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亿倬

作品数:5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哈尔滨商业大学药学院药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树突
  • 3篇树突状
  • 3篇树突状细胞
  • 3篇肿瘤
  • 2篇提呈
  • 2篇肿瘤浸润
  • 2篇肿瘤浸润淋巴...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细胞
  • 2篇浸润淋巴细胞
  • 2篇抗原
  • 2篇抗原提呈
  • 2篇黑色素
  • 2篇黑色素瘤
  • 1篇形态学
  • 1篇形态学观察
  • 1篇肉瘤
  • 1篇三维超声
  • 1篇树突状细胞肿...

机构

  • 5篇哈尔滨医科大...
  • 3篇哈尔滨商业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篇贺业春
  • 5篇张亿倬
  • 4篇郑金华
  • 3篇贾立敏
  • 3篇刘丽
  • 2篇高江涛
  • 2篇谢遵江
  • 2篇刘颖
  • 1篇方传龙
  • 1篇贾丽敏
  • 1篇周海兵
  • 1篇李益民
  • 1篇焦明德
  • 1篇付艳军
  • 1篇石惠杰
  • 1篇腾河
  • 1篇谢丽萍

传媒

  • 1篇解剖学报
  • 1篇中国超声医学...
  • 1篇解剖与临床
  • 1篇国际免疫学杂...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树突状细胞在人皮肤黑色素瘤组织中抗原提呈效应的形态学观察
2007年
目的探讨人皮肤黑色素瘤组织中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TIDC)的抗肿瘤效应。方法采用光镜、透射电镜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19例手术切除的人皮肤黑色素瘤中TIDC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抗肿瘤效应的形态学表现。结果早期人皮肤黑色素瘤组织中的类高内皮微静脉和淋巴管内、外均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集聚和迁移;病变早期TIDC和TIL浸润比晚期明显(P〈0.01)。透射电镜下,TIDC大致有两种形态。一种TIDC体积大,表面有许多树枝状突起,核不规则,胞浆内有丰富的细胞器;另一种TIDC突起较少,细胞器也较少。TIDC与肿瘤细胞、TIDC与TIL、TIL与TIL、TIL与肿瘤细胞之间存在多种形式的膜接触。与TIL接触的肿瘤细胞呈凋亡状态。晚期病变组织中TIDC与TIL数量明显减少,于癌巢内常见凋亡的TIDC与TIL。结论人皮肤黑色素瘤组织中存在不同形态的TIDC与TIL,并通过类高内皮微静脉和淋巴管迁移;TIDC、TIL、癌细胞彼此密切作用,在肿瘤局部即可发生抗肿瘤免疫应答反应,反应程度与肿瘤进展呈负相关。
周海兵贾立敏方传龙郑金华贺业春刘丽高江涛张亿倬
关键词: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树突状细胞在S-180肉瘤模型鼠体内的分布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等因子的表达
2006年
目的通过研究小鼠树突状细胞在体内的迁移、分布、形态特征及一些因子的表达情况,探讨黏附分子和趋化因子在S-180肉瘤模型鼠体内的表达及其在树突状细胞迁移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光镜、透射电镜、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染色方法,观察肿瘤模型鼠中树突状细胞的分布和形态学特征;分析上皮型钙黏附分子(E-cadherin)、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T细胞特异性趋化因子(Rantes)、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β(MIP-1β)和趋化因子受体7(CCR7)的表达情况,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树突状细胞在肿瘤模型鼠中,分布于肿瘤局部和腋窝淋巴结(ALN),在数量上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其ICAM-1、MCP-1、Rantes、MIP-1β和CCR7表达明显上调,E-cadherin的表达下降;分别与对照组数密度和面密度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在肿瘤抗原诱导下,ICAM-1、MCP-1、Rantes、MIP-1β和CCR7表达升高,有趋化树突状细胞向淋巴组织或肿瘤局部迁移和聚集的作用;而E-cadherin表达下降可能有利于树突状细胞的迁移。
谢遵江贺业春贾立敏郑金华刘颖刘丽张亿倬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黏附分子趋化因子
皮肤肿瘤组织中类高内皮微静脉的形态学研究
2006年
目的:探讨人黑色素瘤组织中类高内皮微静脉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lymphocyte,TIL)的形态特征。方法:采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10例手术切除的人皮肤黑色素瘤组织中的类高内皮微静脉和TIL的分布和超微结构。结果:类高内皮微静脉主要分布于乳头层和癌周围。病变早期其内皮高大,胞浆突起增多,核大,细胞器丰富,有大量淋巴细胞穿越管壁;病变晚期,内皮细胞核不规则,出现大量齿状切迹,细胞质内出现大量微丝和质膜小泡,线粒体多出现肿胀、扩张,基膜不连续,少见淋巴细胞穿越。TIL多存在于癌周围区,活化淋巴细胞较多。随着病程的进展,淋巴细胞数量减少。结论:1.皮肤黑色素瘤组织中部分血管可演变为类高内皮微静脉,是淋巴细胞向癌组织浸润(淋巴细胞定向归巢)的重要场所。2.肿瘤组织中的淋巴细胞归巢与抗肿瘤密切相关。
腾河刘丽郑金华贾立敏贺业春张亿倬
关键词:皮肤黑色素瘤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超微结构
透明质酸介导的树突状细胞肿瘤抗原提呈效应的形态学研究
2008年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对树突状细胞肿瘤抗原提呈效应的调节作用。方法:建立B16黑色素瘤小鼠模型;用GM-CSF和IL-4诱导扩增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并用透明质酸孵育,Brdu标记;经肿瘤周围皮下回输,以普通DC、生理盐水为对照组;测量瘤体积,计算抑瘤率。光镜、透射电镜、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HA-DC于肿瘤局部组织和淋巴结内的分布和形态学特征。结果:HA-DC细胞组的抑瘤作用强于DC细胞组(P<0.05);HA-DC细胞主要分布于肿瘤周围和淋巴结副皮质区,透射电镜观察可见HA-DC组肿瘤周围组织中有大量树突状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相互有膜接触,淋巴细胞以突起深入肿瘤细胞,并与其接触、融合,肿瘤细胞发生凋亡。结论:DC负载透明质酸后可以有效激活和扩增淋巴细胞,增强机体肿瘤特异性CTL效应。
付艳军贾丽敏贺业春高江涛郑金华谢丽萍张亿倬
关键词:透明质酸B16黑色素瘤树突状细胞小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