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丽丽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动作电位
  • 2篇多巴
  • 1篇电极
  • 1篇多巴胺
  • 1篇神经调控
  • 1篇神经化学
  • 1篇神经科
  • 1篇神经科学
  • 1篇神经元
  • 1篇双模
  • 1篇左旋多巴
  • 1篇微电极阵列
  • 1篇微机电系统
  • 1篇纹状体
  • 1篇纹状体神经元
  • 1篇脑内
  • 1篇机电系统
  • 1篇谷氨酸
  • 1篇谷氨酸释放
  • 1篇光刺激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电...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篇宋轶琳
  • 3篇蔡新霞
  • 3篇张松
  • 3篇杨丽丽
  • 2篇徐声伟
  • 2篇肖桂花
  • 1篇罗金平
  • 1篇刘军涛
  • 1篇王蜜霞

传媒

  • 1篇分析化学
  • 1篇纳米技术与精...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一种神经信息光电调控与双模检测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神经信息光电调控与双模检测系统,用于对动物的神经系统的神经信息进行调控与检测,包括神经调控模块,用于对所述神经系统施加光刺激信号或电刺激信号,并对该光刺激信号或电刺激信号进行调控;双模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
徐声伟蔡新霞王蜜霞刘军涛宋轶琳罗金平徐辉任张松杨丽丽
文献传递
基于微电极阵列的大鼠脑内L-DOPA刺激谷氨酸释放和神经电信号检测被引量:4
2017年
左旋多巴(L-DOPA)是帕金森症的主要治疗药物之一,长期使用具有神经毒性,其作用机理复杂.为了研究L-DOPA对大脑纹状体谷氨酸神经通路在体神经元的影响,采用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制备了一种16通道植入式微电极阵列(MEA)芯片,其上集成了直径10μm的电生理、电化学双模信号检测位点,能够实时记录脑内神经递质谷氨酸和动作电位(spike)、局部场电位(LFP)等神经电信号的同步变化.将这种MEA植入大鼠纹状体,在皮层施加L-DOPA(100μL,2 mmol/L)刺激后,随着纹状体内谷氨酸浓度的迅速增加,神经元spike发放频率和LFP低频段功率同步衰减.实验结果从神经元层次在体验证了L-DOPA的神经毒性,可为帕金森症治疗药理研究提供线索.
范心怡张松宋轶琳宋轶琳肖桂花肖桂花蔡新霞
关键词:左旋多巴谷氨酸动作电位
微纳电极阵列检测丘脑底核电刺激引起的纹状体神经元活动变化被引量:4
2017年
丘脑底核(STN)深部脑刺激(DBS)已成为帕金森病的重要外科治疗手段,然而其确切的作用机理尚不明确。本研究采用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制备了一种16通道植入式微电极阵列(MEA),在MEA表面修饰了铂黑-还原氧化石墨烯-Nafion膜(Pt/RGO/Nafion)纳米材料,用于同步检测麻醉大鼠脑内纹状体神经元在STN电刺激前后多巴胺(DA)含量和动作电位(Spike)发放变化。STN-DBS结果表明,电刺激20 s后,DA含量开始升高,最高达1.72μmol/L,较高浓度状态保持约50 s后回落至正常水平。与此同时,检测到在DA上升阶段中间神经元Spike发放活动增强,在保持高于DA正常浓度水平阶段,中等多棘神经元(MSNs)放电频率增加。本研究制备的微电极阵列传感器能够实现脑内多巴胺和电生理的原位实时检测,有望成为神经信息检测的有力工具。
杨丽丽宋轶琳宋轶琳张禹徐声伟张松高飞肖桂花蔡新霞
关键词:微机电系统多巴胺动作电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