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亮
- 作品数:14 被引量:11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 一种带翼锥体模型多角度入水模拟辅助装置及方法
- 一种带翼锥体模型多角度入水模拟辅助装置及方法,包括带翼锥体模型、滑块和连接板,带翼锥体模型的端部开设嵌入槽一和嵌入槽二,嵌入槽二的侧壁开设嵌入槽三,嵌入槽三中配合有密封圈,嵌入槽一中吸附磁铁一,连接板的一侧板面上设有凸部...
- 苏亮倪晓杰李博许统华李振旺
- 文献传递
- 一种排气孔封堵装置及应用其的水下航行体模型试验方法
- 一种排气孔封堵装置,包括外周面与航行体外壳内壁匹配的腔内活塞,腔内活塞的外周面与排气孔组处的航行体外壳内壁滑动且密封配合;固定安装于航行体外壳的活塞缸为桶状,活塞缸的底部设驱动结构、内部安装缸内活塞,缸内活塞的外周面与活...
- 苏亮倪晓杰顾骏杰许统华李博
- 基于COMSOL的气液两相流空隙率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文章利用电阻层析成像技术对管道内的气液两相流进行空隙率研究,并利用多物理场耦合软件COMSOL计算出了截面上单元的灵敏度系数,进而可得到空隙率值。文中还对气液两相流三种典型流型下的测量电压值分布形式进行了模拟,从而可以根据测量电压值的波动情况进行初步的流型辨识。该文提出的方法能够获得气液两相流的空隙率,对两相流体力学的研究以及工程应用都具有较大的价值。
- 苏亮宋志平王宝寿
- 关键词:电阻层析成像空隙率气液两相流流型辨识
- 高速出水细长体与碎冰相互作用机理试验研究
- 针对冰区细长体高速出水问题,本文通过细长体模型、碎冰模型、高速录像系统、内测系统等设计,建立高速出水细长体与碎冰相互作用的机理试验方法。通过在水面布置模型冰块,以形成冰水混合介质界面的试验环境;采用高速录像方法得到出水物...
- 蔡晓伟宣建明李振旺苏亮
- 关键词:载荷弹道
- 文献传递
- 水冲压发动机喷管构型设计被引量:1
- 2012年
- 水冲压发动机是一种新概念推进器,其通过在混合腔内气液两相混合形成泡状流,在喷管内气泡膨胀对液相做功,使气液两相混合物动量增加,从而产生推力,推动航行体前进。通过分析单个气泡在水中的运动,对喷管的长度进行了设计;利用空隙率测量技术与气液两相流均相流模型相结合,对喷管的截面面积分布进行了设计。
- 苏亮宋志平王宝寿
- 关键词:水冲压发动机喷管构型设计
- 基于COMSOL与MATLAB的气液两相流空隙率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文章利用电阻层析成像技术进行了空隙率的静态测试,并将测试数据、COMSOL计算数据与MATLAB编程数据进行了比较。在验证了所编MATLAB程序的正确性后,将其应用于气液两相流空隙率测试。为了避免电阻层析成像技术在气液两相流空隙率测试中图像处理的难题,文中针对三种典型的气液两相流流型,建立了各自流型下的空隙率与截面平均电导率之间的函数关系。具体试验时,可将试验测试数据导入所编MATLAB程序中,得到截面平均电导率,并将此值代入对应流型下的空隙率与截面平均电导率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中,进而得到空隙率值。该文提出的方法能够解决气液两相流空隙率测试的难点,具有较大的工程应用价值。
- 苏亮宋志平王宝寿丁力
- 关键词:电阻层析成像气液两相流MATLAB空隙率
- 一种变频摆动拍击不同曲率气水界面的试验装置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频摆动拍击不同曲率气水界面的试验装置,包括摆动机构,用于带动航行体模型摆动;空泡曲面生成机构,包括能够上下前后移动的空化器;行走机构,用于带动摆动机构和空泡曲面生成机构移动;其中,空化器在行走机构的带动下...
- 苏亮唐力王志王晓辉李博许统华
- 一种模拟冰水混合介质试验环境的装置
-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拟冰水混合介质试验环境的装置,包括平板和围挡,平板放置在试验水池中,平板底部设置有浮力调整组件,通过浮力调整组件控制平板是否浸入水中;围挡活动设置在平板顶部,围挡能够漂浮在水面上;其中,在平板顶部、且在围...
- 蔡晓伟宣建明陈佳慧李振旺李博苏亮张京辉顾骏杰凌畅
- 气液两相喷管线型设计方法被引量:1
- 2014年
- 提出一种气液两相喷管的设计方法。该方法基于简化的气液两相喷管物理模型及给定的气液两相质量流率和期望压力分布,通过求解流动方程,从而得到满足条件的实际喷管线型。然后对所设计喷管内的流动参数进行分析,进一步证实所设计喷管的正确性。本文提出的设计方法解决了气液两相喷管设计困难的问题,具有较大的工程应用价值。
- 苏亮宋志平王宝寿
- 超空泡射弹尾拍弹道稳定性的数值研究
- 2024年
- 针对超空泡射弹在水下航行过程中的运动稳定性问题,本文基于耦合欧拉—拉格朗日(CEL)方法,在对射弹尾拍航行的数值模拟、尾拍水动力载荷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射弹的尾拍稳定机制进行研究,通过尾拍初始攻角、尾拍最大攻角、失稳临界攻角对射弹尾拍过程进行表征,并揭示超空泡航行稳定性与攻角的关系。而后,对本文锥台形式的射弹的航行稳定性进行评估,通过对其尾拍航行过程中压心位置变化的典型过程、射弹的静稳定度的分析表明,此超空泡射弹总体符合常规无控弹箭的12%~20%静稳定度要求。最后,本文得到超空泡射弹的外形设计需满足的空泡空间约束、尾拍航行稳定性约束以及静稳定度约束原则,进而从尾拍位置、尾拍范围的控制角度,对往复大扰动射弹的外形设计提出建议。
- 王晓辉苏亮王志
- 关键词:射弹超空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