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艳

作品数:13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4篇农业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气象
  • 3篇电力
  • 3篇电力负荷
  • 2篇电站
  • 2篇雨量
  • 2篇农业气象
  • 2篇夏季
  • 2篇发电
  • 1篇电力负荷预测
  • 1篇电视
  • 1篇电站发电
  • 1篇电子设备
  • 1篇冬春
  • 1篇冬春季节
  • 1篇冬小麦
  • 1篇动画
  • 1篇学成
  • 1篇汛期
  • 1篇汛期降水
  • 1篇炎热

机构

  • 13篇中国气象局
  • 3篇中国长江电力...
  • 1篇北京工商大学
  • 1篇南昌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江苏省气象局
  • 1篇国家气象信息...
  • 1篇河南省气象科...
  • 1篇内蒙古自治区...
  • 1篇江西科技师范...
  • 1篇长江生态环保...

作者

  • 13篇李艳
  • 4篇范晓青
  • 1篇任芝花
  • 1篇申彦波
  • 1篇杨晓光
  • 1篇许凤雯
  • 1篇狄靖月
  • 1篇包红军
  • 1篇俞剑蔚
  • 1篇曹磊
  • 1篇余予
  • 1篇裴顺强
  • 1篇蔡芗宁
  • 1篇赵嵘
  • 1篇薛昌颖
  • 1篇黄琰
  • 1篇李永利
  • 1篇徐卫立

