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晓宏

作品数:6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山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植物
  • 2篇植物修复
  • 2篇植物修复技术
  • 2篇生物富集
  • 2篇生物富集系数
  • 2篇铅污染
  • 2篇转运系数
  • 2篇污染
  • 2篇黄酮
  • 2篇草本
  • 2篇草本植物
  • 1篇多糖
  • 1篇营养化
  • 1篇脂类
  • 1篇植物配植
  • 1篇中黄
  • 1篇生物碱
  • 1篇水体
  • 1篇水体修复
  • 1篇酸枣

机构

  • 6篇山西师范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临汾市水利局

作者

  • 6篇郭晓宏
  • 4篇魏学智
  • 3篇朱广龙
  • 3篇邓荣华
  • 3篇王慧
  • 2篇霍张丽
  • 2篇马茵
  • 1篇邰源临
  • 1篇陈婧
  • 1篇靳阳阳
  • 1篇王颖

传媒

  • 3篇中国野生植物...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2015海峡...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模拟人工湿地不同植物配植对富营养化水体修复能力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选用临汾本土的3种湿生植物薄荷、芦苇和藨草,按芦苇+藨草、芦苇+薄荷、藨草+薄荷、芦苇+藨草+薄荷4种组合方式配植,构建小型模拟人工湿地,通过测定其对TP(总磷)、TN(总氮)、NH+4-N(氨氮)、COD(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来研究不同植物组合对不同浓度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能力。试验结果表明:轻度处理下,对TP、TN、NH+4-N去除效果最好的是芦苇+藨草组合,对COD去除效果最好的是芦苇+藨草+薄荷组合;中度处理下,对TP、TN、COD去除效果最好的是芦苇+藨草+薄荷组合,对NH+4-N去除效果最好的是芦苇+藨草组合;重度处理下,对TP、NH+4-N去除效果最好的是芦苇+藨草组合,对TN、COD去除效果最好的是芦苇+藨草+薄荷组合。
靳阳阳霍张丽郭晓宏
关键词:人工湿地富营养化去除率
5种草本植物对土壤铅的吸收、富集及转运
以临汾西山煤矿周边的5种优势种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夏至草(Lagopsis supine)、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
郭晓宏邰源临魏学智
关键词:铅污染植物修复技术生物富集系数转运系数
文献传递
5种草本植物对土壤重金属铅的吸收、富集及转运被引量:29
2016年
以临汾西山煤矿周边的5种优势种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夏至草(Lagopsis supina)、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早熟禾(Poa annua)为试验材料,研究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铅的污染,分析比较其对铅的吸收、转运和富集的能力。结果表明:在铅处理下早熟禾的生物量最大;5种植物地上部分对铅的吸收量在10 000mg时均达到1 000mg/kg以上,其中夏至草的吸收量最高,达5 447.25mg/kg;地下部分对铅的吸收量在10 000mg时也达到1 000mg/kg以上,以苍耳最高,达13 448.5mg/kg。夏至草的转运系数和富集系数最高,为铅超富集植物,其余4种植物对重金属铅也有很好的吸收富集作用。
郭晓宏朱广龙魏学智
关键词:铅污染植物修复技术生物富集系数转运系数
红柄白鹃梅叶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采用乙醇提取,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的方法,以红柄白鹃梅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4个因素对提取红柄白鹃梅叶片中总黄酮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试验因素对红柄白鹃梅叶中黄酮类物质提取量的影响依料液比、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因素顺次降低,当提取温度为70℃、提取时间为2 h、料液比为1∶20时,提取效果最好,黄酮类物质提取量为22.412 mg/g。
邓荣华王颖王慧郭晓宏魏学智
关键词:黄酮类
蕤核茎解剖结构和组织化学定位研究
2015年
采用解剖学和组织化学法,研究蕤核(Prinsepia uniflora Batal.)茎的显微结构,并对茎中的黄酮类、生物碱类及多糖的组织化学定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蕤核幼茎表皮细胞的细胞壁厚,木质部含有较多的导管,初生木质部为内始式发育,维管束在横切面上呈"V"形,茎中髓部发达;老茎有突起的皮孔,次生维管组织呈一个完全闭合的环状。组织化学定位显示黄酮,生物碱,糖类和脂类物质多分布于皮层。
马茵邓荣华王慧郭晓宏陈婧朱广龙魏学智
关键词:组织化学黄酮生物碱多糖脂类
酸枣保护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产物对干旱胁迫的响应被引量:1
2014年
以3年生酸枣为试材,通过盆栽控水试验法研究干旱胁迫条件下酸枣生理生化特性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梯度的加大、干旱时间的延长,保护酶SOD、POD和CAT在酸枣体内积累,表现出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在中度干旱下SOD活性达到608.36 U/g·FW,高于CK组52.14%且差异极显著(P<0.01),POD活性达到190.97μg/min·g·FW,高于CK组113.59%(P<0.01)。而CAT活性变化与SOD、POD略有不同,随胁迫程度的加重,其活性逐渐降低,仅高于CK组1.40倍(P<0.05)。电导率、NR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表现出增加的趋势;电导率持续升高,高于CK组11.14倍(P<0.01),对膜的结构和功能破坏越严重。NR活性达到14.60μg/(g·h)比CK增加了94.66%(P<0.01),MDA含量达到26.82μmoL/g·FW,是CK组的2.71倍(P<0.05),膜脂过氧化反应加强,对膜的伤害增加。
朱广龙马茵霍张丽郭晓宏邓荣华王慧魏学智
关键词:酸枣保护酶膜脂过氧化干旱胁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