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军梅

作品数:10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衢化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平台重点资助计划衢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烧伤
  • 4篇酸烧伤
  • 4篇葡萄糖酸钙
  • 4篇氢氟酸
  • 4篇氢氟酸烧伤
  • 4篇护理
  • 3篇灌注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灌注
  • 2篇手部
  • 2篇静脉
  • 2篇静脉灌注
  • 2篇救治
  • 1篇低镁
  • 1篇低镁血症
  • 1篇血症
  • 1篇愈合
  • 1篇早期救护
  • 1篇致命性
  • 1篇治疗护理

机构

  • 10篇浙江衢化医院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10篇吴军梅
  • 9篇张建芬
  • 9篇张元海
  • 4篇金敏
  • 3篇王新刚
  • 3篇叶春江
  • 2篇吴晓霞

传媒

  • 2篇护理与康复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职业卫生与应...
  • 1篇环境与职业医...
  • 1篇中华损伤与修...
  • 1篇中华危重症医...
  • 1篇中华烧伤与创...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致命性氢氟酸烧伤六例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氢氟酸是一种高度危险的无机酸,不仅对局部组织具有强烈的腐蚀作用,还可以通过皮肤黏膜、呼吸道和消化道等途径吸收进入机体,引起全身性中毒反应.全身性氢氟酸中毒表现为低钙血症、低镁血症以及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如不及时或正确处理,常导致死亡[1].氢氟酸烧伤大多与患者从事的职业有关,多数情况下为散发,但若发生大量泄露,则受伤人员不仅在事故现场,还波及周边,甚至可能造成成批人员伤亡[2-3].由于氢氟酸在工业领域和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且是化学烧伤的常见致伤物质,某些地区氢氟酸烧伤发生率已经跃居化学性烧伤的第一位,也是导致化学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4].
毛书雷张建芬张元海吴军梅叶春江王荣娟徐晨辉王新刚倪良方
关键词:氢氟酸烧伤化学性烧伤化学烧伤中毒反应低镁血症
动脉灌注葡萄糖酸钙治疗手部氢氟酸灼伤的疗效和安全性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动脉灌注葡萄糖酸钙治疗手部氢氟酸灼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有47例手部氢氟酸灼伤病倒符合纳入标准。在患肢腕部桡动脉放置留置针,10%葡萄糖酸钙15 mL+10%葡萄糖35 mL微量泵20 min完成注射,对灌注后4 h创面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4.0者,行二次灌注,同时创面局部外用2.5%葡萄糖酸钙凝胶。分别在灌注前、初次灌注后即刻及4 h、二次灌注后4 h和第2天行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并观察血电解质和尿氟的动态变化,以及创面愈合时间、治疗结果和不良反应。[结果]38例患者行单次灌注,灌注前和灌注后即刻、4 h和第2天的VAS疼痛评分分别为6.82±1.27、3.78±1.77、2.81±1.31和1.93±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3.03,P<0.01);9例行二次灌注,灌注前、初次灌注后即刻和4 h、二次灌注后4 h和第2天的VAS疼痛评分分别为7.62±1.31、4.72±0.99、4.44±0.48、3.01±0.65、2.99±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25,P<0.01)。灌注后尿氟呈下降趋势(F=10.49,P<0.01),血钙在每次灌注后均有升高(F=8.60,P<0.01)。除1例二次灌注后血钙高于参考值外,其余患者灌注后血钙均在参考值范围,未见严重不良反应。38例患者经过换药治疗创面愈合,9例创面行植皮或皮瓣修复后治愈。[结论]动脉灌注葡萄糖酸钙治疗手部氢氟酸灼伤的疗效确切,副作用轻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张建芬吴晓霞吴军梅张元海叶春江倪良方
关键词:化学灼伤葡萄糖酸钙动脉灌注疼痛评估创面愈合
氢氟酸烧伤救治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2年
氢氟酸是一种高度危险、有剧毒的无机酸,在工业领域和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氢氟酸烧伤的危险性与氢氟酸质量分数、接触氢氟酸的持续时间、烧伤面积、烧伤深度和烧伤部位等有关。氢氟酸的毒性及组织穿透能力强,即使小面积氢氟酸烧伤,短时间内也可导致死亡。因此,提高对氢氟酸烧伤机制的认识,学习不同部位氢氟酸烧伤的治疗,可进一步提高氢氟酸烧伤的救治成功率。
毛书雷张元海吴军梅叶春江倪良方王新刚王荣娟张建芬
关键词:烧伤氢氟酸葡萄糖酸钙静脉灌注动脉灌注
介绍一种自制下颌套被引量:1
2018年
