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恒

作品数:45 被引量:131H指数:9
供职机构:云南省热带亚热带动物病毒病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2篇病毒
  • 16篇血清型
  • 14篇舌病
  • 14篇蓝舌病
  • 13篇蓝舌病病毒
  • 10篇血清
  • 8篇抗体
  • 7篇病毒分离
  • 6篇荧光
  • 6篇荧光定量
  • 6篇基因
  • 5篇毒株
  • 5篇多克隆
  • 5篇多克隆抗体
  • 5篇竞争ELIS...
  • 5篇克隆
  • 5篇基因重配
  • 5篇RT-PCR
  • 4篇环状病毒
  • 4篇病毒分离鉴定

机构

  • 43篇云南省热带亚...
  • 13篇云南农业大学
  • 5篇昆明学院
  • 3篇广东省农业科...
  • 1篇广西兽医研究...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新疆畜牧科学...

作者

  • 44篇杨恒
  • 39篇李华春
  • 35篇杨振兴
  • 34篇廖德芳
  • 25篇朱建波
  • 23篇肖雷
  • 10篇高林
  • 7篇李乐
  • 5篇苗海生
  • 4篇王金萍
  • 4篇李楠
  • 1篇廖申权
  • 1篇谷文喜
  • 1篇钟旗
  • 1篇孙铭飞
  • 1篇戚南山
  • 1篇张健騑
  • 1篇胡骑
  • 1篇吴健敏
  • 1篇吴彩艳

