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婕
- 作品数:4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广州市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素摄入状况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描述广州市居民食物消费量及营养素摄入现状,为进行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11年6—9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7个行政区中2 976名≥3岁居民进行膳食调查。采用3 d、24 h膳食回顾法调查居民摄入的所有食物,采用称重法调查家庭调味品消费量。结果广州市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摄入谷薯类食物261.3 g、蔬菜289.2 g、水果56 g、畜禽肉193.5 g、水产品60.5 g、奶及其制品75.6 g、蛋及其制品38.5 g、豆类及坚果20.3 g、食用油25.5 g、食盐5.1 g。广州市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摄入能量7 119.5 k J,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比分别为19.9%、31.9%、48.2%。尼克酸平均每标准人日摄入量充足,维生素A、硫铵素、核黄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E平均摄入量均相对不足;磷、铁、锌、铜、锰平均每标准人日摄入量充足,钙、钾、钠、镁、硒摄入不足。结论广州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合理,畜禽肉摄入量过高,蔬菜水果、豆类及奶类摄入不足,导致脂肪摄入过高,大部分维生素和部分矿物质摄入不足。应继续加强平衡膳食的宣传教育,改善居民的营养与健康状况。
- 张玉华李迎月何洁仪梁伯衡余超张维蔚黄婕
- 关键词:食物消费营养素摄入状况
- 广州市居民营养标签知信行情况及膳食消费行为调查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了解居民对营养标签的知信行情况及相关膳食消费行为,为开展膳食指导提供依据。方法以广州市11个区拥有固定电话家庭中16岁以上的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电话调查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居民能理解营养标签部分或全部信息者有40.5%,50.9%的居民不知道营养标签是否应该标明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居民获取营养信息的渠道主要是电视。居民对食品标签关注度最高的是生产日期及保质期,对营养标签阅读率为21.5%,不看营养标签的主要是因为看不懂,认为营养标签可信或基本可信为44.9%。66.4%的居民表示看了营养标签后可能会影响购买计划。多重对应分析中,关注食品营养标签组中以女性、文化程度高、低年龄、会摄入零食、网购食品及在饮品店购买食品的群体为主;不关注食品营养标签组中则以男性、文化程度低、高年龄、从不吃零食、也不会网购食品及在饮品点购买食品的群体为主。结论居民对食品营养标签的知晓率不高,对营养标签的关心、理解和信任度有待提高,不同的食品营养标签关注度中存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膳食消费行为的差异,需继续加强对居民的营养教育,并在重点人群中开展有针对性的营养知识普及工作。
- 梁伯衡黄婕张玉华何洁仪蔡文峰陈嘉敏
- 关键词:营养标签电话调查多重对应分析
- 广州市城区居民蔬菜水果消费现状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了解广州市城区居民蔬菜水果消费现状,为开展科学高效的营养教育和营养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1年1月—2012年4月选取天河区160户家庭的503人进行连续3 d24 h膳食调查,对108户328人进行食物频率法问卷调查。结果广州市城区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蔬菜摄入量为384.4 g(深色蔬菜为172.4 g,浅色蔬菜为212.0 g),符合膳食指南推荐量要求,但深色蔬菜摄入量不及蔬菜摄入总量的1/2。平均每标准人日水果摄入量为86.2 g,远不足指南推荐量;84.5%的居民摄入量低于推荐摄入量。82.0%的居民每天摄入蔬菜,以叶类蔬菜居多;36.9%的居民每天摄入水果,以仁果类和柑橘类为主;大多居民水果消费频次少于1次/周。秩和检验显示,不同年龄居民蔬菜摄入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岁最高,1~6岁最低)(χ~2=39.293,P<0.01);低收入家庭深色蔬菜摄入量显著低于其他收入家庭(χ~2=18.000,P<0.01);水果摄入量随家庭收入升高而增加(χ~2=6.475,P<0.05),女性水果摄入量显著高于男性(Mann-Whitney U=27 336.0,P<0.05)。结论当前广州市城区居民蔬菜摄入结构不合理,水果摄入严重不足。在开展营养教育和营养干预时需考虑性别、年龄和家庭收入的影响,进而有效促进合理膳食。
- 黄婕何洁仪梁伯衡余超张维蔚张玉华
- 关键词:蔬菜水果摄入量
- 广州市城乡居民食物消费变化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了解广州市城乡居民近年来食物消费状况和变化趋势,为开展营养改善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广州市统计局2000-2013年统计年鉴城乡居民各类食物消费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折算为每人每天消费量,分析消费量的总体变化趋势和城乡差别。结果 2000-2013年广州市居民膳食结构有所变化,农村居民粮食、蔬菜、水果及其制品每人每日消费量下降幅度大,而肉禽、水产品、蛋及其制品的消费量均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城镇居民粮食和水产品的消费量下降幅度较大,蔬菜和鲜乳类的消费量也有一定的下降,而肉禽、油脂类的消费量均有较大幅度的上升,蛋、水果及其制品的消费量有一定的上升。结论近年来广州市城镇居民的膳食结构趋于"高能量密度"型,尤其是在农村地区,且存在逐步偏离平衡膳食要求的趋势,将有可能增加相关疾病的患病风险,应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和推广适应的营养干预措施。
- 梁伯衡张玉华黄婕刘于飞
- 关键词:食物消费膳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