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
- 作品数:11 被引量:70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交通厅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隧道围岩变形分布式光纤监测系统及施工、监测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围岩变形分布式光纤监测系统及施工、监测方法,监测系统,由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信息系统组成。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可进行串联连接,再与信息系统主机接口连接形成闭合环路。施工通过将传感光纤对称布设在空...
- 罗红星武松但路昭段文正汤华钟明文徐伟然李睿
- 文献传递
- 浅埋下穿公路隧道管棚预支护机理及监测分析被引量:9
- 2020年
- 针对软岩公路隧道施工中的超前管棚施作问题,采用双参数地基梁模型,分析了大断面浅埋软岩隧道超前管棚的受力机制,对比分析了工程中常用的Φ76和Φ108的2种超前管棚的支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①管棚的受力和变形主要集中在掌子面前4 m范围内,管棚的梁支撑作用效果明显,采用Φ108管棚比采用Φ76管棚的最大挠度减小约36%。②超前管棚将上部荷载传递到已开挖隧道初支结构及掌子面前方围岩,起到梁支撑的作用,从而提高掌子面围岩的稳定性,而采用Φ108管棚能承担更多的上部围岩压力,更好地控制围岩位移。应用上述管棚弹性地基梁模型,成功指导了云南大永高速公路大断面软岩公路隧道下穿既有公路工程,将Φ76管棚方案调整为Φ108管棚方案后,最大拱顶地表沉降值减少了38%,保障了整个下穿施工过程的安全顺利。
- 武松汤华汤华戴永浩戴永浩
- 关键词:隧道工程浅埋隧道管棚
- 小垂距交叉软岩隧道现场监测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针对公路与铁路小垂距交叉软岩隧道的特点,以云南某上穿公路隧道为背景,对该隧道右幅交叉段进行隧道净空收敛、围岩内部结构应力、围岩深部位移等项目的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分析该隧道的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变形以及受力特点。结果表明,隧道右幅交叉段Ⅴ级围岩采用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开挖是可行的,能够有效地控制围岩变形,围岩稳定变形时间在30 d左右。监测成果可用于对隧道稳定性进行评估与预警,以便及时调整支护参数,保证隧道施工安全性。
- 宋桂锋武松
- 关键词:软岩交叉隧道结构应力稳定性
- 挖方边坡变形机制的离心模型试验被引量:1
- 2019年
- 依托小磨高速公路的K110+295~K110+410段挖方边坡,基于自重情况下的土坡离心模型,观察边坡的破坏过程,并记录坡表关键点的位移变化情况,探讨挖方边坡的变形机制及破坏机理。结果表明:在自重的作用下,挖方边坡的坡顶首先出现裂缝,随后向坡内扩展,同时坡内产生多条裂缝,最终边坡沿着土体与基岩接触面以近似圆弧滑面剪出,表现为以剪切破坏为主的剪切-拉裂组合破坏模式。边坡的破坏过程根据坡表监测点的位移变化规律可以分为相对匀速变形阶段、加速变形阶段和破坏后阶段。最后采用数值模拟获得的位移场和最大剪应变分布图验证了模型试验的合理性。
- 柯鉴邓琴荀利明蒋文鹏武松
- 关键词:挖方边坡
- 隧道围岩变形分布式光纤监测系统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隧道围岩变形分布式光纤监测系统及施工、监测方法,监测系统,由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信息系统组成。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可进行串联连接,再与信息系统主机接口连接形成闭合环路。施工通过将传感光纤对称布设...
