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晶

作品数:5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
  • 3篇大豆
  • 2篇有机肥
  • 2篇施用
  • 2篇施用有机肥
  • 2篇碱土
  • 2篇草甸碱土
  • 2篇长期施用
  • 2篇长期施用有机...
  • 1篇氮素
  • 1篇氮素积累
  • 1篇氮素吸收
  • 1篇养分
  • 1篇养分特征
  • 1篇有机碳
  • 1篇施肥
  • 1篇水稳性
  • 1篇水稳性团聚体
  • 1篇素积
  • 1篇同密

机构

  • 5篇东北农业大学

作者

  • 5篇赵晶
  • 3篇张明聪
  • 3篇刘元英
  • 3篇孙文相
  • 3篇吴琼
  • 2篇孙磊
  • 2篇马献发
  • 2篇周连仁
  • 2篇孟庆峰
  • 2篇孙宇婷
  • 1篇王丽娟
  • 1篇罗盛国

传媒

  • 3篇大豆科学
  • 2篇中国土壤与肥...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氮密交互对大豆干物质在冠层中分布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以东农52大豆为试材,采用裂区设计,设置3个密度(20万,25万,30万株·hm^-2)和3种施氮方式(基肥施N 60 kg·hm^-2;基肥施N 18 kg·hm^-2+R3/R4追N 42 kg·hm^-2),研究氮密交互对R4期后大豆叶片、叶柄和荚果干物重在冠层中分布以及不同粒数荚在冠层中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R6期前,中冠层各器官干重随密度的升高而升高,而到R7期,25万株·hm^-2处理上、中冠层各器官干物重显著高于30万株·hm^-2的处理,从R5期开始,启动氮加追氮处理上、中冠层各器官干重显著高于氮肥一次性施用,且R4期追氮优于R3期追氮;R8期,25万株·hm^-2密度的上冠层荚果干重R4期追氮处理较氮作基肥一次性施用高15.2%(P〈0.05)。上、中冠层≤2粒荚数在密度为30万株·hm^-2时最高;而3、4粒荚数在密度为25万株·hm-2时达最大值;启动氮+R4期追氮显著提高了上、中冠层3、4粒荚数。综上得出,25万株·hm^-2密度下启动氮+R4期追氮处理能显著提高R6期后上、中冠层各器官干重以及3、4粒荚数,产量较其他处理增加10.8%-36.5%(P〈0.05)。
吴琼孙磊刘元英张明聪孙文相赵晶王丽娟
关键词:大豆冠层干物质积累
长期施用有机肥对草甸碱土水稳性团聚体及其碳氮分配的影响被引量:15
2014年
试验依托东北农业大学盐碱土长期定位试验站(始建于1995年),研究不同施肥年限下草甸碱土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及其碳、氮分配规律。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可以显著增加〉0.25mm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52.3%.60.8%,0.5~0.25inm粒级的水稳性团聚体随着种植和有机肥施用年限的提高显著增加。施肥5年后,草甸碱土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开始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大团聚体对有机碳和全氮的贡献率分别为47.9%~89.3%和52.9%~82.1%。〉5mm和5~2mm粒级的团聚体中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与该粒级团聚体数量均呈显著性正相关。连续5年高量有机肥的投入,已经对草甸碱土培肥改良起到了显著效果,此后维持正常的施入量即可。
孙宇婷周连仁孟庆峰赵晶马献发
关键词:长期施肥有机肥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全氮
长期施用有机肥对草甸碱土土壤酶活性及养分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8
2014年
依托东北农业大学盐碱土改良长期定位试验站,以松嫩平原草甸碱土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年限有机培肥措施下草甸碱土酶活性变化趋势、有机质和养分提升状况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草甸碱土脲酶、蔗糖酶、磷酸酶活性含量均显著提高,长期施用有机肥对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较小。草甸碱土有机质、全氮、全磷及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均显著提高,土壤pH值显著降低。施用有机肥5年后,草甸碱土的改良效果显著。经相关分析,土壤脲酶、蔗糖酶、磷酸酶与土壤有机质和养分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过氧化氢酶则无显著相关性。
赵晶孟庆峰周连仁孙宇婷马献发
关键词:草甸碱土有机肥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
启动氮加追氮对不同密度大豆氮素吸收的影响被引量:8
2013年
以大豆品种东农52为试材,采用裂区设计,设置3个密度和3种施氮方式,研究了启动氮加追氮对不同密度大豆氮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密度下,启动氮加追氮处理与氮作基肥一次施用相比,R5期后氮积累量和氮同化贡献率显著增加,其中25万株.hm-2密度下启动氮加R4追氮处理的氮积累量增加109.5%(P<0.01)。相同施肥条件下,R5期前氮积累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而R5期后启动氮加R4追氮处理25万株.hm-2密度下的氮素积累量较20和30万株.hm-2分别增加27.4%和16.0%(P<0.05)。R5期后氮积累量和氮同化贡献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25万株.hm-2密度下启动氮加R4追氮处理获得了最高产量,与其它各处理相比提高了9.1%~25.6%(P<0.05)。
孙文相张明聪刘元英吴琼赵晶
关键词:大豆氮素积累
氮密交互对大豆钾吸收的影响
2014年
以东农52大豆品种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在施用等量氮(纯氮60 kg·hm^-2)条件下,设置2种氮肥施用方式(N1:氮肥作为基肥一次性施用;N2:启动N 18 kg·hm^-2作为基肥+N 42 kg·hm^-2R4期追施)和3种种植密度(D1:20万株·hm^-2;D2:25万株·hm^-2;D3:30万株·hm^-2),研究了氮密交互对大豆各器官钾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R5期以后各器官钾积累总体上表现为:同一密度条件下,启动氮加追氮处理钾积累高于氮肥作基肥一次施用处理;同一氮肥施用方式下,随着密度增加,钾积累逐渐增加。在R6期,除叶柄外D2N2和D3N2处理各器官与D1N1处理钾积累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收获期籽粒中,D2N2和D3N2处理钾积累比D1N1处理分别高24.9%和23.5%(P〈0.05)。D2N2处理产量最高,达到了3.96 t·hm^-2,较其他处理增产10.6%-36.6%(P〈0.05)。
赵晶孙磊罗盛国张明聪孙文相吴琼赵广欣刘元英
关键词:大豆钾积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