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慧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山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博士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篇多糖
  • 2篇酶活性
  • 2篇黄酮
  • 1篇脂类
  • 1篇中黄
  • 1篇生物碱
  • 1篇酸枣
  • 1篇酮类
  • 1篇酮类物质
  • 1篇土壤
  • 1篇土壤酶
  • 1篇土壤酶活
  • 1篇土壤酶活性
  • 1篇组织化学
  • 1篇脲酶
  • 1篇脱色素
  • 1篇小豆
  • 1篇胁迫
  • 1篇酶活
  • 1篇膜脂

机构

  • 6篇山西师范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作者

  • 6篇王慧
  • 5篇魏学智
  • 3篇邓荣华
  • 3篇郭晓宏
  • 2篇朱广龙
  • 2篇马茵
  • 1篇霍张丽
  • 1篇陈婧
  • 1篇王慧
  • 1篇李鑫
  • 1篇张强
  • 1篇王勤瑶
  • 1篇王颖

传媒

  • 3篇中国野生植物...
  • 1篇山西农业科学
  • 1篇食品科技
  • 1篇食品研究与开...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红柄白鹃梅叶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采用乙醇提取,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的方法,以红柄白鹃梅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4个因素对提取红柄白鹃梅叶片中总黄酮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试验因素对红柄白鹃梅叶中黄酮类物质提取量的影响依料液比、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因素顺次降低,当提取温度为70℃、提取时间为2 h、料液比为1∶20时,提取效果最好,黄酮类物质提取量为22.412 mg/g。
邓荣华王颖王慧郭晓宏魏学智
关键词:黄酮类
蕤核茎解剖结构和组织化学定位研究
2015年
采用解剖学和组织化学法,研究蕤核(Prinsepia uniflora Batal.)茎的显微结构,并对茎中的黄酮类、生物碱类及多糖的组织化学定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蕤核幼茎表皮细胞的细胞壁厚,木质部含有较多的导管,初生木质部为内始式发育,维管束在横切面上呈"V"形,茎中髓部发达;老茎有突起的皮孔,次生维管组织呈一个完全闭合的环状。组织化学定位显示黄酮,生物碱,糖类和脂类物质多分布于皮层。
马茵邓荣华王慧郭晓宏陈婧朱广龙魏学智
关键词:组织化学黄酮生物碱多糖脂类
水氮配合对不同耐旱性红小豆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20年
采用盆栽试验,以耐旱性不同的2个红小豆品种JN-2(耐旱品种)和B-876-16(旱敏感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水、氮配合对不同生育期红小豆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水分条件下,2种供试红小豆在苗期和开花结荚期均表现为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在施氮量为0.1 g/kg时,根际土壤酶活性最高,抗旱品种的变化幅度更大;相同施氮量下,2种红小豆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随着灌水量的减少呈增加趋势,同样表现出抗旱品种增幅较大的现象。适当的干旱胁迫并少量施用氮肥(N用量0.1 g/kg),更有利于红小豆根际土壤酶活性的提高。
王慧王慧李鑫
关键词:红小豆根际土壤脲酶
蕤核多糖脱色素工艺的优化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对蕤核多糖脱色素工艺进行优化研究。通过均匀设计试验法U5(54),对多糖溶液p H、树脂添加量、吸附时间、震荡转速4个因素进行了研究,以脱色率和多糖回收率为衡量指标,得到最佳的提取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多糖溶液p H=4.0、树脂添加量4 g、吸附时间4 h、振荡频率100 r/min,在此条件下,蕤核果实多糖溶液的脱色率和多糖回收率可达82.7%、80.2%。
王勤瑶王慧张强魏学智
关键词:大孔树脂脱色素
蕤核果实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
2014年
对蕤核果实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采用超声波辅助热水浸提法,通过均匀设计实验法U5(53),对提取温度,时间以及料液比进行了研究,得到最佳的提取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温度30℃,时间45 min,料液比1:33(g/m L),在此条件下蕤核果实粗多糖提取率达为16.354%。
王慧魏学智
关键词:多糖
酸枣保护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产物对干旱胁迫的响应被引量:1
2014年
以3年生酸枣为试材,通过盆栽控水试验法研究干旱胁迫条件下酸枣生理生化特性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梯度的加大、干旱时间的延长,保护酶SOD、POD和CAT在酸枣体内积累,表现出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在中度干旱下SOD活性达到608.36 U/g·FW,高于CK组52.14%且差异极显著(P<0.01),POD活性达到190.97μg/min·g·FW,高于CK组113.59%(P<0.01)。而CAT活性变化与SOD、POD略有不同,随胁迫程度的加重,其活性逐渐降低,仅高于CK组1.40倍(P<0.05)。电导率、NR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表现出增加的趋势;电导率持续升高,高于CK组11.14倍(P<0.01),对膜的结构和功能破坏越严重。NR活性达到14.60μg/(g·h)比CK增加了94.66%(P<0.01),MDA含量达到26.82μmoL/g·FW,是CK组的2.71倍(P<0.05),膜脂过氧化反应加强,对膜的伤害增加。
朱广龙马茵霍张丽郭晓宏邓荣华王慧魏学智
关键词:酸枣保护酶膜脂过氧化干旱胁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