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建敏

作品数:6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篇大豆分离
  • 3篇乳化
  • 3篇分离蛋白
  • 3篇超声波
  • 3篇大豆分离蛋白
  • 2篇乳化性
  • 2篇酸性
  • 2篇酸性条件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复合物
  • 1篇豆粉
  • 1篇豆乳
  • 1篇粘度
  • 1篇乳化稳定性
  • 1篇乳化性能
  • 1篇速溶
  • 1篇速溶性
  • 1篇糖化
  • 1篇糖化酶
  • 1篇膨化

机构

  • 6篇东北农业大学
  • 4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国家大豆工程...

作者

  • 6篇朱秀清
  • 6篇郝建敏
  • 5篇李婷婷
  • 4篇赵彩红
  • 3篇房媛媛
  • 2篇吴海波
  • 2篇许慧
  • 2篇宋旸
  • 1篇陈昊

传媒

  • 3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食品学报
  • 1篇现代食品科技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糖化酶在速溶红豆粉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本研究主要利用糖化酶对红豆中淀粉的酶解作用,解决红豆粉溶解性较差的问题。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以粘度为指标,优化出糖化酶的最佳酶解条件。结果表明:当酶解温度为60℃、酶解时间为4h、p H为5、加酶量为300U/g时,制备的红豆浆粘度为1425m Pa·s,与未酶解的红豆浆相比,粘度降低了20.21%,红豆粉加工过程中浆液过于粘稠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进而提高了红豆粉的速溶性。
许慧宋旸朱秀清赵彩红郝建敏李婷婷
关键词:糖化酶粘度速溶性
热加工对豆乳蛋白质溶解性和脲素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本文研究不同热加工处理对豆乳蛋白质的影响,采用传统热煮浆、微波煮浆、加压高温煮浆对豆乳蛋白质氮溶解指数(nitrogen soluble index,NSI)和脲素酶活性的影响,同时对不同热加工处理的豆乳蛋白进行表面疏水性、自由巯基和透射电镜分析。结果表明:在90℃煮浆15 min的传统热煮浆条件下,蛋白质的NSI值为81.62%±1.07%;在650 W微波煮浆40 s条件下,NSI值为75.35%±0.65%;在100℃加压高温煮浆3 min,NSI值为91.31%±1.50%,均显著高于生豆乳的NSI值(69.03%±0.82%)。传统热煮浆、微波煮浆、加压高温煮浆三种热处理方式均可以降低脲素酶活性。通过对蛋白质自由巯基、表面疏水性和透射电镜观察分析,传统热煮浆、微波煮浆、加压高温煮浆与生豆乳相比,三种热处理方式均使蛋白质自由巯基含量显著降低(p<0.05);表面疏水性显著升高(p<0.05);豆乳体系油滴与蛋白共溶、分散性更好。由此可见,不同热加工处理的豆乳蛋白质的溶解性提高是通过深层改变蛋白的结构来实现的。
陈昊李婷婷王嘉熙郝建敏于冬蕾房媛媛朱秀清
适宜物理-酶联合改性提高酸性条件下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性被引量:9
2016年
为提高酸性条件下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SPI)的乳化性能,该文研究了物理-酶联合改性对SPI(p H值为4)的乳化性能影响,通过对比确定了物理-酶联合改性,即超声波-酶复合改性和挤压膨化-酶复合改性两种改性方法在酸性条件下的乳化性能效果最好;并通过对改性后SPI(p H值为4)进行溶解性、游离巯基、二硫键、粒径、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CLSM)分析,从蛋白结构变化上进一步揭示了乳化性能提高现象的原因。