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凡
- 作品数:5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云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艺术更多>>
-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洱海生态廊道景观美学评价研究
- 2024年
- 借鉴景感生态学的相关原理,使用层次分析法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与心理五方面感知维度对洱海生态廊道进行景观美学评价。结果表明,21项定性指标的均值分为3.821分,评价者对廊道景观美学的评价较为满意,其中视觉感知的重要性程度最高,应予以重视,综合评价值为3.836分,评价等级为Ⅱ级,表明洱海生态廊道的景观美学质量已达到较高水平。未来廊道建设可进一步丰富视觉景观要素、优化视觉景观配置,深度发掘与展现洱海生态廊道的特色景观要素,以打造具有独特性与可持续性的生态旅游景观。
- 贾士豪陈凡
- 关键词:景观美学层次分析法
- 从古典山水画功能出发研究当代园林设计方法
- 2015年
- 把现代工业设计理论带入到古典山水画理论中进行解析,即以功能、方法、材料为线索对山水画创作进行整理。笔者先从魏晋南北朝至清代的山水画理论中整理出山水画的创作意图,进而总结出山水画的功能。其中,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悟道而乐"、"借景抒情"为特点;隋唐时期风格多样,文化气息浓厚;两宋时期尤为注重真情实感的表达,将山水画视为个人文化修养水平的体现;元代山水画成为文人抒发情思的特殊语言;明代山水画理论和技法都得到了系统整理;清代注重绘画技巧的总结与发展,还结合西洋绘画方法进行了对比性的研究和总结。通过对各个时期的山水画理论总结发现,古典山水画创作中有四项基本功能值得当代园林艺术创作借鉴,它们分别是引导人们观察自然、从中学习自然规律和提高认知水平的功能;表达生活理念和情感的功能;陶冶情操的功能;倡导理想人居环境的功能。这些功能带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把这些功能带入到当代园林设计过程中,会产生带有鲜明传统特色的设计方法和成果。以实现这些功能为目标,进一步探索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点,将这些关键点转化为园林艺术可操作的要素,再运用园林设计方法去组织这些要素,这样得到的艺术成果将具有典型的东方传统文化特征,而形式不会受限于任何时代或风格。这就是由古典山水画艺术指导下的属于当代的园林艺术创作。
- 徐思婧陈凡
- 关键词:山水画理论
- 滇池湖滨湿地公园景观服务数据库构建研究
- 2017年
- 湿地公园作为湿地景观的重要类型是景观生态学和湿地科学研究的新兴领域。湿地公园景观服务定量研究于湿地的科学保护与有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景观服务定量研究的数据需求和3S技术,以滇池湖滨湿地公园为例,提出以景观服务为应用导向的湿地公园数据库构建的目标与原则,构建湿地公园数据库概念模型与逻辑结构,并对数据库中各子库进行详细设计,探讨滇池湖滨湿地公园景观服务数据库的潜在应用。
- 陈凡角媛梅李石华许泉立陈平刘歆
- 关键词:数据库滇池
- 成都市近15年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
- 2023年
- 基于成都市2005—2020年土地利用、城镇化率、绿化覆盖数据,利用景观格局指数、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究成都市近15年景观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以耕地、森林和人工建设用地为主要景观类型,三者面积变化较显著;耕地景观是最大优势景观但面积有所减小,破碎化程度不断上升;森林景观面积逐年增大,破碎化程度降低;人工建设用地面积显著增加,破碎化程度上升,景观优势度逐渐增大;城市景观总体呈破碎化趋势,优势景观类型连接度逐渐降低,团聚度下降、复杂性增加,各类型景观所占比例趋于均衡。城镇化率与景观蔓延度、多样性指数显著相关,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上升,成都市各类景观团聚程度下降;政策因素对景观格局演变起到重要作用,受“公园城市”政策的影响,2018年绿化覆盖率明显增加,森林、灌木和草地面积增长;土地利用政策是影响人工建设用地和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未来土地利用规划应重视对耕地的保护。
- 徐婧琳张军梅陈凡张洪森
- 关键词:城市化影响因素景观格局指数
- 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流域人类活动强度对水质的多尺度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人类活动强度的空间异质性是理解区域人地关系和生态环境效应的基础。基于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流域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构建不同景观类型的人类影响强度系数,运用GIS空间分析量化流域人类活动强度与空间分异,探讨人类活动强度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强度总体特征由高到低依次是杞麓湖(4.83)、星云湖(4.71)、滇池(4.19)、阳宗海(4.11)、抚仙湖(4.03)、异龙湖(4.01)、程海(3.93)、洱海(3.88)和泸沽湖(2.96)。人类活动强度指数(HAI)在流域尺度、坝区尺度、湖岸尺度的空间分异特征明显,每个流域都受到高强度人类活动影响,最大值出现在坝区,滇池、杞麓湖岸线存在完全开发的区域。人类活动强度随海拔和坡度增高而下降,高强度区集中在地势低平的湖泊周围。湖泊营养状态指数与流域尺度和坝区尺度高强度区呈显著正相关,这些区域应作为景观优化和管理的重点;与岸线尺度低强度区呈显著负相关,有必要减少湖滨带人类活动。综合考虑流域地形地貌-人类活动强度-水质的级联效应,应从不同空间尺度对各景观要素与过程管控。鉴于人类活动强度对水质的影响,可把湖泊管理分为预防型、保护型、治理型。
- 张洪森角媛梅陈凡张兆年徐秋娥陶妍
- 关键词:人类活动强度高原湖泊水质流域生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