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付明辉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南京工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3篇渗碳
  • 3篇奥氏体
  • 3篇奥氏体不锈钢
  • 3篇不锈
  • 3篇不锈钢
  • 2篇气体渗碳
  • 1篇预应变
  • 1篇渗碳层
  • 1篇马氏体
  • 1篇扩散
  • 1篇表面渗碳
  • 1篇表面形貌
  • 1篇残余应力

机构

  • 3篇南京工业大学

作者

  • 3篇巩建鸣
  • 3篇付明辉
  • 3篇彭亚伟
  • 2篇姜勇
  • 2篇荣冬松
  • 2篇余果

传媒

  • 1篇金属学报
  • 1篇机械工程材料
  • 1篇热加工工艺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表面形貌对316L奥氏体不锈钢低温气体渗碳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利用金相显微镜、显微硬度计和残余应力分析仪研究了4个具有不同表面形貌的316L奥氏体不锈钢经低温气体渗碳处理后的渗碳层微观形貌、硬度和残余应力。结果表明:渗碳后各试样表面均形成一层高硬度、高残余压应力的渗碳层,表面强化效果显著。表面形貌对316L奥氏体不锈钢低温气体渗碳有一定影响。随着试样表面粗糙度的下降,渗碳处理后的硬度、残余应力和渗碳层厚度均降低,表面强化效果下降,并最终趋于稳定。
余果巩建鸣荣冬松彭亚伟付明辉
关键词:表面形貌渗碳层残余应力
预应变对304奥氏体不锈钢低温气体渗碳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采用拉伸试验机对304奥氏体不锈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塑性预应变,然后利用新型低温气体渗碳工艺对其进行渗碳处理,最后通过残余应力仪、X射线衍射仪、铁素体测量仪等分析了预应变对304奥氏体不锈钢低温气体渗碳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应变后304奥氏体不锈钢中发生了马氏体相变,马氏体转变量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大而增多,当预应变超过15%后马氏体转变量的增加比较显著;预应变几乎不会影响其渗碳层的厚度,且渗碳层中的马氏体转变为扩张奥氏体(γC);预应变不影响304奥氏体不锈钢低温气体渗碳的表面强化效果。
付明辉巩建鸣姜勇彭亚伟
关键词:预应变马氏体
316L奥氏体不锈钢低温表面渗碳的数值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针对316L奥氏体不锈钢表面强化,进行了低温表面渗碳实验并测量了渗后试样渗碳层内C浓度沿深度方向的分布.建立了以"陷阱-去陷阱"质量传递机制为基础的动力学模型,认为Cr原子在C的扩散过程中对C原子具有陷阱作用,利用该模型计算出渗后试样中C浓度沿渗层深度方向的分布,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实验测得的C浓度沿渗层深度方向的分布形状呈现凸状,与简单Fick定律得出来的结果不同,而基于"陷阱-去陷阱"模型得到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表明陷阱作用在C扩散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r原子通过对C原子陷阱作用,降低C的扩散系数,对实验数据拟合得到C的去陷阱激活能为165 k J/mol.所提出模型仅适用于未发生碳化物析出的低温渗碳,且并未考虑扩散应力的影响.
彭亚伟巩建鸣荣冬松姜勇付明辉余果
关键词:奥氏体不锈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