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篇淀粉
  • 1篇淀粉理化特性
  • 1篇动力学
  • 1篇双酶
  • 1篇双酶法
  • 1篇双酶法制备
  • 1篇糖化
  • 1篇糖化酶
  • 1篇荞麦
  • 1篇荞麦淀粉
  • 1篇微孔淀粉
  • 1篇理化特性
  • 1篇理化性
  • 1篇理化性质
  • 1篇麦淀粉
  • 1篇酶法
  • 1篇酶法制备
  • 1篇混配
  • 1篇Α-淀粉酶

机构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2篇罗勤贵
  • 2篇张国权
  • 2篇张洁
  • 1篇张艳
  • 1篇梅仕峰

传媒

  • 1篇食品科学
  • 1篇农业机械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双酶法制备小麦微孔淀粉的动力学被引量:3
2012年
为明确α-淀粉酶和糖化酶协同水解小麦淀粉制备微孔淀粉的动力学特征,以小麦A淀粉为材料,系统地分析pH值、反应温度、α-淀粉酶及糖化酶用量对水解速率的影响,并确定α-淀粉酶、糖化酶单一酶的米氏常数以及双酶协同效应。结果表明:在单一水解体系中,α-淀粉酶和糖化酶对小麦A淀粉的降解均遵循Michaelis-Menten方程,α-淀粉酶的米氏常数Km为9.548mg/mL,最大反应初速率(Vmax)为0.659mg/(mL.min),糖化酶以淀粉为底物的米氏常数(Km)为12.676mg/mL,最大反应初速率(Vmax)为0.555mg/(mL.min)。水解产物葡萄糖对反应体系具有竞争性抑制剂的作用,其抑制常数(Ki)为4.288mg/mL。在小麦A淀粉质量浓度为5mg/mL、α-淀粉酶10U/mL、糖化酶20U/mL、反应温度55℃、pH4.5、水解时间为25min的条件下,可达到淀粉的水解极限即还原糖生成质量浓度为2.54mg/mL。α-淀粉酶和糖化酶可协同水解小麦A淀粉制备微孔淀粉,双酶协同作用的水解效率明显高于单酶的水解效率。
张国权张艳张洁梅仕峰罗勤贵
关键词:微孔淀粉Α-淀粉酶糖化酶动力学
挤压对荞麦淀粉及其混配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11年
采用布拉本德双螺杆挤压机对荞麦淀粉及其与玉米、红薯淀粉的混合淀粉进行挤压处理,并对挤压后淀粉的形态、组成、糊化及糊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挤压可较大程度地改变淀粉颗粒的形貌和质地结构,荞麦淀粉比例增大使混配淀粉挤压后的质地有逐渐疏松的趋势。挤压后荞麦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抗性淀粉含量、膨胀势和糊透明度降低,溶解性和冻融稳定性增强,起始糊化温度、峰值黏度、起始恒温糊化阻力、起始降温糊化阻力、降温结束糊化阻力和恒温结束糊化阻力均明显下降,淀粉糊的热稳定性和凝胶形成能力明显变差。混配淀粉挤压后的直链淀粉含量、抗性淀粉含量、溶解度、冻融稳定性和糊透光率均明显高于纯挤压荞麦淀粉;随荞麦淀粉比例的减少,混配淀粉挤压后的起始糊化温度、糊透光率呈上升趋势,峰值黏度、起始恒温糊化阻力、起始降温糊化阻力、降温结束糊化阻力和恒温结束糊化阻力则明显降低,并分别趋向纯玉米淀粉或红薯淀粉挤压后的黏度参数值。
张洁张国权罗勤贵
关键词:荞麦淀粉混配理化性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