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娇

作品数:13 被引量:149H指数:8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3篇细胞因子
  • 3篇病毒
  • 2篇血流感染
  • 2篇血清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载量
  • 2篇衰竭
  • 2篇恩替卡韦
  • 2篇肝衰
  • 2篇肝衰竭
  • 2篇肝炎
  • 2篇TH1/TH...
  • 2篇TH1/TH...
  • 2篇病患
  • 1篇胆红素
  • 1篇胆红素吸附
  • 1篇导管
  • 1篇导管相关

机构

  • 13篇川北医学院附...
  • 9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川北医学院
  • 1篇四川省疾病预...
  • 1篇盐亭县人民医...
  • 1篇绵阳四0四医...

作者

  • 13篇王川林
  • 13篇刘娇
  • 10篇古雪
  • 8篇李铃
  • 6篇梅小平
  • 6篇朱其荣
  • 2篇孙辉
  • 2篇陈星
  • 1篇杜秋霞
  • 1篇彭彬
  • 1篇敬雪明
  • 1篇梁润琴
  • 1篇刘冰

传媒

  • 5篇川北医学院学...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年份

  • 3篇2018
  • 9篇2017
  • 1篇201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h17/Treg型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7年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约有20亿人曾感染乙肝病毒(HBV),其中2.4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65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在乙型肝炎患者中,HBV持续存在和复制与机体细胞免疫作用密切相关,其结果将导致肝组织炎症持续、反复或慢性化,甚至发展为肝硬化、肝癌。而CD4+T细胞在其细胞免疫作用机制中起到了核心作用,其中CD4+T细胞的两个重要细胞亚群,Th17/Treg型细胞所分泌的主要细胞因子IL-17、IL-21、IL-35、TGF-β、IL-10等在其炎症反应、抗感染免疫、组织细胞浸润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恩替卡韦作为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主要用药,它在抑制HBV复制,改善生化指标和组织学等方面有了较大进展,对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方面显示出了较大的潜力,但目前关于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清Th17/Treg型细胞因子影响的报道较少,本文就恩替卡韦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对Th17/Treg型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古雪王川林刘娇梅怡晗李铃朱其荣
关键词:恩替卡韦THL7细胞细胞因子
假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败血症合并眶周脓肿1例被引量:2
2017年
假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又称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是一种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具有高致病性、强传染性、易于培养、对多种抗菌药物天然耐药等特点[1],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和澳大利亚等热带地区,我国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一带,其余地区鲜有报道[23]。主要的临床类型有:急性败血症型、亚急性、慢性和亚临床型4类[4]。急性败血症型,患者多有疫区居住史,好发于免疫力低下者,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抗菌药物治疗效果差,病死率高[5]。
李铃王川林刘娇古雪梁润琴孙辉
关键词:败血症
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0
2017年
目的探讨人肠道病毒71型(EV71)重症手足口病(HFMD)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其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预防、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67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病例资料,用描述性方法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同时对患儿的一般资料、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儿发生感染的部位、细菌种类、药敏实验结果,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 RT-PCR)方法对人肠道病毒普通型(EV)、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A16)进行检测。结果 67例EV71型重症HFMD患儿以单一感染最多,占50.7%(34例);EV71型的混合感染占49.3%(33例)。继发感染最常见部位是下呼吸道(26.5%)。临床分离病原体4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1株(23.9%),革兰阴性菌35株(76.1%)。对病原体进行药敏实验,头孢曲松、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普遍对G-性菌敏感,头孢唑林钠、哌拉西林、万古霉素普遍对G+性菌敏感。EV71型重症HFMD以3岁内的男性患儿多见,5岁以上儿童发病率较低,春夏季为发病高峰期,患儿临床症状以高热、皮疹、嗜睡、易惊、肢体抖动、病理征阳性为主,常伴有胸片、头颅CT异常,实验检查结果显示心肌酶谱、肝功能、白细胞、血糖升高、体液免疫及降钙素原等异常;3岁以下的男性患儿、农村住宿条件差、不良卫生习惯、对该疾病不了解未采取预防措施的监护人的散居儿童为该疾病的高发人群,EV71为其感染的常见病原体。结论四川部分地区重症HFMD患儿主要由EV71及其混合型人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了解EV71型HFMD重症临床特征,掌握本地区EV71型重症HFMD的高危因素对于HFMD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朱其荣王川林刘娇古雪梅怡晗杜秋霞梅小平
关键词:重症手足口病人肠道病毒71型
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在血流感染性疾病中的表达及与病原菌、病情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5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在血流感染性疾病中与病原菌、病情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97例血流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治疗效果等来分析血清炎性因子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数(WBC)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在血流感染性疾病中的变化。结果血培养阳性的血流感染性疾病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普遍高于血培养阴性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T(t=170.410,P=0.000);IL-6(t=187.223,P=0.000);WBC(t=19.244,P=0.000);CRP(t=47.941,P=0.000);TN F-α(t=20.484,P=0.000)];血清炎症因子PCT、IL-6、WBC、CR P及TN F-α表达水平在革兰阴性菌组中最高,真菌组最低,三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T(F=5.367,P=0.019);IL-6(F=10.321,P=0.001);WBC(F=9.587,P=0.000);CR P(F=15.894,P=0.000);TN F-α(F=13.254,P=0.000)];各组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有差异,进一步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无效的血流感染性疾病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均升高,治疗前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好转的血流感染性疾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均下降,治疗前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好转组与治疗无效组血流感染性疾病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在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与血流感染性疾病的严重程度、病原菌种类等有一定相关性,对治疗效果的早期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王川林刘娇古雪梅怡晗李铃朱其荣