传媒

  • 7篇畜牧兽医学报
  • 7篇中国兽医科学
  • 6篇中国预防兽医...
  • 5篇病毒学报
  • 3篇中国兽医学报
  • 3篇中国畜牧兽医
  • 2篇中国动物检疫
  • 2篇微生物学通报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动物医学进展
  • 1篇中国动物传染...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2
  • 15篇2021
  • 9篇2020
  • 8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云南省中山病毒的分离鉴定被引量:4
2020年
为掌握云南省虫媒病毒的流行情况及基因分型,本试验在云南省师宗、江城和芒市设立监控点,对哨兵动物定期采血来监测其血清转阳情况,将阳性样品在BHK上传代以分离病毒,用RT-PCR及MNT鉴定病毒,通过特异性引物扩增分离毒株的Segment2(Seg-2)及Segment7(Seg-7)基因片段来分析其遗传特性。结果显示,在2014年从师宗监控点分离得到4株帕利亚姆病毒(PALV),经鉴定均为中山病毒(Chuzan virus,CHUV),并掌握了分离株Seg-2及Seg-7基因片段的遗传特征。本试验确认了CHUV在云南省的分离,为进一步掌握CHUV在中国的流行病学、致病性以及疫苗研究奠定良好基础。
朱沛孟锦昕牛保生姚萍芬杨恒朱建波肖雷李华春
版纳病毒和芒市病毒可视化RT-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2022年
为建立版纳病毒(BAV)和芒市病毒(MSV)的可视化RT-LAMP检测方法,根据我国分离的BAV(YNSZ043)和MSV(V301/YNJH/2019)毒株Seg-12基因的保守序列,分别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和1条环引物,通过反应条件优化,分别建立了2种病毒的可视化RT-LAMP检测方法,其最佳反应条件为64℃50 min,分别利用2种方法检测西藏环状病毒、流行性出血病病毒、蓝舌病病毒、中山病病毒、广西环状病毒和阿卡斑病毒等虫媒病毒的核酸样品,结果2种方法仅能分别检测出BAV和MSV,其他虫媒病毒均无非特异性扩增。灵敏度试验检出BAV和MSV的最低检测限制分别为13.7拷贝/μL和19.0拷贝/μL,敏感性是常规RT-PCR的10倍以上。应用2种病毒的RT-LAMP及RT-PCR方法分别对2596只蠓虫和蚊虫的核酸样品进行检测,结果阳性检出率均是RT-PCR的2倍以上。结果表明,建立的BAV和MSV可视化RT-LAMP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和可视化等优点,为我国开展2种病毒的现场快速检测与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杨振兴李卓然何于雯李占鸿李乐廖德芳杨恒朱建波
关键词:版纳病毒
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HDV)血清7型毒株在中国的首次分离与鉴定被引量:16
2019年
流行性出血病(EHD)是由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HDV)感染反刍动物引起的一种虫媒病毒病,为了解中国云南EHDV的感染情况和病毒遗传特征,笔者课题组在云南省师宗县以EHDV血清学和核酸阴性的牛、羊为哨兵动物,拟对流行于云南省的EHDV进行分离与鉴定。将采集于哨兵动物的EHDV核酸阳性血液接种BHK-21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通过血清中和试验与病毒Seg-2、Seg-3 ORF区的序列分析,确定病毒的血清型与遗传特征;采用C-ELISA和qRT-PCR方法对EHDV感染动物血液中的抗体水平与病毒核酸进行监测。结果如下:从2013年8月采集自云南师宗县哨兵牛的血样中分离出一株EHDV(毒株号YNSZ/V269/2013),血清中和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的病毒为血清型7型(EHDV-7);Seg-2、Seg-3序列分析表明分离的病毒属EHDV-7 Eastern型,与日本毒株和澳大利亚EHDV-7型毒株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哨兵动物病毒核酸转阳后,血清抗体迅速上升,3周后达最高点并能在该水平持续较长时间,而病毒核酸含量却迅速下降,7周后已经检测不到。本研究首次报道了EHDV-7型毒株在中国的分离、毒株序列特征以及在动物上的感染特性。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展中国EHDV-7型病毒的全基因组测序、流行病学调查、诊断方法的建立和致病性等相关研究提供基础。
杨振兴孟锦昕肖雷朱建波廖德芳高林李占鸿杨恒李华春
关键词:病毒分离鉴定血清型
2013~2016年中国流行性出血病病毒血清型5型的分离与遗传特征分析被引量:11
2020年
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pizootic haemorrhagic disease virus,EHDV)是一种严重危害反刍动物的虫媒病毒,全世界已发现9种血清型EHDV,长久以来我国EHDV血清型分布、病毒活动规律和病毒遗传特征不明确,对我国的畜牧业进出口和牛羊养殖业构成了潜在威胁。本文首次报道了2013~2016年在云南省与广西壮族自治区设立的哨兵动物中,9株EHDV-5型毒株的分离以及病毒基因节段2、3与6(Seg-2、Seg-3、Seg-6)的序列特征。中国分离的9株EHDV-5型毒株Seg-2,Seg-3与Seg-6及其编码蛋白之间高度保守,核酸与氨基酸序列相似度均大于99%,在系统发生树上聚为紧密的一簇,表明我国云南与广西流行的EHDV-5有着最近的共有祖先。中国与澳大利亚EHDV-5毒株不同基因节段之间也有着较高的序列相似度(>91%),表明两地流行EHDV-5型毒株有着共同的起源。中国毒株的Seg-2与Seg-6在系统发生树上虽与澳大利亚毒株(CSIRO 157)聚为一簇,但最终形成了独立的进化分支,表明中国流行的EHDV-5发生了独立的进化。本研究首先丰富了世界范围内EHDV-5型毒株资源,其次为我国开展EHDV-5病毒的更深入研究提供了宝贵材料和理论数据。
