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4年
- 胃癌(gastric cancer)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全球性的医疗难题,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自20世纪80年代初两位澳大利亚科学家Marshall和Warren首先从胃黏膜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至今,Hp与胃癌的关系为人们所关注。经过多年的研究,人们逐渐接受了Hp感染为胃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多数学者认为根除Hp治疗可以降低胃癌发生的风险。然而,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研究报道根除Hp治疗并不能预防胃癌的发生发展,也不能降低胃癌的发生率。胃癌的发病机制错综复杂,Hp感染作为单一致病因素如何引起胃癌的发生目前尚未阐述清楚。本文旨在对Hp感染与胃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吴锋杨幼林房彧张慧超牛思佳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胃癌
- 注水式肠镜检查在便秘患者中的应用
- 吴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