关键词:炎症因子血流感染病原菌
HBeAg模式及HBV DNA载量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预后影响的相关性分析
李铃古雪刘娇王川林梅小平
集束化干预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化干预策略(central line bundle,CLB)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影响效果。方法:参照美国健康促进会(Institution for Healthcare Improvement,IHI)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的集束化干预策略,制定CRBSI集束化干预办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行常规护理的25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随机选取同期在我院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行集束化干预策略的271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对常规护理与集束化干预策略后的效果进行比较性分析。结果:对照组股静脉GRBSI平均发生率最高,达26.1‰,集束化干预策略后股静脉置管GRBSI平均发生率7.4‰,对照组股静脉GRBSI平均发生率较实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置管GRBSI平均发生率较实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的CRBSI发生率分别为13.5‰、6.1‰,集束化干预策略后实验组的CRBSI率(‰)、CRBSI起始时间、留置天数、住院时间和费用及手消毒剂消耗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RBSI以革兰阳性菌为主,集束化干预策略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病原菌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集束干预策略可有效降低恶性血液病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了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敬雪明王川林刘娇古雪梅怡晗梅小平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恶性血液病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对肝衰竭患者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观察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对肝衰竭患者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探讨MARS在肝衰竭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8例肝衰竭患者接受MARS治疗,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IFN-γ、IL-6、IL-10和IL-12水平,比较其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在MARS治疗结束时,患者血清TNF-α、IFN-γ、IL-6水平分别为(40.3±3.7)pg/ml、(25.9±1.9)pg/ml、(33.6±2.5)pg/ml,显著低于治疗前【(81.5±6.2)pg/ml、(49.3±2.2)pg/ml、(66.8±4.1)pg/ml,P均<0.01】;治疗结束时血清IL-10和IL-12水平分别为(39.3±2.6)pg/ml和(168.7±8.5)pg/ml,显著高于治疗前【(37.1±1.9)pg/ml和(98.6±6.5)pg/ml,P<0.01】;在MARS治疗结束后7 d,患者TNF-α、IFN-γ、IL-6、IL-10和IL-12水平分别为(80.3±3.9)pg/ml、(48.6±2.1)pg/ml、(65.1±2.4)pg/ml、(38.4±2.2)pg/ml、(99.8.6±7.9)pg/m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MARS治疗肝衰竭患者有利于纠正失衡的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减轻免疫反应对肝组织的损伤,为肝细胞再生提供机会。
朱其荣王川林刘娇古雪梅怡晗梅小平
关键词:肝衰竭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肿瘤坏死因子-Α细胞因子
以肝星状细胞活化、凋亡为靶点干预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8年
肝星状细胞(HSC)是正常肝组织和纤维化肝组织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来源,其活化并转化为肌成纤维样细胞是肝纤维化的中心环节。静止的HSC向活化的HSC转化在肝纤维化发生中发挥关键作用,故通过抑制HSC活化及增殖并诱导其凋亡、衰老或表型转换能逆转肝纤维化,以此为靶点抗肝纤维化治疗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王川林刘娇戢敏陈星梅怡晗彭彬
关键词:肝纤维化肝星状细胞细胞外基质
Th17/Treg细胞失衡与乙肝病毒感染相关性肝病的关系被引量:12
2017年
HBV感染相关性肝病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的一种常见性传染性疾病、发病率高、病程长、预后差,目前乙肝相关性肝病发病机制并不完全明确,HBV持续感染与机体免疫应答紧密相关,同时HBV的持续感染是引起宿主免疫调节紊乱,导致不能有效清除病毒、病情迁延不愈的原因之一,加之Th17/Treg细胞失衡可能参与了乙肝相关性肝病异常免疫反应,从而导致乙肝相关性肝病炎症慢性化、肝组织纤维化、肝硬化和癌变的形成。本文就Th17/Treg细胞失衡与乙肝相关性肝病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综述和展望。
刘娇王川林古雪梅怡晗李铃朱其荣
关键词:乙型肝炎
胆红素吸附联合血浆置换对治疗肝衰竭近期疗效影响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探究胆红素吸附联合血浆置换对治疗肝衰竭患者近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效果。方法:收集85例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在防止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的综合治疗基础上,根据人工肝治疗模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2例患者行胆红素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对照组43例患者行单纯血浆置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两组之间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谷草转氨酶(AST)的变化以及人工肝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经过胆红素吸附联合血浆置换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好转率分别为85.7%(36/42)、88.4%(38/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主要生化指标中ALT、AST、TBIL较治疗前下降明显,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较治疗前下降明显,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ALT、PT、TBIL、AST值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ALT、PT、TBIL、AST值对应性比较,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胆红素吸附联合血浆置换共103例次,最少1例次,最多5例次,人均2.45次,发生不良反应36例次(34.95%);对照组43例患者接受单纯血浆置换共99例次,最少1例次,最多4例次,人均2.3次,发生不良反应25例次(25.3%)。结论:胆红素吸附联合血浆置换能有效改善肝衰竭患者的肝功能,与单纯血浆置换比较,能减少血浆的用量,减少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
朱其荣王川林刘娇古雪李铃孙辉
关键词:肝衰竭胆红素吸附血浆置换疗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