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疗效
  • 1篇性关节炎
  • 1篇置换术
  • 1篇韧带
  • 1篇双束重建
  • 1篇全髋
  • 1篇全髋关节
  • 1篇全髋关节表面...
  • 1篇全髋关节表面...
  • 1篇全髋关节置换
  • 1篇全髋关节置换...
  • 1篇人工髋关节
  • 1篇人工髋关节置...
  • 1篇人工髋关节置...
  • 1篇髋关节
  • 1篇髋关节表面置...
  • 1篇髋关节表面置...
  • 1篇髋关节置换
  • 1篇髋关节置换术
  • 1篇髋臼

机构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舒莉
  • 2篇郭英
  • 1篇孙荣鑫
  • 1篇柴浩
  • 1篇姜侃
  • 1篇郑淑贤
  • 1篇巨啸晨
  • 1篇郭晓斐

传媒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贵州医药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髌骨双骨道双束重建与单束等张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对比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对比观察髌骨双骨道双束重建和单束等张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2013年10月在本院治疗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共78例(78膝),男28例(28膝),女50例(50膝),年龄16~26岁。单束重建组40例(40膝),双束重建组38例(38膝)。术后随访记录髌骨再脱位的病例数。复查术后屈膝20°CT测量髌骨外移率、髌股适合角、髌骨倾斜角,进行膝关节Kujala功能评分。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包分析随访数据。[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0~14个月,平均12个月,均未出现切口不愈合、深静脉血栓、髌骨再次脱位、髌骨骨折情况,分别对比单束重建组和双束重建组手术前后指标,术后髌骨外移率、髌股适合角、髌骨倾斜角、膝关节Kujala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对比单束重建组和双束重建组两组术后髌骨外移率、髌股适合角、髌骨倾斜角、膝关节Kujala功能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髌骨双骨道双束重建和单束等张重建内侧髌股韧带均可以有效恢复髌骨稳定性,改善膝关节功能,短期临床疗效对比两种重建方法无显著差别。
孙荣鑫郭英巨啸晨舒莉柴浩姜侃
关键词:复发性髌骨脱位内侧髌股韧带
不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性关节炎近期疗效分析被引量:21
2017年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THRA)分别治疗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继发创伤性骨关节炎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继发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60例,根据手术治疗方法不同分为THA组(28例)和THRA组(32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时评价三组患者髋关节功能,结合影像学评价临床治疗效果,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 (1)术前,THA组和THRA组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观察时间点,两组的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THRA组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时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THA组(P<0.05)。(2)末次随访,THRA组的优良率高于TH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末次随访,THA组和THRA组髋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显著增大(P<0.05);THRA组术后屈曲、内收、外展及内旋活动度明显大于THA组(P<0.05),而两组间后伸和外旋活动度无明显差异(P>0.05)。(4)末次随访,X线片复查结果提示,THA组和THRA组均无感染、髋臼假体不稳定、异位骨化以及骨愈合畸形等并发症情况发生。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均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术后并发症少,且THRA疗效更好。
郭晓斐舒莉郭英郑淑贤
关键词:髋臼骨折创伤性关节炎全髋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