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世伟

作品数:8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工业攻关项目贵州省科技厅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机械工程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4篇热压缩
  • 2篇再结晶
  • 2篇正交
  • 2篇正交设计
  • 2篇热变形
  • 2篇热变形行为
  • 2篇摩擦材料
  • 2篇加工图
  • 2篇本构
  • 2篇本构方程
  • 2篇20CRNI...
  • 1篇低碳钢
  • 1篇低碳合金钢
  • 1篇动态再结晶
  • 1篇形变
  • 1篇再结晶行为
  • 1篇失重
  • 1篇碳钢
  • 1篇填料
  • 1篇热加工

机构

  • 8篇贵州大学
  • 7篇贵州省材料结...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作者

  • 8篇杨明
  • 8篇张世伟
  • 5篇梁益龙
  • 5篇徐祥
  • 3篇龙绍檑
  • 3篇姜云
  • 1篇杨明

传媒

  • 3篇材料导报
  • 2篇材料热处理学...
  • 1篇钢铁
  • 1篇玻璃钢/复合...
  • 1篇材料工程

年份

  • 2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有机复合摩擦材料的成分优化及其对摩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有机复合摩擦材料的成分进行优化,利用MMS-2A摩擦磨损试验机对材料的摩擦系数进行测试,用比磨损率表征复合材料的磨损性能,并通过极差法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用Leica体式显微镜和3D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了材料摩擦磨损后的表面形貌,探索了不同成分下合成材料的摩擦磨损机理。结果表明:改性酚醛树脂对材料的平均摩擦系数和比磨损率的影响最大。摩擦系数较优的组合为A1B1C2D2,比磨损率较优的组合为A3D1C1B3。树脂含量较少时,摩擦表面的摩擦膜较少,犁沟较深,呈严重的磨粒磨损特征;随树脂含量增加,摩擦表面形成完整且连续的摩擦膜,犁沟较浅,材料的主要磨损形式为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
徐祥杨明杨明龚乾江
关键词:正交设计摩擦材料
形变对板条马氏体20CrNi2Mo钢组织演化规律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在DIL805A/T热模拟试验机上对20CrNi2Mo板条马氏体钢进行了等温单道次轴向热压缩试验,结合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显微硬度计,研究了形变量对20CrNi2Mo钢板条马氏体组织演变规律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0CrNi2Mo钢在压缩变形过程中极易发生动态再结晶,动态再结晶开始的临界应变为0.22。当变形量小于临界应变时,原奥氏体晶粒尺寸变化不大,板条束尺寸增加,板条块宽度减小,小角度晶界所占比例逐渐增大,大角度晶界所占比例逐渐减少;当变形超过临界应变后,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原奥氏体晶粒、板条束、板条块逐渐被细化,小角度晶界所占比例先略有减小后逐渐增大。极图分析表明,20CrNi2Mo钢在形变过程中板条块取向逐渐呈现择优分布。
张世伟梁益龙梁益龙龙绍檑姜云杨明
关键词:热压缩EBSD动态再结晶
响应面法对一种新型摩擦材料的性能优化及其磨损机理被引量:3
2018年
采用响应面法结合Design-Expert软件对一种有机高摩擦复合材料进行研究,在MMS-2A摩擦磨损试验机上测试材料的摩擦性能,并建立制备工艺参数与摩擦因数、比磨损率之间的二次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二次回归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验值之间的相关性可达91.97%与87.85%,具有较好的拟合精度;热压工艺中成型温度与成型时间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通过金相显微镜、SEM、3D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洛氏硬度计等对磨损表面进行形貌观察和磨损机理分析,发现成型压力、成型温度与成型时间影响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致使摩擦材料表现出不同的摩擦磨损特性。由响应面法结合磨损机理分析得到该材料制备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成型压力19~25MPa,成型温度165~174℃,成型时间18~22min。
徐祥杨明杨明张世伟梁益龙
关键词:响应面法摩擦材料
