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俊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生物礁
  • 2篇主控因素
  • 1篇叠层石
  • 1篇生物岩
  • 1篇主控
  • 1篇微生物
  • 1篇微生物群落
  • 1篇微生物岩
  • 1篇TREMAD...

机构

  • 3篇长江大学

作者

  • 3篇肖传桃
  • 3篇程俊
  • 1篇李艺斌
  • 1篇肖胜
  • 1篇韩超
  • 1篇杨志伟
  • 1篇陈斌

传媒

  • 1篇科技通报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四川地质学报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叠层石形态的主控因素—微生物席
2017年
许多学者利用叠层石的形态来判断所处的环境,但其形态并不仅仅受环境的影响。单一由叠层石形态推测环境不具有合理性,即使结合伴生沉积构造等来共同推测,叠层石在其中也没有发挥主要作用。当前讨论较多的影响叠层石形态的2个主要因素,即环境和微生物群落,经研究发现,环境控制微生物群落的成分,两者不属于并列关系,而是包含关系。微生物群落又决定了微生物席的类型,微生物席同时也会受到环境的改造,因此认为微生物席才是叠层石形态的主控因素。
陈梅肖传桃李艺斌程俊
关键词:微生物群落主控因素
松滋刘家场地区Tremadocian早期Pelmatozoan生物礁的发现被引量:6
2016年
首次在刘家场地区早奥陶世Tremadocian早期地层(南津关组下部)中发现Pelmatozoan生物礁,Pelmatozoan不仅单独形成障积礁,而且和低等微生物菌藻类一起联合形成微生物岩礁——障积礁和粘结礁。障积礁可分为Pelmatozoan障积礁和有柄棘皮类-包壳状蓝细菌粘结-障积礁,粘结礁可分为硅化海绵-有柄棘皮类-蓝细菌障积-粘结礁和有柄棘皮类-蓝细菌障积-粘结礁。相应地,可以划分为4个生物群落,即Pelmatozoan群落、有柄棘皮类-包壳状蓝细菌群落、硅化海绵-有柄棘皮类-蓝细菌群落和有柄棘皮类-蓝细菌群落。在对研究区Pelmatozoan与叠层石纹层破坏的关系讨论中,笔者认为Pelmatozoan障积作用而阻断部分纹层的生长可能是主要原因,Pelmatozoan滤食可能是次要原因。生物礁发现表明,有柄棘皮动物在全球最早建礁的时间是Tremadocian早期,更重要的是该发现提供了中寒武世古杯点礁衰亡之后后生动物第一次恢复造礁的证据。因此,Tremadocian早期Pelmatozoan生物礁的发现不仅对于有柄棘皮动物生物礁和奥陶纪生物礁的演化史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而且对江汉平原油气评价等经济领域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肖传桃田宜聪肖胜韩超杨志伟冉路尧吴彭珊程俊
关键词:生物礁微生物岩
中扬子地区红花园组生物礁形成的主控因素研究——以湖北松滋刘家场地区为例被引量:2
2017年
湖北松滋刘家场地区红花园组生物礁相当发育,是中扬子地区红花园组生物礁的代表性产区。造礁生物主要有:瓶筐石(Calathium)、藻类(Alga)、苔藓虫(Batostoma)、古钵海绵(Archaeoscyphia)以及Pulchrilamina;附礁生物包括海百合(Crinoidea)、头足类、腹足类、腕足类等。对生物礁形成发育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其不仅与生物自身有关,同时受到海平面变化、古气候与古海洋海水条件、水动力条件、风暴作用等因素共同影响。生物形成了生物礁的坚实骨架,在礁的建造中起到类似柱、梁的作用;研究区海平面的变化存在四个旋回,控制着造礁生物的演化以及生物礁的发育,导致研究区生物礁呈现出厚度和规模小、剖面上断续分布的特征;水动力强弱也与生物礁的发育密切相关,研究区的生物礁发育于低-中能环境;光照、海水的温度、盐度和清洁程度等特殊的古气候与古海洋海水条件为生物礁发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偶发性的风暴流对生物礁的形成既有破坏作用,也有建设性作用。风暴流异地搬运的碎屑颗粒卸载堆积形成的浅滩为生物提供了良好的基底条件,是生物生长的"土壤"。
程俊肖传桃胡辉庭蒋世康陈斌商雅欣
关键词:生物礁主控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