结果表明:超声波联合植酸酶-酸性蛋白酶改性的SPI(Uphy-aci-SPI)的乳化活性(emulsifying activity index,EAI)为0.53 m2/g,比未改性SPI(0.18 m2/g)显著提高了196%(P<0.05),乳化稳定性(emulsifying stability index,ESI)为17 min,比未改性SPI(13.5 min)显著提高了25.9%(P<0.05);挤压膨化联合菠萝蛋白酶改性的SPI(Ebro-SPI)的EAI为0.46 m2/g,比未改性SPI显著增加了155%(P<0.05),ESI为17 min,比未改性SPI显著增加了25.9%(P<0.05)。在p H值为4的条件下对物理-酶联合改性的SPI的性质分析发现,物理-酶联合改性的SPI与未改性SPI相比,物理-酶联合改性的SPI的溶解性显著增加(P<0.05);物理-酶联合改性的SPI的乳状液平均粒径减小,CLSM观察乳状液中油与蛋白溶液稳定共融,改善了油滴之间的空间排斥力。物理-酶联合改性的SPI游离巯基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二硫键含量显著降低(P<0.05)。SEM观察物理-酶联合改性的SPI为结构松散、破碎均一的微观结构。由此可见,乳化性能的提高是通过深层改变蛋白的结构来实现的。该研究可为探索提高酸性条件下SPI的乳化性能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李婷婷赵彩红吴海波王嘉熙郝建敏于冬蕾房媛媛朱秀清
关键词:乳化超声波挤压膨化
超声-烷基化对大豆分离蛋白乳化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采用超声联合烷基化处理大豆分离蛋白,研究其对大豆分离蛋白乳化稳定性的影响。经红外表征改性的大豆分离蛋白,采用超声联合烷基化处理后发生了烷基化反应。以乳化稳定性为监控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底物含量、还原剂添加量、烷基化反应时间对大豆分离蛋白乳化稳定性的影响;运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烷基化改性大豆分离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超声功率468.61 W、超声时间6.10min、底物含量1%、还原剂添加量0.16%时,改性大豆分离蛋白乳化稳定性最高。与仅超声、烷基化改性的大豆分离蛋白相比,乳化稳定性分别提高了97%和24%;与未改性的大豆分离蛋白相比,乳化稳定性提高了210%。
宋旸朱秀清吴海波许慧赵彩红郝建敏
关键词:大豆分离蛋白超声波处理烷基化乳化稳定性响应面法
超声波-酶法联合改性提高酸性条件下大豆分离蛋白的乳化性能被引量:1
2016年
为了研究超声波联合酶技术提高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d,SPI)在酸性条件下(pH 4)乳化性能的效果,本文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以乳化性能和乳状液粒径为衡量指标,确定超声波联合植酸酶-酸性蛋白酶(Ultrasound combined with phytase-acidic protease,Uphy-aci)改性方法的最适宜条件。研究发现,当SPI浓度6%,植酸酶添加量4 U/g,酸性蛋白酶添加量1500U/g,植酸酶与酸性蛋白酶的酶解时间分别为50 min和30 min时,改性后的SPI(pH 4)乳化性能明显增加,乳状液粒度减小;通过表面疏水性(H0)和扫描电镜(SEM)分析了超声波-酶复合改性处理的SPI,发现在酸性条件下,SPI表面疏水性含量为487.78,比未改性提高了71.2%,并呈现破碎均一、多孔的微观结构。因此,超声波与植酸酶-酸性蛋白酶联合改性提高酸性条件下SPI的乳化特性等功能性质,并且拓宽了大豆分离蛋白的应用领域。
李婷婷赵彩红王嘉熙郝建敏于冬蕾房媛媛朱秀清
关键词:大豆分离蛋白超声波酶解乳化性能
添加磷脂大豆分离蛋白复合物对冰淇淋品质的影响被引量:7
2016年
将大豆分离蛋白与磷脂复合物添加到冰淇淋中,以膨胀率、融化率、硬度和感官评价等为衡量指标,研究其对冰淇淋品质的影响。在单因素的基础上,运用响应面优化磷脂大豆分离蛋白复合物冰淇淋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显示,当磷脂大豆分离蛋白复合物添加20%、大豆分离蛋白与磷脂比例3∶1、乳化剂添加量为0.15%时,膨胀率达到72.12%,比普通冰淇淋提高了22.17%。感官评价研究表明,感官评价良好。
郝建敏李婷婷朱秀清王嘉熙
关键词:膨胀率流变特性冰淇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