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程
- 作品数:15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航空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 一种飞机起落架支柱加载装置
- 本申请属于飞机结构强度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飞机起落架支柱加载装置,包括:两个飞机起落架支柱夹持块,相对设置;每个飞机起落架支柱夹持块朝向另一个飞机起落架支柱夹持块的壁面上具有弧形槽;两个弧形槽能够贴合在飞机起落架支...
- 吕程王刚严冲何月洲李晓冬
- 文献传递
- 一体化框架在某型民机疲劳试验中的设计与应用被引量:2
- 2021年
- 在以往的全机静力/疲劳试验中,常采用立柱-龙门架加载框架。该加载方式不便于设计检查平台,不适用于疲劳试验。针对疲劳试验周期长、试验加载设备反复使用、经常检查试验件等特点,设计了一体化加载框架,主要包括整体框架式加载系统、检查平台、油路线槽系统。一体化加载框架可以一次安装到位,减轻了试验人员的重复劳动,有利于试验件的损伤检查,减少疲劳试验裂纹的漏检率。试验表明,该加载方式可在后续全机和部件的静力/疲劳试验中应用。
- 吕程宋鹏飞夏峰
- 大倾角拉压垫加载系统设计与应用被引量:6
- 2018年
- 对于全尺寸飞机静力试验,通常采用拉压垫技术施加压向载荷,以及胶布带-杠杆技术施加拉向载荷。由于两种技术之间换装复杂,因此对全尺寸飞机静力试验,换装周期长、试验成本高。为了提高试验效率、节约成本,融合两种加载技术,研制了胶布带拉压垫技术。大部分情况压向载荷沿飞机蒙皮法向方向,或者与法向方向成一定较小的角度。现有的胶布带拉压垫技术可满足试验需求;但对某型号全机静力试验某压载工况,载荷方向与机身蒙皮法向方向成较大角度,现有的胶布带拉压垫技术无法实施。对胶布带拉压垫技术进行分析,设计改进方案,实现大倾角拉压垫压载技术。将该技术应用到某型飞机压载试验中,经过数据分析,试验数据真实有效,为以后大倾角压载试验提供解决方法。
- 吕程张辉祥夏峰赵洪伟
- 关键词:静力试验
- 一种防止钢丝绳摩擦的滑轮结构
- 本申请属于全尺寸飞机疲劳试验导向滑轮载荷的施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止钢丝绳摩擦的滑轮结构,总共至少需要三个同轴的滑轮,滑轮之间通过定位销保证滑轮同步转动。每个滑轮槽都有定位孔,通过定位孔固定钢丝绳末端,保证滑轮转动过程中...
- 吕程尹伟宋鹏飞杜星严冲
- 某民机疲劳试验气密加载方法的研究与应用被引量:1
- 2020年
- 充气区域放置填充物是提高全尺寸飞机疲劳试验速率的有效方法,但填充物会影响对试验件的检查,并且填充物的碎屑容易堵塞测压孔,给试验带来安全隐患。为此,针对某民机疲劳试验,研究了大容积充气加载技术,保证试验速率,避免放置填充物的缺点。同时,研究了气密地板加载技术,保证了试验件气密性和地板载荷的精确施加。
- 吕程夏峰
- 某民机疲劳试验双向加载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 2020年
- 在以往的全机静力/疲劳试验中,为了实现在单个翼面施加双向载荷,以达到提高试验效率、避免加载点过多、节省加载通道、便于试验检查的目的,采用胶布带拉压垫—杠杆系统施加双向载荷。但在疲劳试验中,试验周期较长,会出现胶布带脱落的现象,导致试验载荷施加不精确,甚至可能会损伤试验件。因此,在某民机全机疲劳试验中,设计卡板加载系统以施加翼面的双向载荷,避免胶布带脱落对试验造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精确地施加翼面载荷,可用于后续试验中。
- 吕程夏峰
- 关键词:双向加载
- 一种施加大斜角压向载荷的检测装置
- 本申请涉及飞机结构检测技术领域,为一种施加大斜角压向载荷的检测装置,包括胶布带、卡板和木块,所述胶布带粘贴在机身蒙皮上,所述木块的截面为三角形并且其底部设于胶布带上,所述卡板的底部中间位置与木块的侧壁相抵、底部两端的位置...
- 吕程王刚杜星严冲李晓冬
- 自平衡框架在疲劳试验中的研究与应用
- 2024年
- 在以往的全机静力/疲劳试验中,通常采用立柱龙门架或者一体化加载框架来施加载荷,这两种加载方式均需借助地轨形成盒式结构。对于某民机后机身疲劳试验,试验区域无地轨、无顶棚,对加载提出了较大挑战。为解决试验件的支持及垂向、航向、侧向载荷施加等难题,在疲劳/静力试验加载框架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试验加载框架设计技术,提出了一体化自平衡整体加载框架设计方案,并进行了仿真与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加载方式可行有效,在后续全机和部件的静力/疲劳试验中有较大应用前景。
- 吕程王刚杜星夏峰
- 关键词:自平衡有限元分析
- 新型方向性自差分涡流传感器的仿真设计与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传统涡流检测技术采用一个圆柱形的激励线圈来产生激励磁场,通过用检测线圈来收集扰动磁场,然而由于激励线圈引起的磁场要比缺陷引起的扰动磁场强很多,这种结构的传感器对缺陷的检测灵敏度低,需采用差分的方法来获取缺陷信息。提出了一种新型涡流传感器,其通过采用矩形激励线圈来改变激励磁场的空间分布,使得无需采用差分方法就可以获得缺陷信息。在对新型传感器进行原理分析的基础上,仿真分析了其与传统传感器探头缺陷检测灵敏度之间的差异。并对传感器尺寸和激励频率进行了优化设计,最后验证了该新型传感器对缺陷长度的定量检测能力。仿真结果表明,该新型传感器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和缺陷定量精度,为以后单激励多检测阵列涡流传感器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吕程肖迎春安雨晴杨宾峰
- 关键词:涡流检测优化设计
- 一种曲面上的点定位装置及方法
- 本申请属于飞机结构静强度及疲劳强度试验,特别涉及一种曲面上的点定位装置及方法,步骤S1:获取曲面结构的三维建模,基于三维建模获取建模目标点的坐标以及至少三个建模基准点的坐标;步骤S2:将所述点定位装置固定在所述曲面结构上...
- 高建杜星王毅王海任鹏吕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