CPR/NR和高性能填料对复合摩擦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通过干法热压成型工艺制备性能优异的复合摩擦材料,研究了高性能填料以及改性酚醛树脂与丁腈橡胶质量比(CPR/NR)对复合摩擦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对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与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借助热分析仪测试其耐热性能,并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镜对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摩擦材料的密度、压缩强度、压缩模量、硬度随橡胶含量的减少而增加,冲击强度则呈相反的趋势。橡胶含量的减少,树脂比例的增加,使复合摩擦材料的耐热性得到提高,促进了第二接触面的形成,使摩擦系数与磨损率降低。高性能填料含量较低时,材料表面形成大且连续的第二接触面,第二接触面使摩擦系数、比磨损率降低,复合摩擦材料的主要磨损形式为粘着磨损与磨粒磨损;填料含量的增加会阻碍第二接触面的形成,使材料摩擦系数和比磨损率逐渐增大,材料的磨损形式由粘着磨损、磨粒磨损转变为磨粒磨损和疲劳磨损。
龚乾江徐祥杨明杨明张世伟
20CrNi2Mo钢高温变形的本构方程与动态再结晶行为被引量:11
2017年
在DIL805A/T热模拟机上对低碳合金钢20CrNi2Mo进行等温单向热压缩试验,研究了该钢在温度为900~1 050℃、应变速率为0.001~1 s^(-1)条件下的应变补偿本构方程及动态再结晶行为,为探索塑性变形行为和组织控制提供理论指导。对应变补偿本构方程进行验证发现,考虑应变补偿后得到的应力值与试验值的线性相关系数R=0.992 1,平均相对误差AARE为3.019 2%;采用对θ-σ曲线进行3次多项式拟和求解拐点的方法,建立了临界动态再结晶模型,并结合微观组织分析了不同变形条件下动态再结晶进行的难易程度。结果表明,20CrNi2Mo钢在试验条件范围内全部发生了动态再结晶,且变形温度越高,应变速率越小,动态再结晶进行得越充分,并建立了Z参数动态再结晶临界应力模型和临界应变模型。
张世伟杨明梁益龙姜云龙绍檑
关键词:热压缩本构方程
新型高摩合成材料组分对摩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制备得到不同配比的新型高摩合成材料,通过极差分析方法探索了组分对合成材料摩擦系数、弹性模量的影响规律。在MMS-2A摩擦磨损试验机上测试了材料的摩擦系数,用OLS4100型-3D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了摩擦试样的磨损形貌,探索分析了组分影响合成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内在机理,并用TG/DTA7300型号热分析仪和SANS试验机对合成材料的热性能及力学性能进行测试,获得组分对各种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性能填料与丁腈橡胶对材料的摩擦系数影响最大,纤维影响最小;纤维对弹性模量的影响最明显,影响最小的是高性能填料。建立了模型摩擦系数与弹性模量的回归模型,其R2值分别为0.94与0.955。合成材料开始分解的温度在300℃左右,材料的耐热性能随着橡胶含量的增加而降低。通过对表面形貌进行分析,发现不同的组分对合成材料磨损机制的影响规律。
徐祥杨明张世伟龚乾江
关键词:正交设计热失重
低碳钢20CrNi2Mo的高温热变形行为及热加工图被引量:3
2017年
以20CrNi2Mo低碳钢为研究对象,采用DIL805A/T热模拟试验机在变形温度为900~1050℃、应变速率为0.001~1s^(-1)条件下进行等温单道次轴向热压缩试验,建立了20CrNi2Mo钢高温压缩的最大变形抗力本构方程和热加工图,并观察了热变形组织。结果表明:真应变值为0.1~0.5的热加工图中均存在两个功率耗散峰区,且随着应变量的增加峰区I逐渐向变形温度较高的区域移动,峰区II向应变速率增大的区域移动。热加工图中失稳区域随着应变量的增加先逐渐减小后又逐渐增大,在ε=0.4时,失稳区域最小,此应变量下20CrNi2Mo钢较优的热加工工艺区间为:变形温度940~960℃、应变速率0.001 s^(-1)或温度1025~1050℃、应变速率0.01~0.06 s^(-1)。
张世伟杨明梁益龙姜云龙绍檑
关键词:热压缩本构方程热加工图
211Z.X耐热高强韧铝合金热变形行为及加工图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上对211Z.X耐热高强韧铝合金进行了等温热压缩实验,实验的应变温度为350~500℃、应变速率为0.01~10s^(-1)。研究了不同变形条件下的流变特征,并分析该合金高温变形时流变应力的规律,构建了材料流变应力本构模型;同时基于动态材料模型建立了加工图,确立了该合金在实验条件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显示:功率耗散图与失稳图随应变量的增加而变化,功率耗散峰区由3个逐渐减为1个,失稳区域随应变而移动并逐渐增大;在加工图中,随着应变的增大,安全加工区域逐渐减小。综合加工图与微观组织的分析结果,211Z.X铝合金最佳的加工工艺区间为:变形温度485~500℃、应变速率0.03~10s^(-1)。
徐祥杨明梁益龙张世伟龚乾江
关键词:热压缩变形加工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