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民

作品数:13 被引量:88H指数:6
供职机构:秦皇岛市第三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肝炎
  • 5篇病毒
  • 3篇严重急性
  • 3篇严重急性呼吸
  • 3篇严重急性呼吸...
  • 3篇综合征
  • 3篇呼吸综合征
  • 3篇急性呼吸
  • 3篇急性呼吸综合...
  • 3篇非典
  • 3篇肺炎
  • 3篇艾滋病
  • 3篇SARS
  • 2篇亚群
  • 2篇乙型
  • 2篇散发性戊型肝...
  • 2篇重型
  • 2篇重型肝炎
  • 2篇戊型
  • 2篇戊型肝炎

机构

  • 13篇北京地坛医院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秦皇岛市第三...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湖北民族大学

作者

  • 13篇杨民
  • 6篇徐克沂
  • 5篇路遥
  • 4篇徐道振
  • 3篇闫会文
  • 3篇成军
  • 3篇李明慧
  • 3篇付琦
  • 3篇邱国华
  • 3篇谢尧
  • 2篇张璐
  • 2篇李杏红
  • 2篇刘彦春
  • 2篇吴云忠
  • 2篇伦文辉
  • 2篇刘凤
  • 2篇申戈
  • 2篇胥婕
  • 1篇徐艳丽
  • 1篇范小玲

