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亚伟 作品数:9 被引量:6 H指数:2 供职机构: 南京工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金属学及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机械工程 更多>>
低温气体渗碳对304奥氏体不锈钢应力腐蚀开裂行为的影响 针对304奥氏体不锈钢进行低温气体渗碳处理,研究试样于饱和氯化镁(MgCl)介质内的应力腐蚀(SCC)敏感性。分别对渗碳与未渗碳的试样进行四点弯应力腐蚀试验,将试样分别加载四个水平的挠度(0.2 mm、0.35 mm、0... 彭亚伟 陈超鸣 李宣逸 巩建鸣 姜勇 刘喆关键词:应力腐蚀开裂 CO浓度对316L不锈钢准平衡气体渗碳的影响 2015年 采用准平衡气体渗碳工艺,在不同CO浓度的CO/H2/N2混合气体条件下制备了表面强化层,研究CO浓度对316L奥氏体不锈钢渗碳层的微观结构、碳浓度分布、表面纳米硬度和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准平衡气体渗碳层为单一的扩张奥氏体相;当CO浓度小于30%时,渗碳层厚度、表面纳米硬度和压缩残余应力均随CO浓度的提高而提高,当CO浓度高于35%时,渗碳气体碳活度降低,渗碳表面强化效果降低;经470℃条件下准平衡渗碳20 h后,316L不锈钢渗碳层厚度最高可达30μm,表面碳浓度增加至2.6 mass%,导致表面纳米硬度从3 GPa增加至9 GPa,并产生1300 MPa以上的压缩残余应力。 荣冬松 巩建鸣 姜勇 彭亚伟快速冷却对304奥氏体不锈钢低温气体渗碳强化的影响 2019年 利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电子探针X射线微区分析仪、显微硬度计和残余应力分析仪研究了不同冷却速度下304奥氏体不锈钢低温气体渗碳后的性能。结果表明:渗碳后各试样表面均形成一层高硬度、高残余压应力的扩张奥氏体层,表面强化效果显著。经不同冷却速度处理后,试样表面的显微形貌、物相组成、碳浓度分布、硬度和残余应力均无明显差异,说明快速冷却对304奥氏体不锈钢低温气体渗碳强化并无影响。 李宣逸 巩建鸣 彭亚伟 彭亚伟关键词:渗碳层 低温气体渗碳表面强化的316L奥氏体不锈钢疲劳特性及残余应力稳定性研究 针对低温气体渗碳表面强化前后的316L奥氏体不锈钢进行了旋转弯曲疲劳试验,研究了低温气体渗碳表面强化对316L不锈钢疲劳性能的影响以及循环载荷作用下渗碳层压缩残余应力的稳定性,并分析了低温气体渗碳后疲劳性能提升机理。结果... 彭亚伟 刘喆 巩建鸣基于修正固有应变法的选区激光熔化成型316L钢块体残余应力预测 2025年 选区激光熔化(SLM)制造过程中极高的温度梯度及快速熔化凝固现象会在部件中产生复杂的残余应力分布,进而导致部件的变形、开裂,以及使用中的提前失效。因此,对SLM成型零件的残余应力预测至关重要。将修正固有应变(MIS)法用于SLM成型316L钢块体的残余应力预测。首先,采用热-力顺序耦合方法建立SLM成型的详细模型,从计算结果中提取固有应变并验证其准确性;随后,基于修正固有应变法建立10 mm×10 mm×10 mm的316L钢块体模型,模型由20个元层构成,每个元层中包含数个真实物理层;最后,通过逐层激活元层,并加载固有应变来模拟选区激光熔化成型过程,得到块体的应力-应变分布。以相同的工艺参数实际打印同尺寸的316L钢块体,使用X线衍射(XRD)法对块体的残余应力进行测量。结果表明:与XRD测量数据对比,修正固有应变法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有效预测SLM成型316L钢块体的残余应力。 张博 耿鲁阳 彭亚伟 王小威 巩建鸣关键词:316L钢 残余应力 表面形貌对316L奥氏体不锈钢低温气体渗碳的影响 被引量:1 2017年 利用金相显微镜、显微硬度计和残余应力分析仪研究了4个具有不同表面形貌的316L奥氏体不锈钢经低温气体渗碳处理后的渗碳层微观形貌、硬度和残余应力。结果表明:渗碳后各试样表面均形成一层高硬度、高残余压应力的渗碳层,表面强化效果显著。表面形貌对316L奥氏体不锈钢低温气体渗碳有一定影响。随着试样表面粗糙度的下降,渗碳处理后的硬度、残余应力和渗碳层厚度均降低,表面强化效果下降,并最终趋于稳定。 余果 巩建鸣 荣冬松 彭亚伟 付明辉关键词:表面形貌 渗碳层 残余应力 预应变对304奥氏体不锈钢低温气体渗碳的影响 被引量:1 2017年 采用拉伸试验机对304奥氏体不锈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塑性预应变,然后利用新型低温气体渗碳工艺对其进行渗碳处理,最后通过残余应力仪、X射线衍射仪、铁素体测量仪等分析了预应变对304奥氏体不锈钢低温气体渗碳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应变后304奥氏体不锈钢中发生了马氏体相变,马氏体转变量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大而增多,当预应变超过15%后马氏体转变量的增加比较显著;预应变几乎不会影响其渗碳层的厚度,且渗碳层中的马氏体转变为扩张奥氏体(γC);预应变不影响304奥氏体不锈钢低温气体渗碳的表面强化效果。 付明辉 巩建鸣 姜勇 彭亚伟关键词:预应变 马氏体 316L奥氏体不锈钢表面低温气体渗碳层的热稳定性能 被引量:2 2019年 对表面低温气体渗碳强化处理的316L奥氏体不锈钢进行300~400℃保温150,1 500,3 000h时效处理,研究了时效温度及时间对表面渗碳层物相组成、厚度、纳米硬度和残余应力的影响,分析了其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渗碳层在温度300~400℃的时效过程中无新型碳化物析出;在400℃时效时,碳原子向基体内部扩散,渗碳层厚度明显增加,当时效时间为3 000h时,渗碳层与基体的界面消失,表面纳米硬度降至基体的50%;当在300℃时效时,渗碳层厚度、碳含量以及纳米硬度均没有明显变化,此温度下服役时渗碳层较为稳定;经300~400℃时效处理后,渗碳层的表面残余压应力均下降,且时效温度越高、时效时间越长,残余压应力下降的幅度越大。 孙宁 姜勇 陈金燕 彭亚伟 巩建鸣关键词:碳扩散 热稳定性能 316L奥氏体不锈钢低温表面渗碳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2 2015年 针对316L奥氏体不锈钢表面强化,进行了低温表面渗碳实验并测量了渗后试样渗碳层内C浓度沿深度方向的分布.建立了以"陷阱-去陷阱"质量传递机制为基础的动力学模型,认为Cr原子在C的扩散过程中对C原子具有陷阱作用,利用该模型计算出渗后试样中C浓度沿渗层深度方向的分布,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实验测得的C浓度沿渗层深度方向的分布形状呈现凸状,与简单Fick定律得出来的结果不同,而基于"陷阱-去陷阱"模型得到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表明陷阱作用在C扩散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r原子通过对C原子陷阱作用,降低C的扩散系数,对实验数据拟合得到C的去陷阱激活能为165 k J/mol.所提出模型仅适用于未发生碳化物析出的低温渗碳,且并未考虑扩散应力的影响. 彭亚伟 巩建鸣 荣冬松 姜勇 付明辉 余果关键词:奥氏体不锈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