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缨龙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胆道
  • 1篇胆道并发症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造影
  • 1篇脂肪含量
  • 1篇射频
  • 1篇射频消融
  • 1篇射频消融治疗
  • 1篇术中超声
  • 1篇术中超声造影
  • 1篇梯度回波
  • 1篇缺血
  • 1篇缺血型
  • 1篇肿瘤
  • 1篇穹窿
  • 1篇穹窿部
  • 1篇纤维化
  • 1篇消融
  • 1篇消融治疗

机构

  • 3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3篇徐缨龙
  • 2篇蒋辉
  • 2篇汪景洲
  • 2篇曾勇
  • 1篇袁放
  • 1篇夏天
  • 1篇吴泓
  • 1篇黄纪伟
  • 1篇宋彬
  • 1篇卢强
  • 1篇邱建国
  • 1篇阳琴
  • 1篇李嘉鑫

传媒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梯度双回波和三回波技术定量分析肝脏脂肪含量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3.0T MR梯度双回波、三回波技术定量分析肝脏脂肪含量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42例可通过手术获得肝脏病理标本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体质指数(BMI)分为体重过轻组(BMI<18.5kg/m2,10例)、体重正常组(18.5kg/m2≤BMI<24kg/m2,24例)及体重过重组(BMI≥24kg/m2,8例)3组。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MRI扫描,并计算肝脏兴趣区(ROI)的相对脂肪含量(RLC)。以病理学结果(脂肪阳性面积率)为金标准,对梯度双回波、三回波测得的RLC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2例患者病理学检查、梯度双回波及梯度三回波测得的肝脏RLC分别为(6.2±4.3)%、(18.8±8.2)%及(8.9±4.3)%。体重过轻组:梯度双回波测得的RLC与病理结果间无相关性(P>0.05),而梯度三回波与之呈正相关(r=0.87,P<0.01);体重正常组:梯度双回波及梯度三回波测得的RLC与病理结果间均呈正相关(r=0.66,P<0.01;r=0.92,P<0.01);体重过重组:梯度双回波测得的RLC与病理结果间无相关性(P>0.05),而梯度三回波与之呈正相关(r=0.95,P<0.01);所有患者梯度双回波及梯度三回波测得的RLC与病理结果间均呈正相关(r=0.70,P<0.01;r=0.94,P<0.01)。结论:3.0T MR梯度双回波技术量化分析肝脏脂肪含量的应用价值有限,而梯度三回波技术是完全可行的,且优于前者;随着BMI的增高,梯度三回波技术测量准确性随之提升。
袁放宋彬徐缨龙阳琴
关键词:梯度回波病理学活组织检查肝脏病变脂肪含量
缺血型胆道纤维化狭窄大鼠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索建立大鼠缺血型胆道纤维化狭窄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选取4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胆总管夹闭60、120和180min组共4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只游离暴露胆总管,其他各组分别用两枚微血管夹夹闭游离的胆总管两端60、120和180min后取出微血管夹,恢复夹闭处胆管的血供.4个实验组分别于术后4wk随机选取8只大鼠行下腔静脉取血,分离血清进行肝功能测定.取胆总管及肝组织石蜡包埋,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变化并观察各组动物的存活率、体质量改变情况.剩余大鼠于术后8wk处死,行肝功能的测定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假手术组、60min组和120min大鼠的存活率为100,180min组大鼠的存活率为75(9/12).术后4wk,60、120和180min组大鼠体质量明显低于较假手术组(240.4g±11.5g,212.7g±13.6g,200.6g±11.8gvs260.6g±15.7g,均P<0.05).各组大鼠肝功能指标存在明显差异,60、120、180min组与假手术组相比显著增高(ALT:55.3IU/L±5.3IU/L,215.6IU/L±26.8IU/L,245.5IU/L±38.5IU/Lvs45.5IU/L±3.9IU/L,均P<0.05;AST:161.3IU/L±15.9IU/L,645.3IU/L±50.5IU/L,698.8IU/L±46.7IU/Lvs140.3IU/L±6.1IU/L,均P<0.05;TILB:8.5μmol/L±1.2μmol/L,72.6μmol/L±11.0μmol/L,78.7μmol/L±12.2μmol/Lvs6.1μmol/L±1.2μmol/L,均P<0.05;ALP:202.4IU/L±20.7IU/L,815.4IU/L±68.1IU/L,902.9IU/L±96.6IU/Lvs158.5IU/L±23.6IU/L,均P<0.05;GGT:10.6IU/L±2.7IU/L,52.3IU/L±8.6IU/L,57.4IU/L±11.3IU/Lvs7.6IU/L±1.4IU/L,均P<0.05);120与60min组相比显著增高;180min与120min相比升高不明显.组织病理检查显示:假手术组、60min组缺血处胆管组织管腔狭窄不明显,管壁纤维化程度较轻.120和180min组缺血处胆管管腔变小,管壁纤维增厚明显,管壁上皮细胞出现坏死脱落,夹闭处以上胆管扩张明显,管壁变薄.术后8wk上述病变不能自行恢复.结论:采用微血管夹钳夹的方法可以建立稳定的大鼠缺血型胆道纤维化狭窄动物模型,为研究肝移植术后胆道的缺血型病变形
汪景洲曾勇蒋辉徐缨龙邱建国夏天
关键词:胆道并发症动物模型
人造胸水和术中超声造影辅助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肝穹窿部肝癌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人造胸水和术中超声造影辅助下超声引导的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肝穹窿部肿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胆胰外科在术中超声造影和人造胸水辅助下行经皮射频消融治疗的9例肝穹窿部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围手术期和随访复发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9例患者共12个病灶均成功完成了人造胸水辅助下的射频消融治疗。注入胸水量为(2 444±464)ml(2 000~3 000 ml);每例患者消融时间为12~24 min(中位数12 min),每个肿瘤为(15±5)min。术中未发生血胸、气胸等,无手术相关死亡发生。术后1例患者出现腹腔中量积液约2 000 ml,考虑与低蛋白血症有关,补充人血白蛋白后于术后第4天腹水消失。胸腔引流液总量为(717±372)ml(250~1 420 ml),术后3~5 d拔除引流管。术后随访时间为7~23个月(中位数15个月)。有3例患者分别在术后5、6和7个月出现复发病灶,其中2例分别经介入和保守治疗后病情稳定,1例术后6个月复发患者因高血压心脏病和肝功能恶化于术后16个月死亡。其余患者在随访期内均存活,未见复发、转移。结论术中超声造影和人造胸水辅助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肝穹窿部肝癌安全、有效,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李嘉鑫吴泓黄纪伟卢强蒋辉徐缨龙汪景洲曾勇
关键词:术中超声造影射频消融肝肿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