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敏

作品数:6 被引量:90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枣缩果病
  • 3篇缩果病
  • 3篇链格孢
  • 3篇链格孢菌
  • 3篇果病
  • 2篇枣树
  • 2篇侵染
  • 1篇单轴
  • 1篇蛋白
  • 1篇杨树
  • 1篇杨树树皮
  • 1篇荧光
  • 1篇荧光蛋白
  • 1篇诱导剂
  • 1篇诱导抗病
  • 1篇诱导抗病性
  • 1篇山丘
  • 1篇树皮
  • 1篇霜霉病
  • 1篇太行山丘陵区

机构

  • 6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作者

  • 6篇张敏
  • 4篇冉隆贤
  • 2篇张敏
  • 2篇田红雨
  • 1篇齐国辉
  • 1篇高克祥
  • 1篇郭润芳
  • 1篇甄志先
  • 1篇刘洋
  • 1篇杨佳瑶
  • 1篇王迎

传媒

  • 2篇经济林研究
  • 1篇林业科学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北方园艺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0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葡萄生单轴霉重寄生菌F3的鉴定及防治效果测定被引量:3
2017年
为明确从生长异常的葡萄霜霉层上分离获得的菌株F3对葡萄生单轴霉Plasmopara viticola的重寄生作用及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通过光学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菌株F3对葡萄生单轴霉的重寄生作用,并对菌株F3进行形态特征观察及28S rDNA序列分析,采用孢子囊萌发抑制和离体叶片点样法测定该菌株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菌株F3对葡萄生单轴霉表现出覆盖、缠绕的重寄生现象。结合形态特征与序列分析结果将该菌株最终鉴定为层生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菌株F3分生孢子悬浮液及其无菌发酵液对葡萄霜霉菌孢子囊萌发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86.8%和83.1%;经菌株F3分生孢子悬浮液预防处理后的离体葡萄叶片发病率为10.9%,显著低于对照的发病率98.8%,防治效果达88.9%;菌株F3分生孢子悬浮液与葡萄霜霉病菌孢子囊混合后点样接种处理的叶片发病率为50.0%,也显著低于对照,防治效果为49.1%;而治疗处理的叶片发病率与对照间无显著差异。表明层生镰刀菌对葡萄生单轴霉具有重寄生作用,且对葡萄霜霉病具有较强的预防控制作用。
申红妙李正楠杨佳瑶张敏冉隆贤
关键词:葡萄霜霉病重寄生菌葡萄
GFP标记的4种链格孢菌对枣树的侵染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进一步探寻引起枣缩果病的潜在侵染性病原,为枣缩果病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苹果斑点落叶病菌、梨黑斑病菌、马铃薯早疫病菌和番茄黑斑病菌为供试菌株,测定其对潮霉素B的敏感性后再进行GFP标记,并以枣缩果病互隔链格孢菌作为对照,将通过稳定性测试的菌株进行幼果刺伤接种和枣树花期喷雾接种试验,探明它们在枣树上的侵染途径。【结果】苹果斑点落叶病菌、梨黑斑病菌、马铃薯早疫病菌和番茄黑斑病菌对潮霉素B均较敏感,其有效中浓度EC50值分别为1.489、2.241、3.299和2.873μg·m L-1,4种链格孢菌均被GFP成功标记且其稳定性均良好;林间刺伤接种苹果斑点落叶病菌、梨黑斑病菌、马铃薯早疫病菌、番茄黑斑病菌和互隔链格孢菌(对照)的枣果均发病且其症状相同,其发病率分别为75.0%、87.5%、81.3%、83.3%与93.8%;将各处理病果的病组织放在含有10μg·mL-1潮霉素B的PDA培养基上培养后,其均有菌丝生长,且均可观察到带有荧光的菌丝;花期喷雾接种4种链格孢菌和互隔链格孢菌后,枣果均发病,将其病组织分离培养后均有菌丝长出,且在荧光显微镜下均可观察到荧光。【结论】苹果斑点落叶病菌、梨黑斑病菌、马铃薯早疫病菌和番茄黑斑病菌均能侵染枣树,都有可能成为枣缩果病的潜在病原菌,因此,在枣树周围应避免种植上述易被链格孢菌危害的果树和作物,这样可以阻止链格孢菌的侵染。
田红雨史晓梦张敏张敏张敏冉隆贤
关键词:枣树枣缩果病链格孢菌绿色荧光蛋白
太行山丘陵区不同林龄核桃树固碳释氧量及冠下土壤碳储量被引量:3
2021年