传媒

  • 2篇气象科技
  • 2篇气象与环境科...
  • 1篇气象科学
  • 1篇食品科学
  • 1篇水电能源科学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沙漠与绿洲气...
  • 1篇第34届中国...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农业气象灾害动画产品研发初探被引量:5
2015年
目前天气预报节目中动画产品的使用率较高,然而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影视动画的制作在国内尚属空白。通过电视节目以图形动画的方式解读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将会加深农民对灾害危险性的认识,主动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从而减少经济损失、提升防灾减灾效果。为此,在分析农业生产中发生频率较高、危害较大的农业气象灾害机理及造成后果的基础上,采用Maya、After Effects、Photoshop等工具,研发制作出农业干旱、干热风、湿渍害、高温热害、霜冻、寒露风等六大类农业气象动画产品,并在《联播天气预报》、《农业气象》及气象频道节目中得到了实时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电视气象节目中农业气象图形产品的不足。
李艳
关键词:农业气象灾害气象特征
中国南方地区1961-2018年冬春季低温连阴雨过程时空变化分析被引量:12
2021年
基于1961-2018年1 057个地面气象站均一化气温日值数据和通过均一化检验的日降水量资料,统计得到冬春季低温连阴雨过程,分析其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湖南、贵州、江西三省为低温连阴雨集中发生地区,连续最长低温连阴雨超过15 d的台站集中在25°~31°N之间的区域。由经验正交函数方法分析表明,南方地区低温连阴雨日数总体上表现为一致偏多或偏少的分布型,且具有东北部与西南部反相变化、东部与西部反相变化的分布型。南方冬春季平均低温连阴雨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约为-0.17 d/(10 a)。1960s末期至1990s低温连阴雨日数以偏多为主,从2000年开始以偏少为主。
曹磊李永利余予李艳任芝花
关键词:冬春季节
近56年华南汛期降水统计特征分析
利用华南261个国家监测站1961-2016年逐年的区域平均降水量、前(后)汛期开始时间、前(后)汛期长度以及前(后)汛期内强降水强度等资料,对华南全区前(后)汛期开始早晚与汛期雨量多寡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前(后)汛期...
李艳隋伟辉信欣
关键词:雨量
文献传递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模型研究
2024年
以新疆麦盖提灰枣为例,在基于气象观测资料开展气候品质评价的基础上,将FY-4A卫星遥感数据、高分辨率多源融合实况格点产品(ART-1km、CLDAS-V2.0、Laps)应用于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研制了点面结合的网格化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模型,阐述了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明显提高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结论的可靠性和精细化程度,同时可解决无观测资料地区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问题。
范晓青李艳柳晓庆李战超胡玥明申彦波赵嵘
关键词:多源数据融合灰枣
长江上游流域面雨量与主要水电站发电能力关系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鉴于水电是关系国家安全稳定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以水电站的发电量预测为目的,通过分析2013~2017年的旬面雨量、流量相关性,确定两者关系,再根据历史资料拟合流量与电量,得到电站电量的推求关系。结果表明,三峡电站还原后逐旬流量与宜昌以上流域逐旬平均面雨量相关系数大于其与宜宾以上流域、岷沱江、嘉陵江的面雨量相关系数,溪洛渡电站还原后逐旬流量与宜宾以上流域逐旬平均面雨量的相关系数较与金沙江上游、石鼓-攀枝花、雅砻江的面雨量的相关系数高。采用控制子流域加权面雨量和控制子流域面雨量两种方式分别进行电站控制流域面雨量与三峡、溪洛渡还原后的流量进行回归拟合,发现采用控制子流域面雨量与电站还原后的流量拟合效果更好,当电站入库流量分别稳定超过22000、6000 m^(3)/s时,电站的最大发电能力均为满发状态。
许凤雯许凤雯李艳狄靖月李艳
关键词:水文气象流域面雨量长江上游
基于MaxEnt模型的中国显齿蛇葡萄潜在适生区分析
2025年
