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苑波

作品数:7 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哲学宗教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医药卫生
  • 2篇社会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自尊
  • 4篇孤独感
  • 3篇中介
  • 3篇中介作用
  • 3篇中学生
  • 2篇移情
  • 2篇精神卫生
  • 2篇孤独
  • 1篇验证性因素分...
  • 1篇依恋
  • 1篇抑郁
  • 1篇少年
  • 1篇少年学生
  • 1篇社会
  • 1篇社会行为
  • 1篇受害
  • 1篇年级
  • 1篇排斥
  • 1篇亲社会
  • 1篇亲社会行为

机构

  • 7篇沈阳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张珊珊
  • 7篇苑波
  • 6篇张野
  • 1篇闫平

传媒

  • 2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卫生研究
  • 1篇淮南师范学院...
  • 1篇沈阳师范大学...
  • 1篇校园心理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初中生抑郁在心理忽视与校园欺凌间的作用被引量:21
2018年
目的分析初中生心理忽视、抑郁与校园欺凌的关系,为制定防范与干预初中校园欺凌方案提供实证参考。方法采用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中学生传统/网络欺凌行为问卷和抑郁量表,对从辽宁省方便抽取的927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除传统身体与关系欺凌维度外,男生在校园欺凌的其他维度得分均高于女生(P值均<0.01);除传统关系欺凌与网络关系欺凌2个维度外,初一学生在校园欺凌的其他维度得分均低于初二学生(P值均<0.05)。心理忽视和抑郁、校园欺凌及其各维度两两间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心理忽视不仅能直接影响初中生的校园欺凌,还可以通过抑郁间接影响校园欺凌,传统欺凌与网络欺凌间接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17.00%,15.40%。中介模型拟合指标χ~2/df=3.14,NFI=0.97,CFI=0.98,TLI=0.97,IFI=0.98,GFI=0.98,RMSEA=0.05。结论初中生心理忽视、抑郁与校园欺凌的关系密切,且抑郁在心理忽视预测校园欺凌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张珊珊张野苑波
关键词:抑郁精神卫生暴力
中学生自尊在孤独感与网络欺凌间的作用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了解中学生孤独感与网络欺凌之间的关系及自尊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为维护和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中学生网络欺凌行为问卷、Rosenberg自尊量表和UCLA孤独量表,对整群抽取的辽宁省4所中学的934名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中学生孤独感、自尊、实施/受网络欺凌得分在性别、年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中学生实施网络欺凌和受网络欺凌分别与自尊存在负相关,与孤独感存在正相关(r值分别为-0.29,-0.20;0.24,0.20,P值均<0.01);中学生实施网络欺凌和受网络欺凌呈正相关(r=0.63,P<0.01)。自尊在孤独感预测实施网络欺凌/受网络欺凌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36.2%,23.1%。结论孤独感既能直接影响中学生的实施/受网络欺凌行为,也可以通过自尊产生间接影响。
苑波张野张珊珊
关键词:孤独计算机通信网络精神卫生
青少年学生遭受校园排斥的结构与测量被引量:15
2019年
校园排斥是中小学校园中常见的心理和行为现象。研究以11、12岁至17、18岁学生为对象,先通过半结构化访谈了解青少年学生遭受校园排斥的主要内容与基本表现,此后通过大样本测试探究青少年学生遭受校园排斥的测评结构。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青少年遭受的校园排斥包含被拒绝、被忽视、被中伤和被差别对待等4个因子,编制的青少年遭受校园排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测查青少年学生遭受校园排斥状况的有效测评工具。
张野苑波张珊珊
关键词:青少年学生验证性因素分析测评结构
5-6年级小学生依恋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
2017年