传媒

  • 3篇中华实验和临...
  • 3篇中国艾滋病性...
  • 2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解放军药学学...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0
  • 1篇199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73例重型肝炎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回顾性研究73例重型肝炎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总结73例重型肝炎患者临床特点,按病因、发病性质分组,回顾性分析肝功、肾功、电解质、PTA等生化指标,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腹水、腹腔感染等合并症情况,进行统计学处理,研究上述因素与预后关系。结果(1)73例重型肝炎中单独HBV感染占65.75%,酒精性肝病5例(6.85%),药物性肝损伤6例(8.22%),戊型肝炎2例(2.74%),自身免疫性肝病2例(2.74%),重叠病因7例(9.59%),其他因素3例(4.11%);按发病速度、严重程度和基础肝病情况分亚急性12例(16.43%),慢性肝炎基础上11例(15.07%),肝硬化基础上重型肝炎50例(68.49%);无肝性脑病表现占41.10%,有肝性脑病表现占58.90%;(2)重型肝炎死亡率,以酒精性肝病和重叠因素基础上为66.67%,其次为自身免疫性肝病占50%,HBV相关重型肝炎死亡率为18.75%;73例重型肝炎总体病死率为28.77%,其中肝硬化组死亡率(40%)高于非肝硬化组(4.3%),P=0.002,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无肝性脑病重型肝炎死亡率3.33%,有肝性脑病组死亡率46.51%,肝性脑病Ⅲ、Ⅳ期死亡率72.73%;(3)独立样本t检验筛选出可能与死亡相关的9个因素,分别是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血肌酐、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白蛋白(ALB)、血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肝性脑病,血肌酐水平是死亡的危险因素,ALB为保护性因素。结论肝性脑病,血肌酐水平是重型肝炎死亡的危险因素,ALB为保护性因素。核苷酸类似物的应用,是重型乙型肝炎死亡率低至18.75%的丰要原因之一.
赵俊梅张璐杜庆玮穆彩琴任玉莲胡蕾平申戈庄立伟路遥邱国华孙庆丰吴云忠杨民李明慧谢尧成军徐道振
关键词:肝炎乙型肝肾综合症肝性脑病白蛋白凝血酶原
SARS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及动态观察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了解SARS患者T细胞亚群的改变及动态变化 ,探讨其发病机理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住院 5 4例SARS患者分为治愈组 (31例 )与死亡组 (2 3例 )两组 ,用流式细胞仪进行T细胞亚群的动态观察。结果 治愈组与死亡组CD4 + 、CD8+ 均值在发病初的 15d内均显著低于正常值 ,死亡组更为显著 ,但两组比较P >0 .0 5 ,差异无显著性。发病 15d后治愈组CD4 + 、CD8+ 均值显著上升 ,而死亡组CD4 + 、CD8+ 均值持续低水平 ,两组比较P <0 .0 0 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治愈组早期 (≤15d)与后期 (>15d)CD4 + 、CD8+ 均值比较P <0 .0 0 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死亡组早期与后期CD4 + 、CD8+ 均值比较P >0 .0 5 ,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SARS患者在发病初的 15d内细胞免疫功能是低下的。治愈组 15d后细胞免疫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预后良好。而死亡组 15d后细胞免疫功能持续低水平 ,提示预后不良。发病的第 15天左右是疾病的转折点。CD4 + 值持续 <2 5 0 ,CD8+ 值持续 <2 0 0是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杨民路遥付琦徐克沂
关键词:SARST淋巴细胞亚群发病机理预后非典型肺炎
HIV暴露后预防被引量:14
2004年
杨民徐克沂
关键词:暴露后预防HIV艾滋病病毒
老年单纯性散发性戊型肝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0年
为进一步探讨老年单纯性散发性戊型肝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对北京地坛医院1998年1月至1999年12月收治的老年和中青年单纯戊型肝炎进行了临床表现、预后及肝功能、电解质、血糖、肾功能、甲胎蛋白、腹水及病程等情况进行了观察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1.老年戊型肝炎较中青年戊型肝炎易出现高胆红素血症、低血糖、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P<0.05)。2.老年戊型肝炎比中青年病程长、预后差,少数病例预后凶险。因此对老年戊型肝炎的治疗应有别于中青年,加强支持治疗,消炎利胆,及时纠正代谢紊乱、预防并发症,以改善预后。
杨民谢后蓉范小玲
关键词:老年戊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HBsAg,HBeAg和DNA变化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6
2011年
目的探讨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IFN-a治疗中HBsAg、HBeAg和HBV—DNA含量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患者,在人组后进行IFN-a3MU-5MU隔日皮下注射一次的抗病毒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中的每间隔3个月收集血清,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HBV-DNA含量检测,血清HBsAg、HBeAg含量采用美国Abbott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试剂,ARCHITECHi2000检测。HBV-DNA含量的检测下线为5×10^2拷贝/ml。分析IFN治疗过程中血清HBV—DNA、HBeAg和HBsAg含量变化的相关性。结果人组患者228例,男性162例,女性66例,年龄14~60岁,平均30.94岁;治疗过程中HBV—DNA、HBeAg和HBsAg的含量均逐渐下降干扰素治疗前以及治疗期间HBsAg与HBeAg、HBsAg与HBV—DNA含量变化间无相关性(P〉0.05);而血清HBeAg与HBV—DNA含量变化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干扰素治疗时间的延长,HBeAg与HBV—DNA含量逐渐下降,二者变化趋势一致。结论干扰素治疗前及治疗期间,HBeAg与HBV—DNA含量变化密切相关,而HBsAg含量变化与HBeAg和HBV—DNA含量变化无相关性,干扰素治疗期间需对三指标同时检测。
李明慧谢尧邱国华路遥赵辉杨民宋淑静刘凤张书凤陈利军成军徐道振
关键词:干扰素-A乙型DNA
非职业针刺伤及意外伤害HIV暴露后预防现状及干预研究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为了解艾滋病病毒(HIV)非职业针刺及意外伤害暴露及暴露后预防的现状,以及暴露后预防的影响因素,探讨HIV非职业针刺伤及意外伤害暴露后预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对北京地坛医院2001年1月至2002年12月收治的2 637例HIV非职业暴露者,实施或未实施暴露后预防(PEP)的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全部非职业暴露者均提出了实施PEP的要求,但根据危险性评估,两年里共对52人实施了PEP。其中仅19人(36.54%)完成了28天的疗程,33例(63.46%)因副作用等而中止治疗。心理干预可以降低PEP的实施率。对实施或未实施PEP的1 486非职业暴露者于暴露后1个月,948例于暴露后3个月,689例于暴露后6个月,检测HIV抗体,均未发现阳性者。影响非职业暴露PEP完成的因素是:暴露源情况不明,HIV感染的危险性低及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副作用。结论HIV非职业意外伤害暴露感染的危险性极低。提示PEP对于那些暴露源HIV情况不明,HIV感染的危险性小,而又有明显的副作用时应该受到限制。
杨民闫会文伦文辉刘彦春吴焱徐克沂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暴露后预防
戊型肝炎与甲型肝炎发病和预后的比较被引量:1
1998年
近年来对戊型肝炎(HE)和甲型肝炎(HA)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经过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本文旨在从临床的角度探讨戊、甲型肝炎的发病情况及对预后的影响。
杨民石立红
关键词: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肝炎病毒重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
全文增补中
224例AIDS疑病症的诊治被引量:2
2004年
屈文妍王建平杨民闫会文王克荣郭丽珠徐克沂
关键词:疑病症艾滋病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7
2010年
目的 观察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中自身抗体的检测结果,探讨自身免疫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26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和13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ANA、anti-AMA、anti-Ro-52等自身抗体的检测,并探讨HCV-RNA含量、生化指标、年龄及性别、干扰素治疗后应答等与自身抗体变化的关系.结果 丙型肝炎感染者226例中有78例出现自身抗体阳性,检出率为34.5%(78/226);明显高于慢性乙肝组的7.3%(10/137)(χ^2=34.396,P<0.05),其中ANA阳性69例,占30.5%.抗核抗体以低滴度为主.另外还检测到anti-AMA、anti-Ro-52等自身抗体;150例丙肝病毒复制指标HCV-RNA(+)的患者,自身抗体检出率为40.7%,76例丙肝病毒复制指标HCV-RNA(-)的患者,自身抗体检出率为22.4%,两者总检出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7.473,P<0.05);自身抗体阴性、阳性者之间ALT、AST、TBIL数值分别为(65.1±24.4)U/L、(47.4±22.7)U/L、(17.2±8.2)μmol/L和(132.2±49.3)U/L、(100.7±35.2)U/L、(35.5±14.7)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6.012,14.843,和9.000,均P<0.05);丙型肝炎自身抗体的检出率与年龄有关,而与性别无关;丙型肝炎患者经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后,虽然自身抗体阳性组干扰素应答率73.9%(17/23)高于自身抗体阴性组的54.2%(26/4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75,P>0.05).结论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诱发机体自身免疫反应,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尤其HCV-RNA阳性患者更为突出,自身抗体检出率与年龄明显有关,检测自身抗体对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吴云忠路遥申戈李杏红邱国华桑燕张艳丽王琳张璐杨民刘凤李明慧谢尧成军徐道振
关键词:抗体生成自身免疫
奈韦拉平引起药疹8例被引量:4
2005年
闫会文伦文辉刘彦春杨民徐克沂
关键词:药疹奈韦拉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