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霍乱
  • 3篇霍乱弧菌
  • 1篇疫情
  • 1篇霍乱弧菌检测
  • 1篇霍乱疫情
  • 1篇O139群

机构

  • 3篇宁波市疾病预...
  • 3篇浙江省宁波市...
  • 2篇新疆自治区疾...
  • 1篇浙江省宁海县...

作者

  • 3篇徐景野
  • 3篇李岳良
  • 3篇吴以华
  • 3篇王汀
  • 2篇刘捷
  • 1篇王顺彩
  • 1篇石优章

传媒

  • 3篇中国卫生检验...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微量板培养法在O139群霍乱疫情中的应用与比较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通过采用霍乱弧菌常规培养法与微量板培养法,对一起O139群霍乱疫情现场疫源标本进行比对检测研究,以探讨微板法替代常规法的可能性。方法:用霍乱弧菌常规培养法[1]与霍乱弧菌微量板培养法[2],对某地O139群霍乱疫情现场采集的442份疫源检索样品,同时进行病原学检测,对比观察检测结果。结果:两种方法同时检测442份样品,共检出O139群霍乱弧菌18株,其中常规法检出16株,微板法多检出2株为18株。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62%和4.07%,阳性符合率为88.89%,检出率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微板法稍好于常规法,并且微板法还具有以下优点:1)灵敏度高;2)抗原凝集性好;3)培养板体积小、培养基量少(每孔仅用1 ml)、容量大(每板可做24份样品);4)操作简便,不需要特殊设备;5)微量板使用后,经消毒清洗可回收再利用,节约成本,在工作量大时,其实用、简便的优点更为突出。结论:微板法可以用于霍乱弧菌病原检测,可靠性较高,且检测霍乱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已达到卫生部《霍乱防治手册》的要求。
吴以华徐景野李岳良王汀王顺彩刘捷
关键词:霍乱弧菌
微量板培养法对不同血清型霍乱弧菌检测效果观察
2008年
目的:选用不同血清型霍乱弧菌流行株,观察其在不同批次及保存时间的微量培养板上生长情况,分析影响因素,为该方法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霍乱弧菌微量板培养法与霍乱弧菌常规培养法平行实验,测试不同批次、不同保存时间及同一批次的微量培养板对不同血清型霍乱弧菌的最小检出浓度。结果:4株霍乱弧菌作为测试菌,对两个批次的培养板每月1次各做了6批实验,微量板最长保存时间200余天。与常规法平行实验比较结果得知,同一血清型霍乱弧菌的最小检出浓度,两法之间差别不大,结果较为一致。保存长达200余天的微量板未发现有培养基干裂、杂菌污染及颜色改变,并且也未影响检测结果。在同一时间使用不同血清型霍乱弧菌,对6个批次的微量板进行两次实验,与常规法相比较,同样取得较为理想的检测效果,有的微量培养板最长保存时间长达300余天,基本上未影响检测结果。结论:微量培养板可以用于不同血清型的霍乱弧菌病原检测,结果证实不同批次或不同保存时间的微量培养板,对霍乱弧菌病原检测结果影响不大,微量板可在冰箱保存6个月以内使用不影响检测结果。
吴以华徐景野李岳良王汀石优章刘捷
关键词:霍乱弧菌
微量培养板不同保存时间对霍乱弧菌培养效果的观察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通过用霍乱弧菌不定期地对冰箱内保存的微量培养板进行测试,观察不同保存时间微量板对细菌检测结果的影响,探讨微量板最佳保存时间。方法:采用霍乱弧菌常规培养法[1]与霍乱弧菌微量板培养法[2]平行实验,比较霍乱弧菌最小检出浓度。结果:用两株菌作为测试菌,每月1次共做了6批实验,微量板最长保存时间201 d。微量板培养法细菌最小检出浓度为100~102cfu/m l;常规培养法细菌最小检出浓度为101~102cfu/m l,两法对霍乱弧菌检测试验结果的敏感性较为一致。保存长达201 d的微量板未发现有培养基干裂、杂菌污染及颜色改变,并且也未影响检测结果。结论:微量培养板可以用于霍乱弧菌病原检测,结果证实微量板可在冰箱保存6个月以内使用。
吴以华徐景野李岳良王汀刘捷
关键词:霍乱弧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