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预后
  • 2篇再出血
  • 2篇伤患者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术后再出血
  • 2篇颅脑
  • 2篇颅内
  • 2篇出血
  • 1篇蝶窦
  • 1篇蝶窦入路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
  • 1篇动脉瘤夹
  • 1篇动脉瘤夹闭
  • 1篇动脉瘤夹闭术
  • 1篇动脉瘤破裂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血流动力学参...

机构

  • 6篇川北医学院
  • 4篇南充市中心医...

作者

  • 6篇唐辉
  • 4篇范润金
  • 4篇张逵
  • 3篇任海波
  • 2篇何家全
  • 2篇谯飞
  • 2篇尚彬
  • 2篇刘毅
  • 1篇邓学云

传媒

  • 2篇西部医学
  • 1篇四川医学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肿瘤预防与治...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经鼻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评价经鼻蝶窦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2年7月间,在我科接受经鼻蝶窦显微手术治疗的144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复查鞍区增强MRI和血液内分泌激素,并门诊随访。结果:肿瘤全切共119例,次全切18例,部分切除7例,全切率82.6%。截至最后一次随访,临床症状消失76例,明显改善51例,改善不明显17例,临床症状缓解率88.2%。91例功能性垂体腺瘤,激素水平测定恢复正常率45.1%,明显改善率为86.1%。术后脑脊液鼻漏发生率为3.5%,垂体及靶腺激素功能低下发生率9.0%,一过性尿崩及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为22.9%,颅内感染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经鼻蝶窦显微手术能有效地治疗垂体腺瘤,手术创伤及术后并发症少,是垂体腺瘤手术治疗的有效选择。
范润金范润金张逵任海波杨理媛张逵
关键词:垂体腺瘤显微外科并发症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诊治探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232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资料。结果 232例患者中,术后再出血33例(14.2%)。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ADL分级法:Ⅰ级35例(15.1%)、Ⅱ级74例(31.9%)、Ⅲ级40例(17.2%)、Ⅳ级47例(20.3%)、Ⅴ级8例(3.4%)、死亡28例(12.1%)。结论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正确的血肿清除方法对预防再出血有重要意义。
张逵张逵任海波唐辉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再出血
颅内压监测在闭合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 探讨通过颅内压(ICP)监测有针对性地控制颅内压,进而达到改善闭合性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7月~2013年12月收治的75例闭合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行颅内压监测,分为ICP组36例和非ICP组39例,比较两组的病死率、NICU监护时间和GOS预后评分.结果 ICP组患者的病死率为19.4%,非ICP组患者为35.9%,前者病死率明显低于后者(P<0.01);两组患者在NICU监护时间比较,ICP组为(15.38±7.29)天,非ICP组为(26.34士15.63)天,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3个月时随访患者的GOS评分,ICP组[(4.17±1.16)分]优于非ICP组[(3.69±1.56)分,P<0.05].结论 颅内压监测可指导控制sTBI患者的颅内压,减少高颅压的继发脑损伤,提高脑灌注压,降低sTBI患者的死亡率,改善其预后.
谯飞范润金张逵尚彬刘毅唐辉任海波邓学云
关键词:颅内压监测预后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影响因素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预测价值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 探究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影响因素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对其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选取2018-04-2021-04在南充市中心医院进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的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中动脉瘤是否破裂分为破裂组(64例)及未破裂组(3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CT血管成像建模,比较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分析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影响因素,并以ROC曲线分析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术中动脉瘤破裂的预测价值。结果 破裂组患者年龄≥60岁、Hunt-Hess分级为Ⅲ~Ⅳ级、发病至手术时间>3 d的患者显著多于未破裂组(P<0.05)。破裂组患者AR值、WSSGA、LSAR分别为(1.31±0.41)Pa、(11.02±2.86)Pa/m、(0.33±0.14)%,高于未破裂组的(1.81±0.42)Pa、(14.60±3.42)Pa/m、(0.56±0.15)%(P<0.05),NWSSM值(0.90±0.24)低于未破裂组的(0.59±0.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Hunt-Hess Ⅲ~Ⅳ级、发病至手术时间>3 d、AR、NWSSM及LSAR均为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影响因素(P<0.05)。另ROC曲线结果显示,NWSSM、LSAR预测动脉瘤破裂的AUC分别为0.794、0.857,均具有一定准确性。结论 年龄、Hunt-Hess分级、发病至手术时间、AR、NWSSM及LSAR值均为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影响因素,且NWSSM及LSAR值对术中动脉瘤破裂预测价值良好。
邹成功冯浩陈兵唐辉邵川孙谋杨荣何家全
关键词:动脉瘤破裂血流动力学
慢性硬膜下血肿两种钻孔引流术式比较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钻孔手术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最常见的治疗方式,通过比较钻单孔和钻双孔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的效果,指导临床实践。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南充市中心医院接受钻孔冲洗加密闭引流手术治疗的152例CSDH患者的资料,统计两种钻孔方式治疗患者各自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住院天数、气颅发生率、复发率等指标。结果:78例钻单孔的患者中,复发6例(7.69%);74例钻双孔的患者中,复发5例(6.76%),P>0.05。单、双孔手术各自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6.31±3.12)min、(53.20±4.58)min,P<0.01;术后拔管时间分别为(3.21±1.02)d、(2.90±1.53)d,P>0.05;住院天数分别为(5.02±1.25)d、(7.21±2.17)d,P<0.05;两者气颅发生各为18例(23.1%)、39例(52.70%),P<0.05。结论:钻单、双孔引流治疗CSDH的复发率较低,在减少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气颅发生率方面,钻单孔具有优势。
谯飞范润金尚彬张逵刘毅唐辉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复发
丙泊酚镇静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再出血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探讨丙泊酚镇静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再出血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131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9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丙泊酚镇静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Riker镇静躁动评分(Sedation-Agitation Scale,SAS)、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心率(Heart rate,HR)、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血氧饱和度(SpO2)等指标,行组间差异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再出血率、病死率及术后6个月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结果观察组患者SAS、ICP在术后1、2、4、8h各个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HR、SBP、DBP在术后1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2、4、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六个月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外伤患者术后使用丙泊酚镇静能避免剧烈躁动,减少再出血发生率,改善患者远期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罗孝全何家全陈兵付安辉冯浩唐辉
关键词:颅脑外伤丙泊酚镇静术后再出血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