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天龙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洪积扇
  • 2篇第四纪
  • 2篇晚第四纪
  • 2篇阶地
  • 1篇地貌
  • 1篇东段
  • 1篇断层
  • 1篇断层陡坎
  • 1篇断错地貌
  • 1篇影像
  • 1篇山前断层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倾滑断层
  • 1篇龙门山
  • 1篇解译
  • 1篇黄土
  • 1篇河段
  • 1篇河流阶地
  • 1篇分辨率

机构

  • 5篇中国地震局

作者

  • 5篇丁锐
  • 5篇张世民
  • 5篇李天龙
  • 3篇龚正
  • 2篇赵丽媛
  • 1篇刘韶
  • 1篇任俊杰

传媒

  • 2篇地壳构造与地...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震灾防御技术
  • 1篇第六届地质构...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五台山北麓断裂南峪口段山前断层地貌与沉积的关系
2014年
五台山北麓断裂为山西断堑系北部繁代盆地南缘的控制断裂,其南峪口段断层陡坎类型大致有洪积台地陡坎、基岩陡坎和黄土陡坎。本文对选取的6个较为典型位置开挖的探槽进行分析,通过分别分析对比其坎前堆积的特点及各位置的特点,认为五台山北麓断裂南峪口段坎前沉积特征可分别从冲沟沟口、沟口与扇间洼地过渡带、洪积扇扇间洼地和洪积扇扇缘四类地貌单元进行探讨。冲沟沟口坎前沉积最主要的特征为:可见多级冲积锥,未见崩积楔;沟口与扇间洼地过渡地带坎前沉积特征为少量黄土参与陡坎演化过程并发育条带状古土壤,洪积相砂砾石层大量分布并与坡积物呈侵蚀接触关系;扇间洼地坎前沉积特征为同深度发育较多级崩积楔,大量发育风成黄土,洪积相砂砾石层以透镜体形状发育于黄土中;洪积扇扇缘的黄土陡坎坎前沉积特征为黄土沉积参与的陡坎演化过程,崩积楔之上顺层发育黄土状坡积物或黄土夹砂砾石层坡积物,该坎前沉积受洪积作用影响极小。崩积楔发育特征为:开挖同样深度下由沟口向扇间洼地可揭露崩积楔数量逐渐增多;洪积相砂砾石层由扇顶到扇缘所占比重逐渐减小,对坎前沉积的影响逐渐减小,成层性逐渐变好;坎前黄土沉积由扇顶到扇缘比重逐渐增大,由薄层的黄土状坡积物逐渐变为厚层的黄土沉积。该结论为山西地堑系正倾滑断层坎前沉积特点提供了对比依据,并对该地区古地震研究探槽开挖有一定指导意义。
赵丽媛张世民丁锐任俊杰龚正李天龙
关键词:断层陡坎洪积扇黄土
基于P5立体像对和高分辨率Google Earth影像的丽江-小金河断裂断错地貌解译被引量:4
2014年
丽江-小金河断裂斜切中国西南"川滇菱块",走向北东,为一高角度斜滑断裂。与平面遥感影像相比,通过三维影像解译断错地貌有显著的优越性。印度P5卫星数据具备真正2.5m分辨率,在制图方面,像对生成DEM以及制图精度可达1:25000。本文依据立体像对提取DEM的原理,利用ENVI软件DEM Extraction模块提取出了丽江-小金河断裂带P5立体像对的DEM。文中利用等高线套合分析法和剖面线法对DEM精度进行评价,结论认为,DEM精度优于1:5万地形图等高线高程精度,而且与实时动态差分(RTK)测量结果比较一致。文章重点选取了丽江市北东方向干塘子和西南方向南溪盆地两处,将三种高程数据——从P5立体像对提取出的DEM、google earth影像地形高程和1:5万矢量地形图等高线生成的DEM,结合Google Earth影像做成三维立体影像,较为直观地对三种高程数据进行了有效的对比,结论认为,P5立体像对生成的DEM精度最高。在室内利用高精度三维立体图对丽江-小金河断裂断层地貌进行了解译,经过野外踏勘和探槽验证,证明三维影像解译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李天龙张世民丁锐刘韶赵丽媛