为探究依恋和自尊对小学5-6年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并检验自尊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采用亲子与同伴依恋量表、亲社会倾向量表以及Rosenberg自尊量表对760名5-6年级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男生的母亲疏离和同伴疏离得分低于女生;六年级儿童的父亲疏离和同伴疏离得分显著高于五年级,而五年级儿童的父亲信任和同伴信任得分显著高于六年级;亲社会行为与母亲疏离、父亲疏离显著负相关,自尊、亲社会行为与母亲依恋等9个维度显著正相关。自尊在父亲依恋、同伴依恋中均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7.32%、3.96%。所以,5-6年级小学生的父亲依恋、同伴依恋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可以通过自尊起作用,且自尊在不同依恋类型与亲社会行为中起作用的程度不同。
张珊珊张野代辰旭苑波
关键词:自尊依恋亲社会行为中介作用
中学生网络欺凌与孤独感的关系:自尊与移情的中介作用
近年来,网络空间逐渐被暴力信息沦陷,网络欺凌开始成为越来越严重的全球性社会问题,很多地区都发生了青少年“欺凌性自杀”的悲剧。据统计,国内13~18 岁青少年中网络欺凌行为较高,其中16~18岁的青少年该行为最为严重,并且...
苑波张野张珊珊代辰旭
关键词:孤独感自尊移情
高等职业生网络成瘾与孤独感的关系被引量:4
2016年
考察高等职业生的网络成瘾与孤独感的关系,为高等职业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和UCLA孤独量表对558名高等职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高等职业生网络成瘾人数所占比例为10.7%,网络成瘾总平均分为(27±12)分。高等职业生网络成瘾的耐受症状、人际健康问题、时间管理问题因子在性别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高等职业生网络成瘾总分、强迫症状和退隐症状因子在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等职业生网络成瘾总分、人际健康问题和时间管理问题因子在专业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高等职业生强迫症状、退隐症状和耐受症状因子在专业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等职业生孤独感总分在性别与专业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等职业生网络成瘾总分及其各维度(强迫症状、退瘾症状、耐受症状、人际健康问题和时间管理问题)与孤独感总分呈正相关。高等职业生专业能正向预测网络成瘾,孤独感能负向预测网络成瘾。高等职业生孤独感的降低有助于网络成瘾的减少。
苑波张珊珊闫平钟佳南
关键词:孤独
辽宁省中学生自尊与移情在孤独感与网络欺凌间的中介作用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了解中学生自尊、移情、孤独感与网络欺凌的关系。方法于2017年3—5月采取方便抽样法,调查辽宁省沈阳市、朝阳市、营口市和盘锦市的961名初一至高三中学生(12~18岁),其中男生446人,女生515人,初中生512人,高中生449人。采用中学生网络欺凌行为问卷、Rosenberg自尊量表、UCLA孤独量表、基本移情量表进行调查,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及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结果 (1)男生的实施网络欺凌、受网络欺凌和孤独感均高于女生[(17.1±7.0)vs.(14.8±5.6);(17.9±6.2)vs.(15.9±5.7);(45.2±9.7)vs.(42.9±9.8)],自尊和移情均低于女生[(27.4±5.1)vs.(28.2±4.8);(63.1±9.5)vs.(66.0±1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中组的实施网络欺凌、受网络欺凌均高于高中组[(16.4±6.6)vs.(15.3±6.1);(17.7±6.0)vs.(16.0±5.9)],而自尊、移情均低于高中组[(27.2±4.5)vs.(28.5±5.3);(61.8±10.3)vs.(67.1±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施网络欺凌、受网络欺凌和孤独感之间两两呈正相关(r=0.20~0.33,P<0.01),与自尊和移情负相关(r=-0.28~-0.13,P<0.01)。(3)中学生孤独感对实施/受网络欺凌的直接效应分别为0.12和0.13;自尊(中介效应0.09,95%CI 0.37~0.79)、移情(中介效应0.05,95%CI 0.16~0.44)在孤独感与实施欺凌的关系间起到中介作用;自尊(中介效应0.05,95%CI 0.13~0.58)、移情(中介效应0.03,95%CI 0~0.03)在孤独感与受欺凌的关系间起到中介作用。结论自尊和移情负向预测中学生实施/受网络欺凌,孤独感正向预测中学生实施/受网络欺凌,提高自尊水平和移情水平可以缓解孤独感对实施/受网络欺凌的影响作用。
张珊珊张野苑波
关键词:自尊移情孤独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