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圆圆

作品数:6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机械工程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控制研究
  • 2篇油底壳
  • 2篇有限元
  • 2篇汽车
  • 2篇拉深
  • 2篇板料
  • 2篇板料成形
  • 1篇型面
  • 1篇旋压
  • 1篇压边
  • 1篇压边力
  • 1篇应力集中
  • 1篇优化设计
  • 1篇有限元分析
  • 1篇有限元技术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数值模拟分析
  • 1篇塑性
  • 1篇塑性成形
  • 1篇塑性成形过程

机构

  • 6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广东明家科技...

作者

  • 6篇程明
  • 6篇姚圆圆
  • 5篇王成勇
  • 2篇戴程

传媒

  • 3篇塑性工程学报
  • 1篇中国机械工程
  • 1篇模具工业
  • 1篇模具制造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基于有限元技术的车用油底壳浇注系统优化设计被引量:2
2017年
使用注射成型工艺生产汽车油底壳是汽车轻量化设计中"以塑代钢"的有益尝试。在该塑件注射工艺设计中,合理选择浇口位置和数量是后续工艺设计的关键前提。应用注射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浇口位置和数量进行了分析,设计了两种合理的浇注系统方案。通过对比分析两种方案下的塑料熔体的充填时间、气穴位置、熔接线分布等工艺因素,比较了两种浇注系统方案的综合性能优劣,为塑料油底壳注射模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吴辉陈日辉梁承锵安自仁姚圆圆程明
关键词:注射成型油底壳浇注系统优化设计
大长径比铝合金筒正反旋成形性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通过对A5052和A3003两种铝合金材料进行正、反旋对比分析,得出A5052在大长径比筒形件正、反旋成形时成形质量较优;探究了两种材料在正、反旋时旋压力分布,研究显示径向力大于轴向力,并远大于切向力;进一步研究成形质量较好的A5052在不同旋轮个数及布局下的成形特点,应变场分析显示双旋轮同步正、反旋成形其最大等效应变较小,具有较稳定的成形性,且正旋成形质量高于反旋,结论可为液体包装容器制造行业的工艺与材料设计提供参考。
陈锦洪王成勇叶鹏飞安自仁姚圆圆程明
关键词:长径比旋压成形性有限元分析
基于型面台阶法和工艺凹包法的车门内板局部起皱控制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以某车型后背门内板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值模拟,结合生产现场实验,验证仅通过成形极限图评判准则来判定板件起皱状态的不完备性;针对此类产品平缓面塑性成形起皱问题,基于板料成形进料原理,提出型面台阶法和工艺凹包法来优化设计前期的拉延局部工艺造型,达到阻碍材料过早进入产品型腔的目的,解决局部起皱缺陷;针对试模现场局部微小起皱缺陷,提出更为简便、可操作性强的加强起皱区域周边的拉延筋,打磨变薄风险点圆角(后序整形整回)的方法改善缺陷,并进行实际试冲压试制,通过对比板件拉延结束状态以及最终产品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
王成勇戴程安自仁程明姚圆圆
关键词:板料成形起皱
基于数值模拟分析异形工艺孔在汽车门内板塑性成形过程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2
2019年
汽车后背门内板结构起伏大,塑性成形过程中板料的应力应变场复杂。结合板料开设工艺孔附近区域应力状态的理论分析,运用局部应力释放的方法,在产品四角和中间结构突变区域进行材料切除和开孔,改善了材料流动不均匀,缓解了局部应力集中的缺陷。利用有限元建模进行了多方案对比模拟分析,并与现场试模进行相互验证,重点考察了非圆形状的异形工艺孔及其位置布局对局部应力释放的作用。在现有模具拉深筋和模具压边圈压边力不调整的情况下,优化了带异形工艺孔的多边形坯料,解决了产品冲压成形过程中内部破裂和边缘起皱的问题。
叶鹏飞王成勇陈锦洪安自仁姚圆圆程明戴程
关键词:板料成形应力集中
汽车油底壳一次拉深成形减薄率控制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运用Dynaform数值模拟软件,对汽车油底壳拉深成形过程中的拉深筋、压边力、毛坯形状、摩擦因数等多种工艺约束参数进行综合数值模拟,获得油底壳制件塑性成形的优化工艺方案。汽车油底壳最终拉深成形方案为不设置拉深筋,压边力取600 k N,摩擦因数取0.1,毛坯形状为圆弧化八角形,制件一次拉深成形后减薄、起皱、破裂等缺陷明显减少,生产的制件成形质量良好。
程明吴辉王成勇姚圆圆安自仁
关键词:DYNAFORM拉深成形减薄率
基于活动拉深筋过拉深工艺的高强钢S梁扭曲回弹控制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采用CAE分析与现场调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高强钢变截面S梁拉延后的扭曲回弹规律,发现拐角特征是S梁发生扭曲回弹的关键影响因素。通过对拐角截面的应力和变形分析,解释了拐角造成扭曲回弹的原因,并设计了成形筋,以控制拐角造型引起的扭曲回弹。在设计成形筋的基础上,比较了变压边力和活动拉深筋过拉深两种工艺方案对S梁扭曲回弹的改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活动拉深筋过拉深工艺对S梁扭曲回弹的改善更有效。
王成勇姚圆圆程明安自仁
关键词:高强钢变压边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