关键词:DEM
五台山北麓南峪口段晚第四纪洪积作用与影响因素分析
2012年
山前洪积作用受控于构造活动、气候变化与基准面变化等因素,区分各因素的贡献是河流地貌学的研究热点。山西地堑系五台山北麓地区,山前断裂活动强烈,晚第四纪垂直滑动速率不小于1mm/a;另外,研究区为半干旱地区,第四纪黄土地层中黄土与古土壤颜色反差大,反映该地区第四纪气候波动显著,为开展研究热点提供了理想的条件。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与探槽建立了五台山北麓晚第四纪洪积台地与全新世洪积扇的地层层序,并通过碳同位素测年对沉积地层进行精细断代,发现距今3.5万年以来山前洪积作用具有强弱交替的特征,较强的洪积作用发生在距今32ka至29ka之间、距今7.5ka至4.7ka之间和距今1ka以来,在山前形成了粗碎屑堆积,沉积速率高;其他时间段为弱洪积期,在山前形成了细粒堆积,沉积速率低,地层土壤化程度高。与中国北方高分辨率晚第四纪气候记录的对比表明,这3个较强的洪积期在时间上对应于气候从温暖期到寒冷期的快速转变阶段或温暖气候鼎盛期后的剧烈波动阶段,其共同特点是气候波动剧烈,波动幅度远大于其他时期。根据前人对五台山北麓断裂全新世古地震研究,2次地震在时间上对应强洪积期,1次地震在时间上对应弱洪积期。尽管地震可能导致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增加山区河床碎屑物源,有助于山前洪积作用,但根据目前有限的古地震研究资料尚看不出大地震对山前洪积作用的显著影响。初步认为,断层活动为山前洪积作用提供了空间与河床坡降,气候变化则是控制山前洪积作用强弱交替的主导因素。进入气候波动最剧烈的时期,地表植被退化严重,物理风化强烈,在暴雨作用下易发山洪,有利于山区的侵蚀作用和山前的洪积作用。该项研究深化了对半干旱地区山前洪积作用影响因素的认识。
张世民龚正丁锐李天龙
关键词:洪积扇晚第四纪气候变化
通过岷江阶地研究龙门山-成都盆地主要边界断裂逆冲走滑错动
张世民丁锐李天龙
文献传递
五台山北麓东段晚第四纪洪积扇形成年代与成因分析
2012年
洪积扇与河流阶地的发育受控于构造活动、气候变化与基准面变化等因素。识别和理解各控制因素在山前地貌-沉积体系中所起的作用是过程地貌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山西地堑系五台山北麓地区山前地貌-沉积体系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三万年以来经历了三期快速堆积过程,在山前表现为多期洪积扇堆积,在山区表现为河流阶地堆积;较早两期洪积扇历经多次断层活动,位于下降盘一侧的主扇体部分被埋藏,上升盘一侧仅残余扇体后缘部分,沿山前形成洪积台地,其对应上游河段的第一、二级阶地;通过碳同位素测年获得了这三个堆积期的精确年代:最老一期发生在30kaBP左右,中间一期发生在6kaBP左右,最新一期开始于1.5ka并持续至今。与冰芯记录的晚第四纪高精度气候旋回对比表明这三期堆积均发生在气候由暖湿突然变干冷的时段。这一时段五台山北麓断裂活动强烈,构造条件不利于山区河段的堆积作用,因此推断气候变化是控制三期快速堆积的主导因素。从暖湿到干冷的气候变化,导致植被的退化与物理风化的加强,为河流提供了丰富的碎屑物源。
龚正丁锐李天龙张世民
关键词:地貌河流阶地洪积扇河段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