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可英

作品数:4 被引量:5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3篇页岩
  • 3篇上古生界
  • 3篇泥页岩
  • 3篇盆地
  • 3篇古生界
  • 3篇鄂尔多斯盆地
  • 2篇孔隙
  • 2篇鄂尔多斯盆地...
  • 1篇断层
  • 1篇断层封堵
  • 1篇样式
  • 1篇油区
  • 1篇油田
  • 1篇沙四段
  • 1篇盆地东缘
  • 1篇主控因素
  • 1篇主控因素分析
  • 1篇微米
  • 1篇微米级
  • 1篇裂缝

机构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4篇郭少斌
  • 4篇赵可英
  • 1篇侯云东
  • 1篇王怀厂
  • 1篇赵会涛
  • 1篇刘新社

传媒

  • 2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科技导报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上古生界泥页岩储层定量表征被引量:6
2014年
页岩气主要以游离态和吸附态两种形式赋存在泥页岩中,泥页岩中的微孔隙和微裂缝是页岩气的主要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孔裂隙的发育程度关系到泥页岩中含气量的多少。结合场发射扫描电镜、氩离子抛光和核磁共振等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台头剖面上古生界泥页岩中微孔隙和微裂缝的形态进行分析,并对微米级孔隙、纳米级孔隙、裂缝的大小和发育程度进行定量分析。分析认为:台头剖面泥页岩中微米级孔隙孔径平均值分布范围为1.32~5.58μm,平均面孔率分布范围为19.48%~23.66%,有机质纳米级孔隙平均孔径分布范围为56.51~80.75 nm,平均面孔率分布范围为7.45%~9.66%,裂缝百分数分布于0.69%~5.13%,有效孔隙度为0.25%~1.33%,占总孔隙的16%~46%。综合分析认为台头剖面山西组泥页岩储层最佳,山西组泥页岩埋深较浅,微米级孔隙发育,裂缝百分数和可动流体百分数分别为2.18%、10.82%,有效孔隙度均值为0.76%,占总孔隙的16%~41%。
赵可英郭少斌刘新社赵会涛侯云东王怀厂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上古生界泥页岩
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储层孔隙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为例被引量:34
2015年
泥页岩中的微孔隙和微裂缝是页岩气的主要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孔隙和裂缝的发育程度关系到泥页岩中含气量的多少。为了更好地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泥页岩储层,将储集空间类型分为纳米级孔隙、微米级孔隙和微裂缝。运用扫描电镜、氩离子抛光与核磁共振测试技术,对纳米级孔隙、微米级孔隙和微裂缝发育特征分别进行定量表征,并结合有机碳含量、有机质显微组分及成熟度、X射线全岩衍射和黏土矿物等测试数据,对不同孔隙发育特征的主控因素进行分析。分析认为:(1)纳米级孔隙平均孔径分布在17.13~67.65 nm,平均面孔率分布于5.75%~9.37%;微米级孔隙孔径平均值分布范围3.17~5.61μm,平均面孔率分布范围10.2%~19.32%;微裂缝百分数在0.36%~0.72%。(2)有机碳含量、有机质成熟度和伊蒙混层含量对有机质纳米级孔隙发育有促进作用,方解石含量对其则具有抑制作用;石英含量和伊利石含量对泥页岩微米级孔隙发育具促进作用,碳酸盐含量和埋藏深度对泥页岩微米级孔隙具有抑制作用;石英含量、有机质成熟度和总有机碳含量对微裂缝发育有促进作用,碳酸盐含量对其则具有抑制作用。
赵可英郭少斌
关键词:泥页岩孔隙主控因素上古生界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泥页岩储层含气性影响因素及储层评价被引量:26
2014年
评价泥页岩储层的好坏主要考虑泥页岩的含气性与泥页岩后期压裂开发的难易程度。据此,优选了与泥页岩储层优劣紧密相关的6项影响因素,包括有机碳含量、等温吸附气量、成熟度、孔隙度、伊蒙混层及脆性矿物含量。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泥页岩储层进行了评价,应用储层综合评价指标(REI)可将储层分为3类:Ⅰ类储层,REI≥0.5;Ⅱ类储层,0.33≤REI<0.5;Ⅲ类储层,0.3≤REI<0.33。同时参考前人成果和经验数据,提出了该区海陆过渡相泥页岩储层的评价方案,并用图像的方式展示了不同储层的特征。
郭少斌赵可英
关键词:灰色关联储层评价上古生界鄂尔多斯盆地
临盘油田盘河构造西翼沙四段断层封堵样式被引量:1
2013年
临盘油田断裂系统非常复杂,断块油藏占90%以上。盘河构造西翼砂体十分发育,砂地比达70%,但封堵性仍然很好。早期的断层封堵理论——“砂砂见面不堵,砂泥见面封堵”和“泥岩涂抹”不能很好地解释盘河构造西翼沙四段断层封堵现象。为了弄清研究区断层封堵样式,对钻井、测井等地质资料进行分析,发现断层附近砂岩发生碳酸盐胶结充填是一种普遍现象,并对胶结充填带的成因和胶结变化带对油气的封堵作用进行分析,提出断层胶结充填封堵油气的观点。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断层发育,断层附近砂岩物性急剧变差,自然电位几乎没有幅度,声波时差变小,而电阻率明显升高;油层多、累计厚度大,油柱高度却不大,一般20~40m。
赵可英郭少斌
关键词:断层封堵胶结充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