- 罗红星武松但路昭段文正胡宝贵汤华钟明文徐伟然郑福坤
- 浅埋大断面公路隧道渐进破坏规律与安全控制被引量:17
- 2019年
- 围绕浅埋大断面公路隧道渐近破坏过程与机制,以大永高速公路甸头隧道下穿大西二级公路工程为背景,开展了室内相似模型试验与现场监测分析。针对不同围岩级别条件(Ⅳ3,Ⅴ1和Ⅴ2),分析了隧道毛洞开挖过程中围岩应力和位移变化规律,提出了基于变形差率的隧道施工安全控制指标,隧道施工现场监测验证了该指标的科学性,保障了隧道施工安全。研究结果表明:①隧道的破坏首先发生在拱顶位置,随着隧道的不同分部的开挖,破坏区向拱肩和地表扩展;围岩级别为Ⅳ3时,隧道开挖后围岩形成一定厚度的塌落拱,塌落拱高度约为0.67M(M为隧道最大跨度);围岩级别为Ⅴ1和Ⅴ2时,隧道开挖将引起围岩坍塌,形成塌方等较严重事故。②隧道开挖过程中,在开挖卸荷作用下,隧道产生不同程度的收敛与沉降,Ⅳ3比Ⅴ1,Ⅴ1比Ⅴ2,Ⅳ3比Ⅴ2最大地表变形分别减少了63.0%、20.0%和70.4%;隧道开挖应力变化方面,Ⅴ1比Ⅳ3,Ⅴ2比Ⅴ1,Ⅴ2比Ⅳ3最大应力变化量分别减少了43.5%、23.0%和56.5%,且Ⅳ3,Ⅴ1和Ⅴ2围岩级别下隧道开挖过程应力和变形影响范围逐个增大。③采用模型试验手段,通过计算典型测点沉降差与测点距离的比值——变形差率,分别探讨Ⅴ2,Ⅴ1和Ⅳ3围岩级别的浅埋隧道施工安全控制标准。隧道施工现场监测结果表明,对于Ⅴ1级围岩浅埋隧道,当隧道地表横向和纵向变形差率均小于10 mm·m-1,可防止公路地表裂缝的产生。研究成果对于浅埋大断面公路隧道施工与安全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 武松汤华汤华戴永浩戴永浩
- 关键词:浅埋隧道围岩级别台阶法安全控制
- 一种基于管棚支护的隧道围岩变形分布式光纤监测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管棚支护的隧道围岩变形分布式光纤监测装置,纤测管单节段由光纤、延长转换接头和空心圆管组成,光纤测管单节段外侧壁开有正交对称的凹槽,光纤黏贴在凹槽表面,端部设有延长转换接头;管棚钢管中空且侧壁设有出...
- 罗红星武松但路昭段文正胡宝贵汤华钟明文徐伟然郑福坤
- 文献传递
- 水泥-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性能研究
- 2017年
- 沥青废旧路面材料再利用一直是其资源化利用的难点和重点,其性能重塑是其再利用的关键要点。采用乳化沥青以及水泥作为废旧沥青混合料的稳定剂,研究了不同掺量水泥对冷不同再生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稳定再生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水泥的加入能够明显的提升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B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略高于A、C混合料,劈裂强度和水稳定性也呈现出相同的规律。
- 苗鹤龄武松
- 关键词:再生沥青混合料乳化沥青水泥性能评价
- 近距离交叉隧道软岩蠕变特性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为研究云南某公路隧道上穿既有铁路隧道交叉段粉砂岩蠕变特性,利用TLW-2000三轴流变仪对现场试样进行了不同围压条件下的分级加载三轴蠕变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偏应力条件下,围压越大,蠕变变形和瞬时变形越小;蠕变变形量随着载荷级数的增加呈现先减小,然后稳定,最后急剧增大的规律。另外,粉砂岩的起始蠕变速率随着围压的增大而减小。通过分析粉砂岩蠕变曲线的变化趋势,并考虑到蠕变过程中的损伤和硬化效应,采用非线性蠕变模型拟合实验数据。拟合结果表明非线性蠕变模型能够描述粉砂岩的蠕变特性。
- 赵栋琪邓琴宋政群武松
- 关键词:岩石三轴蠕变试验分级加载非线性模型
- 大断面小净距浅埋隧道围岩的屈服接近度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针对甸头隧道下穿大西公路段,采用有限差分法开展隧道施工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施工过程中围岩的屈服接近度的演化和转移特征,并和围岩塑性区的发展过程相比较,来开展围岩的稳定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隧道施工产生的围岩塑性区主要集中在拱脚处,现有的锚杆加固方案基本涵盖了围岩重点关注区域(考虑屈服接近度大于0.7的范围),仅在拱脚附近需要加长锚杆的长度,以保证隧道围岩的稳定性。
- 钟明文武松邓琴邓琴汤华
- 关键词:有限差分法施工过程