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泉

作品数:5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浙江农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雷竹
  • 3篇蛋白
  • 2篇原核
  • 2篇原核表达
  • 2篇原核表达及纯...
  • 2篇酵母
  • 2篇酵母双杂交
  • 2篇核表达
  • 1篇蛋白纯化
  • 1篇蛋白质
  • 1篇多聚
  • 1篇多聚体
  • 1篇亚细胞
  • 1篇亚细胞定位
  • 1篇植物
  • 1篇植物学
  • 1篇双杂交系统
  • 1篇拟南芥
  • 1篇细胞定位
  • 1篇相互作用

机构

  • 5篇浙江农林大学

作者

  • 5篇徐英武
  • 5篇施泉
  • 4篇林新春
  • 2篇曹友志
  • 1篇郭小勤
  • 1篇徐永汉

传媒

  • 2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第十届中国竹...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6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雷竹SOC1相互作用蛋白
2016年
在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中找到SUPPRESSOR OF OVEREXPRESSION OF CONSTANS1(SOC1)在开花途径中的作用靶标,进一步探索SOC1的作用机制。构建pGBKT7-Pv SOC1诱饵表达载体,通过SMART技术构建开花时期的雷竹cDNA文库,酵母双杂交筛选与SOC1互作的蛋白,并对其进行分析鉴定。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可用于酵母双杂交的cDNA文库,文库的转化率为每微克pGADT7-Rec 3.0×10~6转化子,文库滴度为7.5×10~6 cfu/m L,插入片段主要在250-2 000 bp之间。通过酵母双杂交实验得到与诱饵蛋白PvSOC1相互作用的蛋白,筛选到的靶标蛋白经鉴定是一个富含亮氨酸的蛋白激酶,特征氨基酸序列在不同物种中非常保守,与水稻中的同源蛋白亲缘性最高。
潘现飞施泉林新春徐英武曹友志
关键词:雷竹CDNA文库酵母双杂交
雷竹SOC1蛋白原核表达及纯化
2016年
为了获得有活性的雷竹Pv SOC1蛋白(Phyllostachys violascens SUPPERSSOR OF CO OVEREXPRESSION 1),并进一步讨论其结构形态,通过原核表达方法得到Pv SOC1的可溶性重组蛋白,以p ET-GST作为表达载体,大肠杆菌E.coli Rosetta作为宿主菌株,超表达全长和IKC结构域的雷竹Pv SOC1蛋白。发现在37℃条件下,菌液浓度D(600)值达到0.4-0.6时进行诱导,控制IPTG终浓度为0.4 mmol/L,诱导目的蛋白表达5 h,可以获得可溶的IKC结构域GST融合蛋白。采用TEV(tobacco etch virus protease)酶切技术、配合GST亲和层析柱及分子层析色谱柱,去除标签蛋白并纯化目的蛋白。所获得的高纯度IKC结构域Pv SOC1蛋白经过对比分析发现其以八聚体形式存在。
汤叶根施泉林新春徐英武
关键词:原核表达蛋白纯化
雷竹和拟南芥SOC1多聚体差异性分析
2016年
MADS-box是一个超家族基因,可通过形成多聚体复合物实现对花发育的调控。其中SUPPRESSOR OF OVEREXPRESSION OF CO1(SOC1)作为MADS-box家族的重要成员,对花形成时间起决定作用。作为转录因子蛋白,SOC1包含MADS,I,K和C 4个独特功能的结构域,发挥功能的过程中,其中K结构域能够调控同源或是异源蛋白多聚体的形成,I结构域能够稳定转录因子结合DNA的作用。在单子叶植物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和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开花时间模式上存在明显差异,前者开花时间不确定,后者是确定的。尽管不能直接推断这种现象与SOC1形成植物不同复合物相关联,但雷竹和拟南芥SOC1是否具有形成相同模式的复合物对于竹类植物开花时间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雷竹和拟南芥SOC1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酵母双杂交实验,重点分析SOC1在形成多聚体模式方面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拟南芥SOC1能形成同源二聚体,并且可通过结构域是I和K区形成同源多聚体;而雷竹SOC1不能形成多聚体,但可以通过K结构域形成同源二聚体。因此,I结构域可能是引起拟南芥和雷竹SOC1多聚体状态不同的一个原因,这个结构域是否对开花定时起决定作用还有待进一步转基因功能验证。
施泉陈晓沛林新春徐永汉徐英武
关键词:植物学MADS-BOX雷竹拟南芥酵母双杂交
雷竹SOC1蛋白原核表达及纯化
SUPPERSSOR OF CO OVEREXPRESSION1(SOC1)是含有MADS-box结构域的转录因子,整合四条经典的成花途径.为了揭示雷竹PvSOC1(Phyllostachys violascens)蛋白...
汤叶根施泉林新春徐英武
关键词:雷竹原核表达分离纯化
文献传递
雷竹PvJ3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
2018年
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J3基因参与花期的调节,调控开花时间。为了探究竹类植物中J3基因的功能,根据植物中J同源基因的高度保守性,采用同源克隆技术从雷竹Phyllostachys vilascens中克隆出1个J3基因,命名为PvJ3。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区长为1 260 bp,编码419个氨基酸。通过同源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可知雷竹PvJ3蛋白和其他物种中J3同源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很高。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发现PvJ3基因在同一竹鞭的笋、花芽、花,开花与不开花雷竹的茎秆、成叶、幼叶中都有表达,且开花雷竹茎秆中表达量最高,表明PvJ3基因在雷竹各组织部位都有表达。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显示,PvJ3蛋白定位在细胞质和细胞核。通过转化拟南芥对其功能进行了初步分析,表型统计结果显示,PvJ3转基因拟南芥与野生型相比,开花时间明显提早,而且出现多主茎现象,表明PvJ3可以促使植物提前开花并且参与植物茎秆的发育。
陈晓沛施泉郭小勤曹友志徐英武
关键词:林木育种学雷竹亚细胞定位功能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