烧伤患者伤后往往产生增生性瘢痕,而当前预防瘢痕增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配戴弹力套,弹力套配戴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目前用于下颌瘢痕康复的弹力套由于材质柔软,缺乏固定结构,患者使用中常反映容易滑动,造成弹力套对瘢痕处的压迫力不均匀,而且长时间佩戴头顶部不适明显,依从性差,尤其是低龄患儿,影响治疗的效果。
张建芬吴军梅金敏崔亚君
关键词:烧伤瘢痕
36例溴灼伤患者的护理体会
2016年
目的探讨溴灼伤患者的规范化护理。方法对溴灼伤患者采取入院后流动水冲洗、心理护理、创面护理、病情观察及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结果 36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规范化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发生。
吴军梅张建芬金敏张元海
关键词:护理
重度氢氟酸烧伤早期的救治分析
2021年
目的探讨危重氢氟酸烧伤的早期救护方法回顾分析既往危重氢氟酸急救存在的问题,通过提高急救护理人员的专科救治能力、改进急救团队管理和急救工作程序,观察改进措施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有1例患者由外地私家车转运入院,院前未采取任何相应的措施,入院30 min因抢救无效而死亡,7例通过换药愈合,11例经植皮手术愈合出院,,结论将危重氢氟酸烧伤的急救延伸到院前,发挥急救专科主导权的作用,可提高临床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吴军梅崔亚君毛书雷张元海
关键词:早期救护
手部氢氟酸烧伤的护理被引量:11
2015年
为了提高手部氢氟酸烧伤的治疗和护理效果,制订了手部氢氟酸的治疗和护理流程,确立了阶梯治疗策略,加强了疼痛管理及心理干预,并持续质量改进。改进前,2008年6月至2011年5月共接诊手部氢氟酸烧伤患者33例,其中有7例(21.2%)经手术治疗后创面愈合;改进后,2011年6月至2014年5月共接诊41例手部氢氟酸烧伤患者,其中接受手术者4例(9.8%)。采用标准化的治疗流程及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防止创面进行性加深,减少手术治疗的百分率。
张建芬张元海何小莺金敏吴军梅
关键词:氢氟酸烧伤葡萄糖酸钙
区域性静脉灌注葡萄糖酸钙治疗手指氢氟酸烧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区域性静脉灌注葡萄糖酸钙治疗手指氢氟酸烧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8年5月至2022年6月,浙江衢化医院烧伤与创面修复科收治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手指氢氟酸烧伤患者40例。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受伤手指分布、创面面积及深度、致伤氢氟酸质量分数、持续接触氢氟酸时间以及院前时间。患者均采用区域性静脉灌注葡萄糖酸钙治疗,灌注液为100 g/L葡萄糖酸钙溶液15 ml、生理盐水35 ml及肝素钠0.1 ml。创面彻底清创,拔除受累指甲,每天1次常规换药。记录患者入院时血清总钙、游离钙、血清钾、血清镁、血氟、尿氟和心电图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灌注前、灌注后即刻、灌注后4 h以及灌注后24 h疼痛程度。统计患者灌注后4、12及24 h血清总钙、游离钙、尿氟及灌注后24 h血氟水平。统计灌注过程中及灌注结束后24 h内发生的不良反应,以及烧伤创面愈合情况。结果(1)本组患者中男32例,女8例,年龄主要集中在30~50岁(24例),所在企业以非氟化工企业为主,单手烧伤35例,双手烧伤5例,共累及83指,烧伤总面积均<1%总体表面积(TBSA),烧伤深度为Ⅱ~Ⅳ度,其中以Ⅱ度为主(30例)。仅有18例患者致伤氢氟酸质量分数已知,持续接触氢氟酸时间为30.0(14.3,48.8)min,院前时间为9.0(3.3,19.0)h。(2)患者均经单次区域性静脉灌注葡萄糖酸钙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灌注前、灌注后即刻、灌注后4 h、灌注后24 h之间比较,疼痛评分呈进行性下降(P<0.01)。(3)患者入院时,以游离钙为参考有11例低钙血症,另外有5例低钾血症。与入院时比较,灌注后4 h血清总钙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灌注后4 h比较,灌注后12、24 h血清总钙水平明显下降(P<0.01)。与入院时比较,灌注后4 h游离钙水平明显升高(P<0.01);灌注后4、12、24 h之间比较,游离钙水平逐渐下降(P<0.01)。(4)患者入院时,有15
毛书雷张元海王杰倪良方王新刚邹雁王荣娟吴军梅张建芬
关键词:氢氟酸静脉灌注葡萄糖酸钙
迁延不愈创面48例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被引量:1
2019年
总结48例迁延不愈创面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术前做好患者的综合评估、心理护理、创面清洗,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防止并发症,管理好负压引流;出院前做好弹力加压、功能训练的宣教,出院后做好随访,部分患者通过微信与乡村医生对接定期随访。本组48例均获得满意疗效。
张建芬吴晓霞张元海吴军梅
关键词:下肢手术护理
手部氢氟酸烧伤的治疗护理流程改进
为了提高手部氢氟酸烧伤的疗效,制订了手部氢氟酸的治疗流程,确立了以水洗和葡萄糖酸钙凝胶外用作为一线,动静脉灌注次之,外科干预其后的阶梯治疗策略,针对不同阶段优化和改进护理流程,加强疼痛管理及心理干预,并持续质量改进。结果...
张建芬张元海何小莺金敏吴军梅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