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专利
  • 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雨生红球藻
  • 4篇球藻
  • 4篇细胞
  • 4篇红球藻
  • 2篇蛋白
  • 2篇蛋白酶
  • 2篇原生质
  • 2篇原生质体
  • 2篇原生质体融合
  • 2篇质体
  • 2篇无机营养
  • 2篇细胞制备
  • 2篇胶原蛋白酶
  • 1篇单细胞
  • 1篇单细胞藻
  • 1篇单细胞藻类
  • 1篇低速离心
  • 1篇藻类
  • 1篇生长分化
  • 1篇丝藻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5篇陈林
  • 5篇张维
  • 5篇刘天中
  • 5篇程天佑
  • 4篇徐晓莹
  • 1篇程文涛
  • 1篇周文俊
  • 1篇汪辉
  • 1篇高莉丽
  • 1篇王俊峰

传媒

  • 1篇海洋科学
  • 1篇过程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雨生红球藻细胞形态转换和藻落形成差异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基于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培养过程中游动细胞和不动细胞的形态差异与转换,对比研究了两种细胞类型在离心收集与藻落形成效率上的差异。结果表明,雨生红球藻SCCAP K-0084在BYA培养基中培养4~6 d和9~12 d分别以绿色游动细胞与绿色不动细胞为主;早期游动细胞离心收集需要更高的离心力,但500~1 000 g离心5 min可以在不影响细胞存活率的情况下有效收获所有类型细胞;相比于传统直接涂布法,双层琼脂平板法可有效提高平板藻落形成效率,且游动细胞藻落形成效率比不动细胞藻落形成效率更高。TAP培养基由于藻落形成效率较低并不适合于雨生红球藻平板培养与筛选,自养型培养基虽然具有较好的藻落形成效率但是藻落形成速度较慢,相比而言,BYA培养基藻落形成效率较高且生长速度快,更适合用于雨生红球藻细胞的后期平板培养与筛选过程。
程天佑徐晓莹徐晓莹张维陈林张维陈林
两种培养基间雨生红球藻细胞生长分化差异及磷的作用被引量:4
2016年
基于雨生红球藻游动细胞和不动细胞间Triton X-100敏感性的差异,建立了一种快速监测培养过程中细胞分化的指标,对比了雨生红球藻在BG11和BBM两种培养基中的细胞生长与分化差异.结果表明,在BBM培养基中培养8 d,雨生红球藻的游动细胞比例始终较高,而在BG11中早期不动孢子囊释放的游动孢子则快速成熟并转变成不动细胞.这主要是由于BBM中游动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或孢子囊两种模式维持了其继续分裂与增殖的能力,而BG11中这些繁殖形式缺失的主要原因在于其较低的磷浓度,培养基中适当的高磷含量对保持雨生红球藻培养中期游动细胞的持续繁殖非常关键.
徐晓莹程天佑陈林张维刘天中
关键词:雨生红球藻繁殖方式孢子囊
一种丝状产油藻在环境中对处理工业酚污染的应用
本发明属于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丝状产油藻黄丝藻(tribonema)在环境中对工业酚类污染物的去除与降解中的应用。具体为丝状产油藻在环境中对处理工业酚污染中的应用。本发明所采用的丝状藻类相比于单细胞藻类具有易采...
程天佑张维刘天中汪辉周文俊陈林王俊峰高莉丽程文涛
文献传递
雨生红球藻游动细胞的培养方法及原生质体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雨生红球藻游动细胞的培养方法,包括将雨生红球藻在含有乙酸钠、酵母提取物和其他无机营养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的步骤。通过具有特定成分的培养基培养可获得高达85%以上的游动细胞,细胞密度可达10<Sup>5</S...
徐晓莹程天佑张维陈林刘天中
文献传递
雨生红球藻游动细胞的培养方法及原生质体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雨生红球藻游动细胞的培养方法,包括将雨生红球藻在含有乙酸钠、酵母提取物和其他无机营养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的步骤。通过具有特定成分的培养基培养可获得高达85%以上的游动细胞,细胞密度可达10<Sup>5</S...
徐晓莹程天佑张维陈林刘天中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