杨振兴李占鸿吴健敏王金萍肖雷寇美玲朱建波廖德芳李华春杨恒
关键词:血清型
云南蓝舌病病毒1型毒株M6基因序列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为了解云南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1型M6基因流行株的遗传变异及其与国内外流行病毒的遗传进化关系,试验从细胞培养物中分别提取4株云南分离株BTV-1(Y863、SZ120169、6-12和7-12)RNA,用M6基因特异引物进行RT-PCR扩增和测序,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获得的M6基因编码区序列进行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比对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分别获得4株云南分离株BTV-1 M6基因1 763bp序列;4株云南分离株BTV-1核苷酸同源性在95.2%-99.9%之间,氨基酸同源性在97.6%-99.8%之间,1979年师宗分离的Y863病毒毒株与2012年师宗(SZ120169)、2013年江城(6-12、7-12)分离的3株病毒毒株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5.5%、95.2%和95.2%,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6%、98.4%和98.2%,而近两年(2012、2013)分离病毒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较高,分别在96.9%-99.9%和99.1%-99.8%之间;遗传进化分析发现,4株云南分离株BTV-1为Eastern基因群病毒,它们之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5.2%-99.9%和97.6%-99.8%;进一步分析发现4株云南分离株BTV-1与希腊及澳大利亚BTV-1型毒株亲缘关系较近,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0.4%-95.6%和95.1%-99.1%,而与地中海国家(意大利、法国、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和突尼斯)和南非毒株关系较远,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在83.8%和95.7%以下。4株云南分离株BTV-1属于Eastern基因群病毒,云南分离株BTV-1 M6基因在自然进化中发生遗传变异缓慢,该基因可以用来进行BTV-1基因群分布及毒株的地理区域来源相关的研究。
李楠朱建波肖雷李乐杨恒孟锦昕何于雯李华春
关键词:蓝舌病病毒
云南省蓝舌病病毒“历史毒株”的遗传特征被引量:2
2020年
20世纪90年代,本实验室从云南省哨兵动物采集的血液中分离到7种血清型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但这些毒株的遗传特征至今仍不清楚,因而阻碍了我国的BTV演化历史分析。为掌握云南省早期流行BTV毒株的遗传特征,对1995—1997年云南省分离的25株BTV毒株的基因组节段2、3、7和10(Seg-2、-3、-7、-10)进行一步法RT-PCR扩增、测序以及序列分析。Seg-2序列分析显示,1995—1997年云南省分离到的7种不同血清型(BTV-1、-2、-3、-4、-12、-15、-16)BTV毒株,分属A、B、G、H、I和J等6种基因型;BTV-12型毒株的Seg-2为西方地域型,其余毒株的Seg-2则属于东方地域型;Seg-3和Seg-10序列分析显示,25株BTV毒株均为东方地域型;Seg-7序列分析显示,1株BTV-2型、2株BTV-12型和1株BTV-16型毒株属于西方地域亚型,并与南非和荷兰BTV毒株的Seg-7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其余毒株则均为东方地域型。上述结果表明,云南省存在多种血清型BTV的流行,而Seg-2和Seg-7基因重配毒株的发现,提示国外的西方地域型毒株已侵入云南省,并在传播过程中与我国毒株发生了基因重配。本研究为我国BTV的演化分析与溯源研究提供了数据参考。
李卓然朱建波廖德芳肖雷王金萍高林杨振兴李占鸿杨恒李华春
关键词:蓝舌病病毒基因重配血清型
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HDV)血清型特异性荧光定量RT-PCR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被引量:3
2020年
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HDV)是一种严重危害反刍动物的虫媒病毒,目前世界范围已发现9种血清型的EHDV,本研究旨在建立EHDV的血清型特异性实时荧光定量RT-PCR(qRT-PCR)诊断技术。以决定EHDV血清型的基因节段2(Seg-2)作为靶基因,设计8对特异性扩增引物和TaqMan探针,以不同血清型EHDV代表毒株的cDNA为模板,分析检测方法特异性、敏感性;以不同血清型的EHDV分离毒株及临床血液样本为检测对象,分析该方法的实际检测效果。实验结果显示:建立的EHDV血清型特异性qRT-PCR检测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可准确鉴定不同血清型EHDV,与蓝舌病病毒、中山病病毒和阿卡斑病毒之间均无交叉反应;qRT-PCR反应的扩增效率均达到90%以上,对不同血清型EHDV核酸检测灵敏度在24拷贝/μL^44拷贝/μL之间。对我国分离的31株EHDV进行血清型qRT-PCR鉴定,结果显示分离的EHDV分别为EHDV-1(6株)、EHDV-5(9株)、EHDV-6(11株)、EHDV-7(2株)与EHDV-10(3株)。对不同血清型EHDV感染动物的血液样本检测结果显示,本方法能在动物感染EHDV早期鉴定出病毒的血清型,与血液样本中分离EHDV毒株的血清型鉴定结果一致。本研究建立的EHDV血清型荧光定量RT-PCR定型方法具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和耗时少等优点,可用于动物感染EHDV血清型的快速与准确诊断,具有良好的应用与推广价值。
