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志惠

作品数:5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冻灾
  • 2篇雨雪冰冻
  • 2篇雨雪冰冻灾害
  • 2篇种子
  • 2篇绿竹
  • 2篇发笋
  • 2篇高生长
  • 2篇冰冻灾害
  • 2篇撑绿竹
  • 1篇幼苗
  • 1篇幼苗生长
  • 1篇种子萌发
  • 1篇种子生物学
  • 1篇种子生物学特...
  • 1篇竹笋
  • 1篇贮藏
  • 1篇自交不亲和
  • 1篇萌发
  • 1篇苗生长
  • 1篇结实率

机构

  • 5篇四川农业大学

作者

  • 5篇高素萍
  • 5篇赵志惠
  • 3篇王娟
  • 3篇何海峰
  • 2篇雷霆
  • 2篇吴佩纹
  • 2篇谢婧蕾
  • 1篇张硕
  • 1篇王景
  • 1篇裴媛媛
  • 1篇袁欣

传媒

  • 1篇广西植物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竹子研究汇刊
  • 1篇植物科学学报
  • 1篇第九届中国林...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1
  • 2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蓝花丹种子生物学特性及其采集、贮藏技术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蓝花丹(Plumbago auriculata Lam.)原产南非,由于其存在自交不亲和现象,导致自然结实率极低。本文研究了蓝花丹种子的形态结构、吸水特性及最适萌发温度,根据形态观测以及发芽率等指标筛选出优质种子,并对优质种子不同的干燥方法、贮藏温度等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蓝花丹种子呈长椭圆状,长8.00~13.80 mm,长宽比约为5.3∶1。种皮薄而柔软,有网状褶皱。外种皮表面有附着物,大面积分布有腺体,利于种子传播。胚芽靠近合点,萌发率较高。种子播种前的浸种时间应保持在11 h以上,最适发芽温度为25~30℃。当种皮颜色为深褐色,种子长度大于11 mm且发芽率大于75%时,可判断为优质种子,发生此性状时即为最佳采种时间。种子适宜的干燥方式为烘箱内30℃干燥1 d,干燥种子最佳贮藏温度为-86℃,且贮藏时间越短发芽率越高,而新鲜种子在此条件下不宜贮藏超过15 d。
司文慧高素萍吴佩纹赵志惠
关键词:种子生物学贮藏
Pb^(2+)对紫萼玉簪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9
2011年
试验以紫萼玉簪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铅(125,250,500,1000,2000 mg.kg-1)胁迫对紫萼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Pb2+浓度小于500 mg.kg-1对紫萼玉簪种子的发芽及幼苗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浓度提高,Pb2+胁迫对紫萼玉簪萌发的抑制作用增大,浓度为1000和2000 mg.kg-1抑制作用明显,同时POD活性随Pb2+浓度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SOD活性随着Pb2+浓度升高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说明低浓度Pb2+处理可以促进种子萌发和提高生物量;高浓度则抑制。
王景王娟高素萍赵志惠何海峰
关键词:种子萌发幼苗生长
蓝花丹结实率低的传粉生物学和繁育系统初探被引量:4
2016年
为解释蓝花丹自然结实率低的原因,该研究从传粉生物学和繁育系统入手,采用TTC法与联苯胺-过氧化氢法分别测定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的动态变化;用花粉-胚珠比(P/O比)、杂交指数(OCI)估算蓝花丹繁育系统类型并通过人工控制授粉试验验证。结果表明:(1)蓝花丹L型雌器官与S型雄器官、L型雄器官与L型雌器官成熟时间重叠区域较多,雌雄性器官在成熟时间上无显著差异;而S型雌器官与L型雄器官、S型雌器官与S型雄器官成熟时间重叠区域较少,但蓝花丹持续开花的模式缓解了雌雄性器官时间差异而引起的生殖隔离。(2)蓝花丹L型花P/O为502.00±52.30,S型花P/O为482.70±87.91,OCI为4,综合判断蓝花丹的繁育系统属于专性异交型且具有异型自交不亲和的特性。综上可初步解释蓝花丹自然结实率低的原因为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雌雄性器官同熟时间短不是主要原因,而其本身较强的自交不亲和性可能是自然结实率低下的关键性内因。由于蓝花丹的专性异交繁育系统使其成功授粉需要传粉媒介,但因引种地与原产地环境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开花模式不集中导致的缺乏传粉者完成异花授粉或许是引起异交成功率降低的主要外因。因此,提高蓝花丹的结实率应从克服其自身自交不亲和性以及适当引入安全传媒昆虫入手。
吴佩纹高素萍张硕赵志惠
关键词:传粉生物学结实率自交不亲和
雨雪冰冻灾害对撑绿竹(Bambusa pervariabilis×Dendrocalamopsis grandis)发笋及幼竹高生长影响
对雅安引种的撑绿竹在雨雪冰冻灾害后的发笋、退笋及幼竹高生长进行了连续观测,结果表明:退笋变化规律与发笋规律基本吻合,即发笋高峰也是退笋高峰(8月下旬),退笋率灾后明显大于灾前,发笋率灾前灾后变化差别不大,在笋期的前35 ...
王娟高素萍赵志惠何海峰雷霆谢婧蕾
关键词:冰冻灾害撑绿竹发笋高生长
文献传递
雨雪冰冻灾害对撑绿竹发笋及幼竹高生长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对雅安引种的撑绿竹在雨雪冰冻灾害后的发笋、退笋及幼竹高生长进行了连续观测,结果表明:退笋变化规律与发笋规律基本吻合,即发笋高峰也是退笋高峰(8月下旬),退笋率灾后明显大于灾前,发笋率灾前灾后变化差别不大,在笋期的前35 d冻前与冻后的高生长基本一致,35 d后冻后(即发笋盛期和末期)绝对高度与高生长速率明显大于冻前,冻后幼竹高生长的Logistic曲线模型为:H=651.915/1+e6.867-0.12t。
高素萍王娟赵志惠何海峰雷霆谢婧蕾裴媛媛袁欣
关键词:冰冻灾害撑绿竹竹笋高生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