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鹏
-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以CpG-ODN为佐剂的新型隐球菌疫苗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新型隐球菌感染尚无有效的预防手段。本文探讨以Cp G为佐剂开发抗新型隐球菌疫苗的可行性。将经新型隐球菌甘露糖蛋白(mannoprotein,MP)或/和Cp G-ODN刺激过的DCs经气管接种于实验鼠,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FN-γ的产生。将新型隐球菌接种于实验鼠气管内,取气管旁淋巴结细胞与经新型隐球菌MP(mannoprotein)或/和Cp G-ODN预处理过的DCs共培养,检测培养上清中IFN-γ的产生。结果显示,经MP刺激过的DCs共培养可诱导淋巴细胞产生IFN-γ。以MP为抗原,Cp G-ODN为佐剂的疫苗可以保护小鼠抵御新型隐球菌感染。本研究证实了隐球菌甘露糖蛋白MP通过DCs诱导了Th1型反应,并提示了以Cp G-ODN为佐剂基于MP制备新型隐球菌疫苗的可能性。
- 席云符永玫陈佑明黄敬刘京平赵鹏肖刚
- 关键词:新型隐球菌CPG-ODN甘露糖蛋白疫苗
- dinB基因在大肠埃希菌抗生素耐性产生中的作用(英文)
- 2016年
- 本研究探讨din B基因在抗生素耐性产生中的作用。多拷贝含din B基因质粒被转染到大肠埃希菌造成超表达。携带多拷贝din B基因的菌株比野生菌更有生长优势。在体外实验中,din B超表达株在8 h内即显示出耐药性,而野生株不能。在鼠模型体内实验中,与野生株相比,din B超表达株出现耐药株时间更短,耐药水平更高。结果显示din B基因在抗生素耐性产生中有贡献并有作为防止抗生素耐性靶点的潜力。
- 席云黄敬陶玲赵鹏陈佑明付永玫孙恒彪尤旭肖刚
-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超表达
- 某院2011~2015年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变迁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回顾分析某院2011~2015年分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经验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使用Microscan Walkaway 40plus型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仪对临床分离株进行鉴定及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检测,采用WHONET 5.6版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5年分别分离到鲍曼不动杆菌190株、269株、350株、336株、427株,分别检出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159株、222株、294株、281株、356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ICU(559株,35.6%)、神经外科(276株,17.6%)、呼吸内科(271株,17.2%)等科室,主要分离自痰液(1 201株,76.4%)、伤口切口分泌物(124株,7.9%)、尿液(81株,5.2%)等标本。鲍曼不动杆菌对青霉素类、青霉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耐药率均超过了80%。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检测的所有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于总耐药率,对青霉素类、青霉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耐药率均超过了9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形势严峻,临床科室应根据微生物培养报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同时应加强院内感染控制工作,避免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暴发流行。
- 谢斐斐孙恒彪刘京平赵鹏刘鹏飞
-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经验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