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子南
- 作品数:11 被引量:109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理学天文地球更多>>
- 农户对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Logistic和SEM模型的实证分析被引量:7
- 2014年
- 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对提高城乡土地利用效率,增加耕地面积,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空间配置的意义不言而喻。基于农户调研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SEM),从微观角度分析了农户对开展居民点整理的意愿。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农户整理搬迁意愿并不高,仅为41.5%;(2)在5个潜变量中,农户个人特征与其它变量对整理意愿产生了显著的负影响,农户分化、家庭经济、家庭住房等变量则产生了显著的正影响;(3)在反映潜变量的外生观测变量中,家庭收入、职业类型等对整理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影响,而年龄、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等有显著的负影响;(4)在农村居民点整理中,要实现农户生计多样化,探索创新农村宅基地流转市场化,实现宅基地保障性功能转化,积极探索多样化整理模式,避免"一刀切"政策,保护具有历史文化和景观价值的传统建筑。
- 邵子南吴群许恩刘康
-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
- 基于资源场势的江苏省建设用地空间配置研究
- 土地资源高效配置可有效避免用地空间配置与需求和生产率脱节,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土地资源配置问题引起了学者们广泛关注.在土地配置效率测度方面,学者们采用传统的投入产出法、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比较优...
- 邵子南吴群
- 关键词:建设用地城乡规划
- 土地资源配置与人口·经济·产业·资源空间协调性分析
- 2020年
- 以年度新增建设用地为切入点,构建土地与人口、经济、产业、耕地资源协调性系数,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对年度新增建设用地配置数量与人口分布、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与耕地资源协调性的时空演变以及空间分异特征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江苏省年度新增建设用地配置与人口分布、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耕地禀赋“两两”空间协调性增强,但各地级市协调性系数空间差异显著。②江苏省各地级市年度新增建设用地配置与人口分布、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耕地资源综合协调性整体上呈“补丁”状分布。③经济、人口、产业向大城市集聚的同时,土地资源配置没有相应跟进,集聚趋势反而呈现下降态势。土地资源集聚并非是源于规模经济的内在要求,也不是在市场机制下配置的结果,而是源于行政干预追求区域发展平衡的结果,这不仅可能带来效率损失的代价,而且并不能带来区域公平发展的结果。
- 李其恩刘泽华邵子南
-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中国十大城市群的实证分析被引量:24
- 2022年
- 城市群是当前及未来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集聚区,而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是保障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对土地需求的关键之举。论文以10个城市群14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单元,采用SBM-Undesirable模型,实证分析了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在此基础上,构建面板Tobit模型,考察了金融深化、财政缺口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考虑PM;作为非期望性产出的情况下,十大城市群土地利用综合效率整体偏低,2003-2017年效率均值最高的是成渝城市群,仅为0.711,而排在末位的是中原城市群,低至0.407。(2)从城市群总体样本来看,金融深化与土地利用效率呈现正"U"形关系,财政缺口与土地利用效率呈现正相关关系;从城市群分组样本来看,城市土地利用效率驱动因素存在差异。据此,国家在制定城市群发展战略时,应根据城市群自然资源禀赋、产业结构以及发展水平,给予城市群自身政策调整的空间,因地制宜实施差别化的土地利用政策,保障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 聂雷王圆圆邵子南吴延瑞刘秀丽
- 关键词:城市群DEA模型
- 农户对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Logistic和SEM模型的实证分析
- 研究目的:从农户微观角度探讨影响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因素,力图对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科学合理地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提供有益参考.研究方法: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SEM).研究结果:(1)研究区域农户整理搬...
- 邵子南吴群
-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
- 技术进步、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及反弹效应——以江苏省为例
- 2019年
- 利用DEA方法测算了江苏省13个地级市2000—2013年的土地利用效率,检验了技术因素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总体上,江苏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②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产生了显著正影响;人口规模、人均耕地面积产生了显著负影响;技术因素对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无显著影响,原因在于技术因素产生了反弹效应。③城市土地平均反弹效应为125. 75%,表明节约土地空间依然很大。据此,提出应采用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等手段来提升土地利用效率,解决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土地资源瓶颈问题。
- 聂雷邵子南
- 关键词:城市土地利用效率DEA技术进步
- 省级政府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空间配置的偏好研究——以江苏省为例被引量:2
- 2019年
- 分析省级政府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空间配置偏好,有助于理解省级政府指标管理行为,从而为合理分配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提供一些参考。文章在省级政府指标配置偏好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相应配置偏好假说,并以江苏省为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配额在各地级市间随时间变化明显,省级政府偏好于将指标分配在经济增长更快、第三产业占比更高、耕地资源禀赋更好的地级市。控制变量中的单位建设用地GDP产出、人均GDP等对省级政府配置偏好的影响并不能通过显著性检验;指标配额与土地开发强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省级政府更多地从全省整体利益出发统筹分配有限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
- 邵子南杨皓然吴群
- 关键词:偏好土地利用
- 基于资源场势的江苏省建设用地空间配置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将资源场势理论运用到建设用地的空间配置领域,计算了江苏省2001—2010年13个地级市的建设用地资源势、消耗势、资源-消耗势,并进一步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和全省建设用地空间配置的均衡性。结果表明,建设用地资源势趋于集中分布在苏南地区,随着时间推移,出现由正向负转变的特征。消耗势的分布与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大致相同,呈现出“南高北低”的态势,但重心有向苏北转移的迹象。江苏省土地资源禀赋与利用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错位现象,资源配置呈空间不均衡性且有上升趋势。其中,以无锡、南通、苏州3市增加最多,分别增加2.00、1.33、1.19。扬州、泰州、南通、淮安、盐城属于典型的配置不均衡(-)型,其他各市则在不均衡(-)型和不均衡(+)型间波动。
- 聂雷邵子南
- 关键词:建设用地
- 基于农户调查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4
- 2013年
-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举措。以抽样调查获取的424份调查问卷为基础,构建了包括农户个人特征、家庭经济状况、家庭住房状况、其它因素在内的Logistic模型,分析了农户居民点整理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显示:(1)研究区域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不强烈,仅41.5%的农户愿意居民点整理,其主要原因是担心生活成本增加、失去生活保障以及恋土情结等;(2)农户住房套数、与邻居血缘关系、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家庭收入、农户职业类型等都是影响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的主要因素,其中家庭住房套数越多、收入越高、与邻居血缘关系越远的农户整理意愿越强烈,而年龄越大、家庭人口越多、以农业为主的农户则越不愿意整理搬迁;(3)为有效推进居民点整理工作,应切实从农民利益角度出发,努力提高拆迁补偿标准,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同时加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
- 邵子南陈江龙叶欠苏勤
-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整理农户意愿影响因素LOGISTIC模型
- 江苏省乡村性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5
- 2015年
- 基于城乡一体化思想,在分析乡村性内涵基础上,采用人口密度等指标构建乡村性评价体系,以全国第五、六次人口普查等数据为基础,借助SPSS、ArcGIS、Geoda软件,探讨了江苏省县域单元乡村性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0年,江苏全省县域单元乡村性逐渐减弱,并呈现出阶梯状的空间分布态势;(2)各县域乡村性指数并不表现为完全随机状态,而是存在显著的正空间相关性。热点区域分布在沭阳县与泗阳县交界处为核心的圈层结构,冷点区域集中在乡镇工业发达的苏锡常地区;(3)社会环境、交通、资本、工业化和城市化、政策等因素是乡村性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4)未发现乡村性加强的现象;在数据可获得情况下,以乡镇为单元研究乡村性将具有更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 邵子南陈江龙苏勤吴群
- 关键词:乡村乡村性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