基于中国显齿蛇葡萄现有193个地理分布数据和包括生物气候、海拔、辐射34个环境变量,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模拟2041-2100年3种气候情景下显齿蛇葡萄潜在分布区及其变化,以期充分利用气候资源,为显齿蛇葡萄的种植、保护和产业发展等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1)MaxEnt模型的模拟准确性较高,AUC值为0.928~0.956。(2)影响中国显齿蛇葡萄分布的6个关键环境因子为最干月降水量、最干季降水量、年降水量、5月月平均辐射、海拔和最冷月最低气温,高适生区的阈值分别为30~90mm、130~300mm、1600~2450mm、14000~15200KJ·m^(-2)·d^(-1)、<1100m和4.0~9.0℃。(3)可持续发展(SSP126)气候情景有利于增加显齿蛇葡萄的高、中适生区面积,2081-2100年显齿蛇葡萄适生区面积最大,为182.2万km^(2);局部发展(SSP245)气候情景下显齿蛇葡萄适生区面积增加效果低于可持续发展(SSP126)气候情景,但高于常规发展(SSP585)气候情景,主要表现在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和湖南的高适生区有所退化,四川东南部的中适生区增加;常规发展(SSP585)气候情景下,贵州、福建、广东和江西的部分高适生区逐步退化为中适生区,海南的中适生区退化为低适生区,全国的总适生区面积在2081-2100年为历史最低。(4)2041-2100年,显齿蛇葡萄总适生区面积仅在可持续发展(SSP126)气候情景下增加,在局部发展(SSP245)、常规发展(SSP585)气候情景下呈减少趋势;无论哪种气候情景,总适生区质心一致从目前的湖南、广西交界处向北略偏东方向移动46~80km至湖南省南部。
周威钟艳雯陈玉贵李艳
不同产地筠连红茶风味化学成分差异分析
2025年
以3个不同产地(银星村、银江村和冒鼓村)筠连红茶为实验材料,进行感官审评和理化品质测定,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和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分别对非挥发性成分和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并结合热图、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多变量分析,区分不同产地筠连红茶关键化合物。结果表明,来自银星村的样品的感官评审得分最高,含水率和茶多酚最低,水浸出物最高,主要表现为汤色红艳明亮,具有甜香、花果香,滋味鲜爽甘醇,叶底细嫩多芽。采用UPLC-QTOF-MS筛选出50种的差异代谢物,可作为区分3个不同产地筠连红茶的潜在标志化合物,大多数糖苷类化合物、部分氨基酸类和有机酸类在银星村中显著积累,大部分的黄酮类和儿茶素化合物在冒鼓村中含量较高。SPME-GC-MS结果表明筠连红茶中含量较高的有芳樟醇、香叶醇和β-紫罗兰酮,均表现出花果香和甜香味,可作为香气特征成分,并筛选出17种差异化合物,可作为区分不同产地筠连红茶的潜在标记挥发性化合物,大多数差异挥发性代谢物均在银星村样品中含量较高,呈现显著的花香和果香。本研究为筠连红茶的质量控制提供理论基础,同时可为进一步探索筠连红茶关键化学成分和香气成分形成机制奠定基础。
孙奇芳董方胡蕾余文杰李艳李金旺罗丽萍
关键词:感官评价
夏季用电指数的确定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本发明提供一种夏季用电指数的确定方法,包括:确定待计算的月份的温度影响因子;确定所述待计算的月份的气象条件影响因子;确定所述待计算的月份的时间条件影响因子;根据所述温度影响因子、所述气象条件影响因子和所述时间条件影响因子...
李艳赵倩陈良华徐卫立王也李琳琳范晓青裴顺强赵良水阮燕云王祥李强沈雨旸
文献传递
南京市电力负荷特征及夏季极端负荷与气象条件关系被引量:10
2021年
基于南京地区2014-2016年逐日电力负荷资料,采用谐波分析、功率谱等方法分析该地区电力负荷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自然周的关系,并对极端电力负荷日中离差曲线型与气温、湿度等气象要素及环流形势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地区电力负荷的季节变化呈双峰型;在季节内(月际)尺度上,存在30d周期;在月内尺度上,存在7d周期且与自然周同步。夏季极端负荷日离差曲线主要存在3种类型:典型双峰型(Ⅰ)、单峰型(Ⅱ)、非典型双峰型(Ⅲ)。Ⅰ型和Ⅲ型与气温和炎热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而3种类型都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Ⅰ型对应环流场上副高持续控制南京地区,冷空气活动偏弱,气温日变化小;Ⅱ型对应冷空气活动频繁,副高具有东西摆动特征,南京常出现阵雨或雷阵雨天气;Ⅲ型对应的副高强度弱于Ⅰ型,冷空气强度弱于Ⅱ型。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极端负荷日的预测模型,3种型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6.4%、5.6%和5.3%,较好地对极端电力负荷进行了定量预报。
李艳俞剑蔚蔡芗宁范晓青黄琰
关键词:电力负荷功率谱交叉谱气象条件
基于逐步回归和SVR方法的上海夏季日最大电力负荷的模拟研究被引量:11
2021年
利用20132017年上海夏季(69月)逐日最大电力负荷和同期气象资料,对上海夏季的气温、炎热累积效应等气象因子与用电负荷进行相关分析,筛选建模自变量。基于逐步回归及SVR支持向量回归方法,分别建立了夏季日最大电力负荷预测模型并进行模拟误差对比。其中,以气象要素为自变量构建了逐步回归模型“方案1”,在方案1基础上加入前一天气象负荷构建了逐步回归模型“方案2”,并利用拓展后的特征值构建了SVR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对比两种方案的逐步回归模型和SVR支持向量回归模型的模拟结果可知,SVR支持向量回归模型的模拟误差最小,为3.3%,逐步回归模型的模拟误差分别为4.5%(方案1)和3.8%(方案2);从逐月的模拟效果来看,6月和9月逐步回归模型的模拟效果均优于SVR回归模型的模拟结果,而7、8月SVR支持向量回归模型的模拟效果又明显优于逐步回归模型的模拟结果,表明SVR方法能很好地模拟上海夏季高温条件下的极端负荷,在今后的实际负荷预测业务中可综合利用两类模型开展工作。
李艳徐卫立裴顺强范晓青赵良水李长春
关键词:电力负荷预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