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志义

作品数:4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篇地基
  • 2篇岩溶
  • 2篇软土
  • 2篇复合地基
  • 2篇CFG桩
  • 2篇沉降
  • 1篇地震
  • 1篇地震波
  • 1篇岩溶区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掌子面
  • 1篇震波
  • 1篇溶洞
  • 1篇软土复合地基
  • 1篇软土路基
  • 1篇施工期
  • 1篇试验段
  • 1篇隧道
  • 1篇隧道施工
  • 1篇土路

机构

  • 4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中铁十二局集...

作者

  • 4篇许兆义
  • 4篇李志义
  • 2篇刘莹
  • 2篇白明洲
  • 2篇王成亮
  • 2篇张峰
  • 1篇赵西民
  • 1篇郭蒙
  • 1篇陈祥
  • 1篇雷军

传媒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铁道工程学报
  • 1篇铁道学报
  • 1篇中国铁道科学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近接溶洞条件下隧道施工掌子面变形破坏特征数值分析被引量:15
2011年
以宜万铁路齐岳山隧道工程为背景,以危险地段的岩溶地质条件为基础,应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在隧道掌子面前方的溶洞规模大于、等于和小于隧道掌子面规模的3种情况下,模拟分析不同岩体厚度、不同岩溶水压力时隧道掌子面的变形破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溶洞直径大于或等于隧道直径时,相同岩溶水压力作用下掌子面变形值相近,当溶洞直径小于隧道直径时,掌子面变形量小;掌子面变形量最大值出现在掌子面中心位置;当掌子面与岩溶洞壁之间的距离大于2.0 m时,掌子面变形量增加并不明显;在溶洞内无水压力条件下,掌子面岩体塑性区范围很小,但随着水压力的增大,塑性区的范围逐步增大。
李志义白明洲许兆义赵西民雷军王成亮
关键词:岩溶区掌子面隧道施工
武广高铁CFG桩复合地基工后沉降影响因素被引量:11
2015年
为了研究软土地区高速铁路CFG(cement flyash gravel)桩复合地基工后沉降,以武广客专试验段为例,基于有限元理论,借助ABAQUS软件,对多个影响CFG桩复合地基工后沉降的因素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各因素对其沉降的影响程度和规律,确定控制沉降量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增大桩的弹性模量或桩径,桩土应力比均增大;增大垫层厚度,桩土应力比减小;采用钢筋混凝土管桩和CFG桩组合时,在CFG桩桩顶的最大沉降为2.01 mm,与全为管桩的情况相比,不均匀沉降减小了46.5%.
张峰刘莹许兆义李志义
关键词:软土复合地基工后沉降影响因素
深长桩基础施工期岩溶处置实时效果无损检测方法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在理论分析基础上,结合京沪高速铁路桥桩基础岩溶处置工程,开展检测分析桥桩桩孔施工过程中冲击破岩地震波传播特征现场试验;研究岩溶空洞及其充填处置后不同地震波传播特征;明确岩溶及其处置效果典型特征。在相同试验点进行地震反射探测岩溶及其处置后状态试验,并在地表已知覆盖型岩溶地区进行地震反应特征试验。在3类测试试验基础上,处理试验数据,从反射波信号特征、同相轴等方面,总结典型岩溶及其处置后地震波现场实时无损检测方法与判别特征。
李志义白明洲许兆义陈祥王成亮郭蒙
关键词:桥桩基础地震波无损检测
武广高铁武汉综合试验段软土复合地基沉降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研究目的:不良地质环境条件下路基工后沉降的控制是高速铁路设计中的关键问题,过大的路基工后沉降会对高速铁路的运营产生不良影响。本文以武广高速铁路武汉综合试验段为例,运用有限元法对软土段采用CFG桩复合地基处理后的沉降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论:(1)随着路堤填筑高度的逐渐增加,路堤高度越大其沉降量越大,复合地基CFG桩端沉降量随距路堤中心距离增加而减小,且在路堤顶面宽度以外快速衰减;(2)CFG桩与填土应力比随路堤填筑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桩土所承担的荷载分布更加均匀,桩土应力比随距路堤中心的距离增大而增大,路堤中心处桩土受力更均匀;(3)孔隙水压力随填筑高度增加而迅速增长,加载完成后便开始逐渐消散,路堤填土一年后,路堤中心处的孔压基本扩散均匀,约为38 kPa;(4)该研究成果可为高速铁路软土复合地基沉降控制提供参考。
张峰刘莹许兆义李志义
关键词:软土路基CFG桩沉降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