为了探明太行山丘陵区核桃树的固碳释氧量和不同部位的碳储量及冠下土壤碳储量随林龄的变化规律,以1年、3年、5年、9年、13年和16年生的核桃树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叶片面积、叶片净光合速率、不同部位的生物量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核桃树间存在较大差异。随着林龄的增加,核桃树的固碳释氧量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单株核桃树的固碳量、释氧量大小排序为9年生>5年生>13年生>16年生>3年生>1年生;随着林龄的增加,核桃树的树叶、树枝和树干的碳储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单株核桃树的碳储量大小排序为树枝>树干>树叶;就不同林龄的核桃树而言,其林地各土层(0~20 cm、20~40 cm、40~60 cm)的土壤碳储量均呈现出随林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大的趋势,而对于同一林龄核桃树,其土壤碳储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张敏王明伟刘欣宇刘利生于家悦刘洋齐国辉
关键词:核桃固碳释氧碳储量
木霉菌对杨树树皮溃疡病菌拮抗作用的研究被引量:72
2001年
应用哈茨木霉 (Trichodemaharzianum )T88菌株和深绿木霉 (T .atroviride)T95菌株分别与杨树烂皮病菌 (Cytosporachrysosperma)和杨树水泡溃疡病菌 (Dothiorellagregaria)进行了平皿对峙培养和载片对峙培养 ;并研究了两种木霉菌产生的挥发性代谢物对病原菌菌落的影响和其非挥发性代谢物对菌丝干重的影响 ;分别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了两种木霉菌的重寄生现象。结果表明 :对峙培养中木霉菌T88和T95对两种病原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两种木霉菌均能产生挥发性代谢物质并不同程度地抑制病菌菌落的生长 ,在密闭条件下T95的抑制率最高达到 80 .30 %。两种木霉菌产生的非挥发性代谢物质可以强烈抑制病原菌的生长、明显降低其菌丝干重 ,并具有热稳定性。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 ,可以观察到木霉菌的菌丝在病原菌的菌丝上平行或波浪式生长 ,并在其上产生钩状分枝、吸器或附着胞吸附于病原菌的菌丝上 ,或穿透病原菌的菌丝生长 。
高克祥刘晓光郭润芳淮稳霞张敏
关键词:木霉菌杨树拮抗作用
五种杀菌剂和二种诱导剂防治枣缩果病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以苯甲丙环唑、多菌灵、多抗霉素、异菌脲、戊唑醇5种杀菌剂和水杨酸、水杨酸钠2种诱导剂为试材,以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为靶标病原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抑制法测定其对链格孢菌的毒性,并进行了林间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5种杀菌剂中对链格孢菌的抑制效果较好的药剂有苯甲丙环唑和异菌脲,其EC50值分别为0.519 6、0.517 5mg·L-1,对链格孢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73.5%和74.9%;0.5-3.0mmol·L-1水杨酸和0.5-7.0mmol·L-1水杨酸钠对链格孢菌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均无抑制作用。林间防治中,苯甲丙环唑和异菌脲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分别为94.7%和92.9%;施用3.0mmol·L-1的水杨酸和水杨酸钠后,枣缩果病的发病率均显著低于对照,水杨酸和水杨酸钠的诱导抗病效果分别为72.0%和57.3%。
邢艺林张敏申红妙郭金堂冉隆贤
关键词:链格孢菌化学防治枣缩果病诱导抗病性枣树
枣缩果病初侵染互隔链格孢菌抗药性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为了解互隔链格孢菌对异菌脲和苯甲丙环唑的抗药性现状,以确定防治枣缩果病的最有效的施药方案,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枣缩果病初侵染互隔链格孢菌的4个菌株(CN191、CN192、CN193和CN194)对这2种药剂的敏感性;从中选取对这2种药剂最为敏感的菌株进行抗药性筛选,并以筛选到的抗药菌株为试验对象,测定其对另一种药剂的敏感性。2016和2017年,采用这2种药剂,在林间施用过和未施用过这2种药剂的枣园进行防治试验,并于发病初期和盛期调查发病率。结果表明:CN194对这2种药剂都很敏感,经诱导后得到稳定的抗异菌脲突变体CN194y,与苯甲丙环唑没有交互抗性。在施用过这2种药剂的林间,苯甲丙环唑的防治效果较好,分别为81.3%和51.3%;在未施用过这2种药剂的林间,异菌脲的防治效果较好,分别为92.9%和68.4%。不同地区枣缩果病菌对异菌脲和苯甲丙环唑的敏感性各异,但敏感趋势相同;互隔链格孢菌对异菌脲易产生抗药性,而对苯甲丙环唑不易产生抗药性,且2种药剂之间不产生交互抗性。林间防治以异菌脲和苯甲丙环唑交替施用方案为佳。
张敏张敏王迎田红雨田红雨冉隆贤
关键词:交互抗性抗药性缩果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