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霍乱
  • 3篇霍乱弧菌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学
  • 1篇血清学检测
  • 1篇疫情
  • 1篇折线图
  • 1篇质控
  • 1篇质控图
  • 1篇室内质控
  • 1篇卫生细菌
  • 1篇细菌
  • 1篇细菌检测
  • 1篇麻疹
  • 1篇麻疹IGM抗...
  • 1篇抗体
  • 1篇霍乱弧菌检测
  • 1篇霍乱疫情
  • 1篇合格率
  • 1篇O139群

机构

  • 6篇浙江省宁波市...
  • 3篇宁波市疾病预...
  • 2篇新疆自治区疾...
  • 1篇浙江省宁海县...

作者

  • 6篇王汀
  • 3篇徐景野
  • 3篇李岳良
  • 3篇吴以华
  • 2篇刘捷
  • 1篇陈武明
  • 1篇王顺彩
  • 1篇石优章

传媒

  • 6篇中国卫生检验...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微量板培养法在O139群霍乱疫情中的应用与比较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通过采用霍乱弧菌常规培养法与微量板培养法,对一起O139群霍乱疫情现场疫源标本进行比对检测研究,以探讨微板法替代常规法的可能性。方法:用霍乱弧菌常规培养法[1]与霍乱弧菌微量板培养法[2],对某地O139群霍乱疫情现场采集的442份疫源检索样品,同时进行病原学检测,对比观察检测结果。结果:两种方法同时检测442份样品,共检出O139群霍乱弧菌18株,其中常规法检出16株,微板法多检出2株为18株。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62%和4.07%,阳性符合率为88.89%,检出率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微板法稍好于常规法,并且微板法还具有以下优点:1)灵敏度高;2)抗原凝集性好;3)培养板体积小、培养基量少(每孔仅用1 ml)、容量大(每板可做24份样品);4)操作简便,不需要特殊设备;5)微量板使用后,经消毒清洗可回收再利用,节约成本,在工作量大时,其实用、简便的优点更为突出。结论:微板法可以用于霍乱弧菌病原检测,可靠性较高,且检测霍乱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已达到卫生部《霍乱防治手册》的要求。
吴以华徐景野李岳良王汀王顺彩刘捷
关键词:霍乱弧菌
试用EXCEL制作HIV质控图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用EXCEL制作HIV质控图,满足《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要求和考评要求。方法:应用EXCEL软件自带的函数和其他功能,绘制HIV质控图。结果:用EXCEL制作的质控图简洁直观,符合日常室内质控要求。结论:用EXCEL软件中的折线图功能方法简便,重点突出,实用性强。减少了计算上的繁琐和容易出错的问题。快速简单,对检测的结果能更快更准的进行判断。
王汀陈武明
关键词:EXCEL折线图室内质控
宁波市北仑区2008年麻疹IgM抗体检测与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检测麻疹疑似病例血清中IgM抗体,分析检测结果,为麻疹的预防和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2008年我区麻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888份,用ELSIA法检测麻疹IgM抗体,分析检测结果。结果:888份麻疹疑似病例血清样品中检出214份阳性标本,阳性率为24.10%。麻疹病人主要集中在15-35岁年龄段,占总数的68.70%。发病主要集中在3月份到5月份,占全年发病人数的92.52%。结论:2008年我区麻疹疫情仍处于高发期,外来流行人口是造成本地区麻疹高发的主要原因,尤其是〈8月龄婴儿。因此,做好外来流动人口计划免疫,加强管理,在麻疹高发前期(1-3月份)对主要年龄段的人群进行强化免疫,是降低和控制我区麻疹发病率的关键。
王汀
关键词:麻疹IGM抗体血清学检测
微量板培养法对不同血清型霍乱弧菌检测效果观察
2008年
目的:选用不同血清型霍乱弧菌流行株,观察其在不同批次及保存时间的微量培养板上生长情况,分析影响因素,为该方法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霍乱弧菌微量板培养法与霍乱弧菌常规培养法平行实验,测试不同批次、不同保存时间及同一批次的微量培养板对不同血清型霍乱弧菌的最小检出浓度。结果:4株霍乱弧菌作为测试菌,对两个批次的培养板每月1次各做了6批实验,微量板最长保存时间200余天。与常规法平行实验比较结果得知,同一血清型霍乱弧菌的最小检出浓度,两法之间差别不大,结果较为一致。保存长达200余天的微量板未发现有培养基干裂、杂菌污染及颜色改变,并且也未影响检测结果。在同一时间使用不同血清型霍乱弧菌,对6个批次的微量板进行两次实验,与常规法相比较,同样取得较为理想的检测效果,有的微量培养板最长保存时间长达300余天,基本上未影响检测结果。结论:微量培养板可以用于不同血清型的霍乱弧菌病原检测,结果证实不同批次或不同保存时间的微量培养板,对霍乱弧菌病原检测结果影响不大,微量板可在冰箱保存6个月以内使用不影响检测结果。
吴以华徐景野李岳良王汀石优章刘捷
关键词:霍乱弧菌
瓶装泥螺中卫生细菌调查与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了解瓶装泥螺中的卫生细菌状况,为制订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国家标准方法检测瓶装泥螺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菌、志贺菌、金黄色葡萄菌、副溶血性弧菌。结果:153份瓶装泥螺合格率为37.9%。执行地方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前,合格率为24.8%,其中抽检样品的合格率为8.6%,送检样品的合格率46.5%。执行地方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后,合格率为63.5%,其中抽检样品的合格率为59.4%,送检样品的合格率70.0%,两者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01)。结论:瓶装泥螺的细菌合格率比较低,既要保证其卫生质量,又要保持其独特的风味,降低和控制瓶装泥螺后期制作过程中的细菌污染非常重要,严格执行卫生标准和一整套规范的卫生管理等是一种有效的措施。
王汀
关键词:细菌检测合格率
微量培养板不同保存时间对霍乱弧菌培养效果的观察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通过用霍乱弧菌不定期地对冰箱内保存的微量培养板进行测试,观察不同保存时间微量板对细菌检测结果的影响,探讨微量板最佳保存时间。方法:采用霍乱弧菌常规培养法[1]与霍乱弧菌微量板培养法[2]平行实验,比较霍乱弧菌最小检出浓度。结果:用两株菌作为测试菌,每月1次共做了6批实验,微量板最长保存时间201 d。微量板培养法细菌最小检出浓度为100~102cfu/m l;常规培养法细菌最小检出浓度为101~102cfu/m l,两法对霍乱弧菌检测试验结果的敏感性较为一致。保存长达201 d的微量板未发现有培养基干裂、杂菌污染及颜色改变,并且也未影响检测结果。结论:微量培养板可以用于霍乱弧菌病原检测,结果证实微量板可在冰箱保存6个月以内使用。
吴以华徐景野李岳良王汀刘捷
关键词:霍乱弧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