杨振兴李占鸿宋子昂朱建波李卓然李华春谢佳芮廖德芳杨恒
关键词:血清型荧光定量RT-PCR分子诊断
2019年云南省景洪市哨兵动物多种虫媒病毒的分离鉴定被引量:2
2020年
本研究旨在了解云南省景洪市虫媒病毒的流行情况。2019年在景洪市勐罕镇设立了3头哨兵动物牛,定期采血进行虫媒病毒的分离与鉴定,共获得7株病毒分离物。经病毒核酸的RT-PCR鉴定,分离到2株血清型分别为6型和7型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pizootic haemorrhagic disease virus,EHDV),2株血清型分别为4型和5型的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1株帕利亚血清群病毒(palyam serogroup virus,PALV)中的D’Aguilar virus(DAV)血清型病毒和2株未鉴定出的环状病毒。经病毒Seg-2、Seg-3序列ORF区的比对和进化分析显示,7株病毒的地域型均为Eastern型,与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毒株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3头哨兵动物的血液和血清,经病毒核酸及血清中和试验检测,证明3头动物均被相应的病毒感染。动物感染病毒后,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迅速上升,3~4周后达最高点并能够在该水平维持较长时间,而血液中病毒核酸含量2~4周到达最高点后则呈迅速下降趋势。本研究报道了景洪虫媒病毒的分离、毒株序列特征以及在动物上的感染特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当地的牛虫媒病毒提供数据支撑,同时3头牛分离获得7株病毒,提示当地可能还存在更多种类的虫媒病毒。
杨振兴寇美玲廖德芳高翔胡忠燕李占鸿谢佳芮李华春杨恒
关键词:病毒分离鉴定
云南省师宗县蓝舌病病毒的分离及鉴定被引量:15
2014年
为了解近年来云南省师宗县蓝舌病病毒流行情况,2012年在师宗县五龙乡建立了10头蓝舌病血清学阴性黄牛的监控动物群。从2012年5-10月,每周采血1次,11-12月,每月采血1次,采用C-ELISA进行血清学监测。8月开始动物血清学检测结果转阳性,至11月,监控动物全部转为阳性。用转阳前1周、转阳本周、转阳后2-13周的经处理的红细胞静脉接种鸡胚,收获鸡胚肝脏,用PBS悬浮捣碎的鸡胚肝脏,上清接种于C6/36细胞一代、BHK-21三代后,出现细胞病变(cytopathic effect, CPE)。采用RT-PCR方法,针对蓝舌病较为保守的血清型群特异片段VP7设计了2对引物,扩增其相应片段。结果显示,共分离到86份疑似分离物,其中67份疑似分离物细胞培养液上清经RT-PCR扩增,均扩增出1156 bp片段,初步确认为蓝舌病病毒。采用国际24个蓝舌病标准毒及24个标准阳性血清对86份疑似分离物及其对应血清进行细胞微量中和试验,67份毒株为蓝舌病病毒,与RT-PCR结果一致。通过对2份经中和试验定型为BTV-1、BTV-16分离株的VP2基因测序分析发现,BTV-1株序列与同型Y863(登录号:KC879616)参考毒株的同源性为92%,BTV-16株序列与登录号为AB686221的毒株同源性为99%。结果表明共分离到67株蓝舌病毒株,分离株主要为BTV-1、BTV-9、BTV-16三个血清型。
肖雷孟锦昕李楠高林何于雯杨恒胡骑李华春朱建波
关键词:蓝舌病病毒
云南省边境地区哨兵牛芒市病毒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掌握云南省边境地区动物虫媒病毒的多样性分布和传播风险。【方法】在云南省景洪市设立哨兵牛3头,每周1次采血进行虫媒病毒的监测与分离。通过电镜观察、基因组琼脂糖凝胶电泳、RT-PCR与克隆测序对分离病毒进行鉴定,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与血清中和试验对病毒在动物上的感染进行回溯分析。【结果】2019年,在监测期第13周,从1头哨兵牛的血液中分离出1株致C6/36细胞病变的病毒(V301/YNJH/2019),电镜观察可见直径约70 nm、呈二十面体对称结构的病毒粒子,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病毒基因组为双链RNA,RT-PCR鉴定分离毒株为芒市病毒(MSV)。测序显示,分离毒株的基因节段Seg-4和Seg-7长度为2055和1122 bp,编码病毒的外层衣壳蛋白VP4(628 aa)和VP7(298 aa),基因节段Seg-2和Seg-9长度为3055和1076 bp,编码病毒的内层衣壳蛋白VP2(956 aa)和VP9(283 aa);分离毒株与云南省芒市分离的MSV/DH13M041毒株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核酸序列相似度在97.4%(Seg-9)~98.5%(Seg-2)之间,氨基酸序列相似度在96.4%(VP9)~98.4%(VP2)之间。病毒感染的回溯分析显示,监测期的第11周,牛血液中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病毒核酸含量在第13周达到高峰,随后快速降低,在第18周转为阴性;感染哨兵牛在监测期的第13周已产生特异性中和抗体(1∶14),在第16~18周处于高峰(1∶226),至监测结束的第24周降低为1∶57。【结论】本文从牛体中分离到了MSV,表明牛是MSV的易感动物之一,病毒在感染牛上呈“一过性感染”的特征。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MSV的检测诊断、流行病学调查与致病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李占鸿谢佳芮杨振兴寇美玲李华春高翔胡忠燕李卓然廖德芳杨恒
关键词:虫媒病毒系统发生分析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